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宅做到社區,看見彼此互助、包容差異的未來/《不只是房子》伊甸基金會案例

社區是工作者重要的起點。在社宅裡用同樣的角度與觀點,反而容易理解居民遭遇的困難、快樂與悲傷的故事。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社區是工作者重要的起點。在社宅裡用同樣的角度與觀點,反而容易理解居民遭遇的困難、快樂與悲傷的故事。
Read more對李玉華來說,社宅服務能從過往的慈善救助觀點,轉向從「人權觀點」來看社區和社福,並且將「住宅」視為建立社會安全與穩定生活的基本需求。
Read more希望《尋找尊嚴》,能夠讓更多人反思毒品文化,以及社會邊緣,乃至於社會不平等的議題。
Read more在脆弱畫室,大家不再把失敗當成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或要治療的疾病,而是透過創意發想、相互扶持和學習。
Read more我們認為,「福利的市場化」讓許多身心障礙者陷入困境。
Read more「全球資本主義」下,弱勢群體,特別是障礙者,為什麼改善生活的機會愈來愈少?
Read more「就不要跟我們一樣全身髒兮兮、在大太陽底下工作啊,這樣太辛苦了啦!」
Read more「不念書,是要去當黑手嗎?」、「以後就跟爸爸一樣曬太陽」、「想跟爸爸一樣做工嗎?」
Read more師徒制揉合了「養、育、訓」等概念,兼具農村社會對「家庭」的想像,及現代社會中「職業培訓所」與「學校」的功能。
Read more身心障礙從鑑定分類到福利服務的提供,牽涉到各種制度設計、權力分配、治理手段或集體活動等,這些都是政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