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離家早就死了」韓國青少年與日本單親母子,離開暴力後如何安身? Posted on 2023-09-15 by 李修慧 Leave a comment 因庇護所不符需求,韓國離家青年有的流入街頭,或在狹小的汗蒸幕生活;日本單親媽媽則多數因經濟不穩,尋找租屋不易。兩國民間組織,皆開啟不同支持方式,期望提供彼此像家一樣的家。 Read more 貧窮 & 無家者 兒童 & 青少年 公益創新
為你做 100 個 app,不如教你玩手機:聯合國難民署讓弱勢說自己的故事/【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Posted on 2023-09-13 by 李修慧 Leave a comment 數位休閒娛樂對難民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對難民來說,不只紓解壓力、聯絡感情而已,還有「保有隱私」、「保持文化記憶」、「自我實現」、「發掘潛在生計」等效益。 Read more 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 貧窮 & 無家者 公益創新
當臨時居所成為永久惡夢:貨櫃、夾層、船板、陽臺、半地下屋裡的無家人生 Posted on 2023-09-01 by 李修慧 Leave a comment 人因為在母國無法穩定生活,被迫跨國移動、成為無家的移工,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人命也因此被法律、制度和雇主視為可量化的商品,所有提升安全居住的設施都被認為是「額外的成本」。 Read more 貧窮 & 無家者 知識 & 研究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從無家者、車床族、背包客到社區居民,我們都在這裡相遇/專訪香香澡堂 Posted on 2023-08-04 by 曾玉婷 Leave a comment 包括無家者、通勤族、流動工人、睡車上的車床族,甚至鄰近無力繳納水費的弱勢貧戶…… 無論身分或狀態,都能在香香澡堂滿足基本需求,並且在這裡自然相遇、洗滌身心。 Read more 貧窮 & 無家者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身心障礙
打造為所有人開放的包容城市:當社福制度失靈,我們如何容納多元與差異? Posted on 2023-07-20 by 葉靜倫 Leave a comment 臺北萬華的香香澡堂,不以身分區隔彼此、自然交流;日本推動支持性居住與包容政策,正視上百萬政府接不住的脆弱群體。包容城市能促成公民互助、開放、參與,打造自己的社區安全網。 Read more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知識 & 研究 貧窮 & 無家者
個人捐款全年蒸發 376 億,富人捐款雪崩、中產與中高齡成公益主力/《公益觀察 2023》 Posted on 2023-06-20 by 黃愉婷 Leave a comment 臺灣人在兩岸政治、俄烏戰爭、疫情與經濟、環境災害衝擊等常態中,已經因民主自由、多元開放與迭代學習的能力,培養出足夠的韌性,更願意友善的與他人連結,將能無懼面對新挑戰。 Read more 熱門話題 知識 & 研究 募款 & 倡議 & 社群
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打破暴力循環、一線人員培力、建立有安全感的社區 Posted on 2023-06-07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和平是可以實現的,即使在充滿暴力的環境。」墨西哥照顧心理需求的計畫、哥倫比亞用音樂陪伴受創少年、薩爾瓦多的創傷知情社群,讓人們能在痛苦中、憤怒中,希望中擁抱彼此。 Read more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助人者 & 勞動現場 國際發展
從萬華紅燈區到珍珠家園,中國籍女子林双:「我在這裡沒有罪,睡得著」/《茶室女人心》 Posted on 2023-06-02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來臺灣後,從看護到茶室顧檯攬客,能賺錢供應家人是感到最有價值的時刻。但當客人來時,又覺得沒有價值,矛盾著自己做了上帝不喜歡的、有罪的事。 Read more 助人者 & 勞動現場 選書 性別平權
雅雯/為了成為臺灣人、拿到那張身分證,我們為家人姊妹上街奮戰 Posted on 2023-05-31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站出來講訴求時,我其實是在恐慌當中,因為我的居留證早已過期。但當時臺灣的法律,確實把我們弄成一個破碎的家庭。如果那時候不去抗爭、講出來的話,我們也都是即將被送回去的人。 Read more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經驗者擴大機
資本主義編織的價值之網,是個人受苦的原因嗎?/《受苦的倒影》 Posted on 2023-05-04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扭曲拜物、排除邊緣的文化,令人不合時宜。什麼是正常、什麼是異常?或許,人其實比自己想像的更有能力去含括更多的他者進入自己的眼簾下生活。 Read more 選書 身心障礙 助人者 & 勞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