【善週報|4/16-4/22】社福機構開始施打公費疫苗、身障者選不到臺北市社宅無障礙房型、政院通過「跟蹤騷擾法」草案

1. 疫情|長照、社福機構 4/23 開始施打新冠肺炎公費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4/21 宣布,第五及第六類新冠肺炎公費疫苗接種對象,自 4/23 起可以開始施打。第五類為「維持治安等社會機能」,包括警察、憲兵等。

第六類指的是「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包含安養、養護、日間照顧和社福等長期照護機構的受照顧者、照顧者、社工人員、工作人員等,因此在這些單位工作的社福類移工也可以施打,但不包含家戶內的移工。未來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接種事宜。

新聞來源:【疫苗開打】公費接種後天起再開放 2 類 25 萬人! 憲警、長照機構住民和看護工等

2. 育兒|臺灣 2021 年預測生育率全球倒數第 1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4/15 公布的「2021 年總和生育率預測」中,臺灣是全球 227 個地區中,生育率最低的地方,15 到 45 歲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中,平均每人只生 1.07 個小孩,引起輿論熱議。

預測生育率最高的國家全在非洲,第 1 名到第 5 名分別是尼日、安哥拉、剛果、馬利、查德。而倒數 5 名皆為東亞地區,依序是香港、澳門、新加坡、南韓、臺灣。

這份資料來自美國中情局的《全球資料手冊》(The World Factbook)包含全球各地的最新資訊,內容不定期更新。

相關文章
1. 靠爺奶撐起半邊天,還問年輕人為何不生?公共托育難搶、職場掏空家庭人力,沒人有餘裕愛小孩
2. 懷孕了沒有恭喜,老闆只問我:「什麼時候要離職?」/《中年打工族》
3. 王婉諭專欄/年輕人不敢生養、爸爸成為配角,這是我們要的性別平等法嗎?
延伸思考
1. 專題報導/【好好玩】國境之南的暖陽與歡笑:微薄補貼父母,不如投資孩子的玩伴
2. 美國 NPO 自訓「最懂妳的社區陪產員」,讓原住民孕產婦安心當媽媽、找回自主權/「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新聞來源:CIA 公布 2021 生育率 2 百多國「臺灣沒人想生」成倒數第一

圖/Photo by Picsea on Unsplash

3. 性別|行政院通過「跟蹤騷擾防治法」新法草案,最快今年底實施

屏東日前一名通訊行女員工遭假車禍真擄殺,而兇嫌在犯案前,就多次跟蹤、騷擾該名女員工。

事發後,立委都期盼盼早日提出「跟蹤騷擾防制法」,行政院於是在 4/22 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新法草案,將「要求約會」、「網路騷擾」、「冒名網購」等都納入規範。

草案所稱的「跟蹤騷擾行為」,是指以各種方法對特定某人「反覆或持續」、「違反其意願」且「與性或性別有關」的 8 類行為,且行為會「使對方心生恐懼,影響對方日常生活」。8 類行為包含:

1. 監視、觀察、跟蹤或知悉特定人行蹤
2. 以盯梢、守候、尾隨或其他類似方式接近特定人之住所、居所、學校、工作場所、經常出入或活動之場所
3. 對特定人為警告、威脅、嘲弄、辱罵、歧視、仇恨、貶抑或其他相類之言語或動作
4. 以電話、傳真、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設備,對特定人進行干擾
5. 對特定人要求約會、聯絡或為其他追求行為
6. 對特定人寄送、留置、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
7. 向特定人告知或出示有害其名譽之訊息或物品
8. 濫用特定人資料或未經其同意,訂購貨品或服務

新法規定,警察受理跟蹤騷擾案件後應立即調查,調查後認為行為人有犯罪嫌疑,應予書面告誡。告誡後行為人如果再犯,被害人、警察或檢察官都可向法院申請「保護令」保護被害人。

新法若能在立法院本會期正式通過,總統公布 6 個月後施行,最快有可能今年底上路。

延伸閱讀:
1. 從同婚公投看實質平等:扭轉偏見需要教育,杜絕歧視需要執法後盾/亂入公約課後隨筆 05
2. 福灣巧克力案再推修法:讓色老闆自己查自己?主管機關不應無法可管
新聞來源:政院通過跟騷法草案 8 種跟蹤騷擾行為全入罪

圖/Photo by sebastiaan stam on Unsplash

4. 公益法規|避免公益信託「假信託,真避稅」,行政院將修改《信託法》

為使「公益信託」制度更加完善,法務部打算修改《信託法》。新法增設「年度最低公益支出比例」,年度公益事務支出必須大於或等於前一年信託財產總額 2% 或年度收入總額 60%。

另外,為了避免公益信託「控股化」,新法明定購買上市、上櫃公司股票的財產總額及持股比率上限。

新法也建立公益信託的「資訊揭露制度」,受託人必須將信託行為的內容、補助獎助、捐贈資料等,都公開在網路上。

此外,新法也要求公益信託達一定規模者,應設置諮詢委員會。信託關係消滅後,信託財產歸屬權利人,應以同一主管機關監督的公益法人、公益信託或各級政府為限。

最後,公益信託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可以享有減稅優惠。新法規定,如果有公益信託的公益支出未達要求、變更信託條款、撤銷或廢止,應通知稅捐稽徵機關。4/22 新法在行政院院會通過,未來將此案仍需經立院審議。

什麼是公益信託?
所謂「信託」就是,第一方將資產交給第二方(通常是銀行)代為管理,最後依照信託契約的內容,把資產轉交第三方。「公益信託」的重點就在於,信託中的資產使用,必須以公共利益為目的,將資產捐給公益團體、社福團體將是很常見的「公益信託」模式。而公益信託過去因為成立手續簡便、彈性,又能減稅,常發生「假信託,真避稅」狀況。

相關文章:【封面故事】 王雪紅的「假公益真投資」|新新聞
新聞來源:
1. 王雪紅「假公益真投資」續篇:公益信託到底是什麼?
2. 防假公益真避稅 政院修《信託法》公益支出不得低於年收入6成
3. 政院推修法 避免公益信託淪富人節稅財團控股工具

圖/Photo by Micheile Henderson on Unsplash

5. 身心障礙|身障者選不到社會住宅「無障礙房型」,連廁所都進不去

為保障身心障礙者權益,臺北市社會住宅的總戶數中的 5%,需設置無障礙房型,這些房型廚房檯面較低、浴室的空間較大,方便輪椅進出。

但臺北市規定的選屋順位由前到後卻是低收入戶、其他特殊情形身分保障戶、原住民族戶、在地區里、一般市民、本市就業就學,這樣的順序導致無障礙房型可能被其他順位的族群先選走,身障特殊戶選不到無障礙房型。

臺北市東明社會住宅就有一名身障者只選到一般房型,但廁所門小,電動輪椅根本進不去,平日盥洗可請居服員幫忙,但週末沒有居服員卻十分不便。臺北市議員也呼籲臺北市政府修訂定相關辦法,讓無障礙房型能優先保留給身障者。

相關文章:
1. 亂入公約課後隨筆 04:沒有障礙的人,只有取決於人的障礙環境
2. 監院 280 頁報告糾正衛福部,列舉臺灣身心障礙支持網 10 大失職
新聞來源:北市社宅選屋順序成「障礙」 身障者選不到無障礙房型

6. 居住正義|《住宅法》將修法,民間團體呼籲提高社會住宅的弱勢保障比例

行政院日前通過《住宅法》修法草案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4/16 偕跨黨派立委舉行記者會,提供民間團體撰寫的《住宅法》草案。

民團版本的草案建議,應修法明定社會住宅免徵房屋稅與地價稅,而租給弱勢戶的屋主,租賃所得稅免稅額應該從現行每月 1 萬元提高至每月 2 萬元。兩項提議,內政部都表示支持。

另外,民間團體也指出,許多社會住宅會自行設立「當地保留戶」或「警消保留戶」,民團建議,弱勢保障比例應該從現行的 30% 提升到 50%,且應該明訂不得以職業、設籍地等差異,設定社會住宅出租比率。

但對此,內政部表示,推動社會住宅的過程中,在地居民常常擔心影響社區治安及環境品質而反彈,這方面應該讓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相關文章:
1. 臺灣限定的社會住宅亂象:最需要的人住不起,數量少又扭曲社會混合意涵
2. 限期居住的房子如何成為家?積極發展社區服務,讓社會住宅成為弱勢者的堅強後盾
新聞來源:
1. 呼籲弱勢保障占比提升至 50%、房租免稅額提升,社住盟提多項《住宅法》修正
2. 內政部表態 支持社宅及公益房東三稅減免
3. 民團籲社宅租金全國一致 提高保障弱勢比例

圖/Photo by Mihály Köles on Unsplash

7. 人權|死刑「年輕化」:2020 年臺灣被判死刑的有 80% 小於 30 歲

國際特赦組織 4/21 召開「2020 全球死刑報告發布記者會」,國際特赦組織臺灣分會指出,受疫情影響,去年包括臺灣在內,全球只有 18 個國家執行死刑,執行次數是 483 次,是近 10 年次數最少的一次。

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廢死聯盟)也在會中說明 2020 年臺灣死刑的狀況。去年臺灣共新增 5 個死刑判例,其中有 2 點值得注意。第一是性別問題,在「單親媽媽勒斃子女案」中,法院以「罪無可赦、有違天理、人神共憤」等理由判母親死刑,卻沒有看到疑似因母職壓力所引起的心理與社會障礙。

第二,過去法官可能會認為「如果罪犯年紀較輕,未來就有較多的可能性」,因此傾向不判死刑,但去年臺灣新增的 5 個死刑判例,其中有 4 人在 30 歲以下,顯現死刑有「年輕化」的趨向

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會)委員葉大華則特別關注身心障礙死刑犯的權利,去年執行死刑的翁仁賢就有身心障礙狀態,葉大華呼籲法務部應該對死刑定讞者進行身心狀況評估,並審慎執行死刑。

此外,葉大華也指出,目前死刑作業仍有很多問題,包括未事先通知家屬、受刑人過晚知道,無法尋求救濟等。

相關文章:
1. 【善週報|11/21-11/27】「都是我一個人在顧」單親媽媽殺子後自殺未遂,法院判死刑
2. 【人權星期三】走遍臺灣聊死刑,發現我們都想要一個安全的社會
3. 酷刑不只存在歷史,更是當今社會的進行式:認識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
新聞來源:
1. 民團憂死刑犯年輕化 監委盼從體制上預防
2. 2020全球死刑報告: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發布記者會

8. 公益|新竹市要求全數撤除「舊衣回收箱」,社福團體批評政策太倉促

新竹市街頭原本擺放 468 個舊衣回收箱,由 4 家社福團體負責管理,但因為許多民眾捐衣物時,看到箱子滿了,就習慣隨便堆置箱外,造成市容髒亂,新竹市政府決定 4 月起不再准予設置。

然而,新竹市身心障礙者聯合就業協會等社福團體批評,新竹市政府撤走舊衣回收箱政策太過倉促,雖然政府在 2 月、3 月間曾經發文要求社福團體自行將髒亂的回收箱收回,但期限還沒到,環保局就先把社福團體的回收箱載走,3 月中更直接命令月底前就要全數撤除,由於數量龐大,多數社福團體根本收不完。

新竹市政府表示,未來舊衣物改由資源回收車回收,環保局會再將收取到的舊衣分發給社福團體。不過也有社福團體擔心,改變回收方式由環保局分配,可能讓回收量和收入大減。

新聞來源:
1. 新竹市 4 月起舊衣回收箱「消失」街頭 社福團體大吐苦水
2. 不准設舊衣回收箱 社福團體自立自強

圖/Tbatb @ Wikipedia CC BY SA 4.0

9. 人權|花蓮看守所提供身心障礙者「自我成長課程」

花蓮看守所分監目前共有 124 名受刑人,其中有 11 人是身心障礙者。為了協助身心障礙收容人,花蓮看守所特辦理「自我成長課程」,由社工師規畫個別化處遇計畫,並提供團體課程。

每週的課程,社工師都會帶領身障收容人進行團體活動。讓身障收容人能彼此傾訴與對話,增進他們的自信;同時也幫助身障收容人取得他人生活經驗與心理支持、增加自我了解,並提升適應社區生活的能力

自我成長課程成員之一的阿欽是名思覺失調患者,因為心智障礙功能受損無法穩定就業,只好透過偷竊獲得金錢,滿足自己想買東西的需求。阿欽進入收容所後,已透過心理師、社工師的專業資源協助,重建自我價值。

相關文章:
1. 【反酷刑系列】把精障者關起來?唯有當治療有益時,醫療性的拘留才屬正當/捷克 NPM 手記
2. 絕對監禁或放任拋棄?精神病人「去機構化」與「強制治療」的界限在哪裡?/《正午惡魔》
3. 【反酷刑系列】從酷刑到人道監禁,捷克獄中的精神障礙受刑人/捷克 NPM 手記
新聞來源花所照顧身心障礙收容人 有愛無礙促進增能成長

10. 人權|避免軍事冤案,民間團體呼籲重啟「軍冤委員會」

空軍中士蔡學良,12 年前在靶場中彈身亡,檢察官調查後卻以自殺結案。去年家屬提出新證據重啟調查,但家屬認為檢察官態度消極,一年內只開庭 2 次。

臺灣陪審團協會及蔡學良案家屬 4/21 召開記者會,呼籲大眾重視軍事冤案,並呼籲行政院重啟 2014 停止運作的「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簡稱「軍冤委員會」)。

行政院在 2013 年洪仲丘事件後成立軍冤委員會,但一年後停止運作。臺灣陪審團協會認為,軍中人權常被忽視,也缺少監督機關,因此提出相關法律草案,希望在行政院下重設軍冤委員會,而該委員會應是獨立委員會,也要納入家屬代表,促進軍中人權保障。

延伸思考:
1. 國家錯判奪走人生,平反後還是只能靠自己/專訪無辜者陳龍綺
2. 1.37 坪看守所一押數十年,邱和順身心孱弱、冤案酷刑無終期
新聞來源:
1. 促進軍中人權保障 民團籲重設軍冤委員會
2. 盼蔡學良案重啟調查 家屬喊恢復設軍冤會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