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焦慮,你不是一個人:在「氣候咖啡館」一起抒發情緒、展開行動/【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編按: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專欄每 1-2 月整理國外創新的社會服務案例、汲取國際經驗,除了工具與科技性的創造,更專注於創新的過程、影響、突破性的思維與價值。

本專欄需要爬梳大量外文資料、認識相異的政經與社會文化背景,同時必須理解臺灣公益界的發展與需求,研究成本極高。《多多益善》今年因此再度與重視社會工作專業與 NPO 發展的蘆葦女力公益信託基金合作,盼能持續為公益服務提供更多元的視野。

「我感到很絕望。」
「我的孩子會在什麼樣的世界長大?我該生小孩嗎?」
「(針對氣候變遷)我做得夠多嗎?」

以上都是 2023 年洛杉磯氣候咖啡館中出現過的對話,這些悲傷、擔憂、憤怒的情緒都源自於氣候變遷,也體現了極需重視的新概念——氣候焦慮(climate anxiety)。

經歷過氣候變遷「緊急災害」的倖存者—— 例如曾遇過洪水、森林大火、颱風,或被迫遷徙的居民,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壓力。然而,氣候變遷造成的負面心理影響,不只出現在這些人身上,也可能以慢性、長期的方式,影響其他沒有經歷過緊急氣候災害的人。

北美氣候心理學聯盟指出,極端氣候會增加憂鬱、焦慮、物質成癮、自殺的風險。針對熱浪的研究也顯示,熱浪會導致睡眠品質下降,進一步影響認知和情緒,也會導致自殺率增加,還可能讓心理疾病病人的身心狀況惡化。

年輕人是所有群體中最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2021 年,美國、英國、芬蘭多位環境科學、心理學者進行了一項調查,他們針對全球各大洲 1 萬名 16-25 歲的青少年,詢問他們氣候變遷帶來的感受。

59% 的受訪者「非常擔心或極度擔心」氣候變遷,超過 50% 的受訪者表示曾因為氣候變遷感受過以下「所有情緒」,包括悲傷、焦慮、憤怒、無能為力、無助和內疚,甚至 56% 的受訪者認為「人類注定滅亡」。

隨著氣候焦慮逐漸為人所知,心理學界也開始思考應對方法,有的人推廣「生態療法」(註 1),有的人強調心理師、諮商師應該進行「氣候心理學」相關進修。此外,還有一種以社區為基礎、減緩氣候焦慮的活動,那就是「氣候咖啡館」(Climate Cafe)。

氣候咖啡館的誕生:輕鬆自在的環境,接納所有參與者

氣候咖啡館是個讓人傾訴氣候焦慮、討論氣候變遷的場合。氣候咖啡館最初由蘇格蘭環境工作者潔希・佩珀(Jess Pepper)創辦。創辦前,佩珀曾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Scotland)、蘇格蘭終止氣候混亂(Stop Climate Chaos Coalition Scotland)工作。

2013 年,她因故搬回位在蘇格蘭佩斯郡(Perthshire)的老家。在這個遠離都市的小鎮柏南(Birnam),她發現老家的人、當地的新聞媒體都不太關心氣候變遷。

從事氣候政策倡議工作超過 20 年的她很不能適應,這讓她很想做些什麼,但她說:「當時我的孩子還小,我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大規模的政策工作。因此我意識到,最好的參與方式,就是為『社區』的氣候行動做出貢獻。」

但處在對氣候變遷漠不關心的柏南,佩珀不知道從何開始。後來,她受瑞士「死亡咖啡館」的啟發,決定從「毫不避諱地暢聊」開始,於是她組織了第一次的氣候咖啡館。

Climate Cafe
氣候咖啡館由蘇格蘭環境工作者潔希・佩珀(Jess Pepper)創辦。圖/Climate Cafe® Linkedin

剛開始,她對活動抱有很大期待,她本想辦一場紮實的討論會,甚至準備了詳細簡報。但活動過程中,她意識到,在場的人「不太確定他們為什麼要花時間聚在一起討論這麼令人沮喪的話題」。此外,要對社區的人「開講」也讓她有點緊張:「我不覺得自己是社區最佳的氣候大使」。

察覺到與會者的情緒後,佩珀意識到,必須營造更輕鬆、溫馨、非正式的氛圍,大家才可能加入話題。她重新設定氣候咖啡館的目標:盡可能接納所有參與者、聆聽他們的想法,「(氣候咖啡館)需要的只是一群願意邊喝熱飲邊聊天的人,不必搞得太複雜,」她說:「一旦人們在這個空間覺得舒服,對話就會開始。」

新的目標奏效了,第二次的氣候咖啡館成功開啟了討論,也複製到別的城鎮。後來,佩珀開了社會企業氣候咖啡館公司(Climate Café ®。公司型態為英國特有的 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也就是明文規定以社區福祉為目標的公司),致力於推廣氣候咖啡館,並提供氣候咖啡管協調員(主持人)的培訓。

如今,蘇格蘭有 16 個氣候咖啡館。氣候咖啡館的概念也在英國、美國等地開枝散葉。

氣候咖啡館最重要的宗旨就是提供一個友善的非正式空間,讓人們找到同伴、一起聊聊,咖啡館歡迎所有「新手」加入、也接納各種觀點。只要符合這些概念,任何組織都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舉辦氣候咖啡館。

由於氣候咖啡館是以社區為基礎的小規模活動,因此每間氣候咖啡館都會有各自的特色與風格。

洛杉磯氣候咖啡館:重視抒發情緒、不要求行動

現年 26 歲的馬克西姆・巴圖耶夫(Maksim Batuyev)是洛杉磯氣候咖啡館的負責人,也是非營利組織「氣候心理健康網絡」(Climate Mental Health Network)的 Z 世代顧問。

巴圖耶夫 13 歲時首次罹患憂鬱症,透過治療,他的憂鬱症得到改善。上大學後,他進入環境相關系所,他說:「我花了 4 年,了解人類以各種方式對地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這影響了他的身心健康,甚至讓他的憂鬱、焦慮症狀在大四時復發。

巴圖耶夫說,氣候危機在一般大學生、年輕人生活中,形成了一股如影隨形的強烈陰霾,是年輕人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困擾。

畢業後,他移居洛杉磯,並與夥伴主辦氣候咖啡館。洛杉磯的氣候咖啡館有 2 個重要原則:第 1 是,參加者說話時,只允許以「我」為開頭的表達,避免提出建議或判斷;第 2 是,以抒發情緒為核心,避免以行動為導向。

截圖 2024 07 19 下午4.35.53
洛杉磯氣候咖啡館活動現場。圖/洛杉磯氣候咖啡館 Instagram 專頁 climatecafela

根據《LAist》記者的觀察,在洛杉磯氣候咖啡館裡,有的人分享他們最喜歡的自然風景,有的人提到對孩子未來的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即使是在最普通、日常的時刻,也可能聯想到氣候變遷。例如看見鄰居把繁茂的草地修得很短,或者意識到自己很久沒開車了,都可能引發內疚、悲傷、憤怒或焦慮的情緒。

「這些情緒往往能帶來改變,促使我們採取行動、參與其中。」巴圖耶夫說,但他著眼的問題是,相較於多數氣候活動以「行動」為訴求,「我們周圍缺乏一個社群,讓我們能夠以安全、舒適的方式表達自己,並感受這些情緒」,而洛杉磯的氣候咖啡館補上了這個空缺。巴圖耶夫說:「(氣候咖啡館)讓人們找到同伴,並以自己的方式找到應對氣候危機的方法。」

蘇格蘭氣候咖啡館:高行動力促成節能活動、凝聚社區

相較於洛杉磯氣候咖啡館著重抒發情緒,蘇格蘭的氣候咖啡館則促成許多實際行動

住在蘇格蘭的布萊爾鎮(Blairgowrie and Rattray,當地人簡稱 Blair)的職能治療師凱・西爾(Kay Seal)和 NPO 工作者倫・西爾(Len Seal)受到柏南鎮的啟發,2016 年 5 月創立了布萊爾氣候咖啡館。

布萊爾的氣候咖啡館有極高的行動力,促成許多行動,包括二手物品修繕討論會、環保電影放映會,以及「保暖專案」(The Heat Project)。

「保暖專案」聘請節能專家,為每個家庭提供節能「健檢」,並提供建議。這個概念在 2017 年的氣候咖啡館聊天中萌芽,後來有志於此的倫・西爾與夥伴將這個概念付諸執行。

他們讓專家透過 e-mail 訪問、電話訪問、到家拜訪等多元方式,與家庭討論如何節能,為了完成這個計畫,他們連結了政府補助、信託基金等資源。

實際改善方式包括改善暖氣系統和熱水器、使用再生能源、改變用電費率等。這個專案至今仍在進行,且服務範圍超過原本的布萊爾鎮,擴及整個行政區,截至 2024 年,已經為 3000 多個家庭提供節能建議,參與家庭的能源支出平均降低了 15-20%。

研究指出,在富裕國家,適當的焦慮能促使人們進行環保、節能行動。或許,對布萊爾鎮的參與者來說,付諸行動就是舒緩氣候焦慮最棒的方法。

佩珀說,每個氣候咖啡館都有自己的風格,「這就是氣候咖啡館靈活模式、非正式空間的美妙之處。社區主導的草根組織總是有點混亂,但同時也非常有機,沒有固定的等級或流程,最重要的是,這些空間能讓參與者更有控制感、歸屬感,也有助於培養社區意識(註 2)。」

蘇格蘭一家為農村微型企業提供服務的 NGO「GrowBiz Scotland」在小鎮「柏南」舉辦氣候咖啡館活動。圖/圖/GrowBiz Scotland FB 粉專

想打造一個友善、接納彼此的氣候咖啡館,要注意什麼?

如果想要舉辦氣候咖啡館,該如何開始?綜合蘇格蘭「氣候咖啡館公司」和美國華盛頓州推廣氣候咖啡館的心理師安德魯・布萊恩(Andrew Bryant)的建議,以下整理出幾個可以注意的重點:

地點與設備:為了營造輕鬆的氣氛,第一次舉辦建議選當地的咖啡店(不推薦有白板、投影幕、比較適合上課的會議室)。如果沒有適合的咖啡店,在某人家中、社區活動中心、圖書館、宗教建築中(例如教會大廳)、線上視訊也都可以。假如在找地點時陷入選擇障礙,布萊恩建議可以想想:有沒有哪個地方對社區居民來說,別具意義又友善?

硬體設備的無障礙/可及性:為了「讓所有人都有機會報名」,要注意活動地點是否共融,例如有沒有無障礙設施、能不能讓每個人都能聽到發言者的聲音(如果不行,可能要另選較小的空間,或增加音響設備)。此外,場地若選在咖啡館,別選低消太高的地方,盡可能讓所有人都負擔得起。

茶水點心:如果不是辦在有供餐的咖啡店,要準備簡單的茶水和小餅乾。輕鬆、舒適的環境可以讓對話自然開啟。

時間、頻率:大部分組織都是每個月舉辦一次,每次建議 1.5-2 小時,布萊恩甚至提供了詳細的流程供參考。

宣傳夥伴:建議主辦者與社區中 2 、3 個背景不完全相同的人合作,他們可能會觸及不同群體,能讓參與者更多元。

協調員:就是活動的主持人。協調員的角色是確保每個人都能暢談,且對話圍繞大家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氣候咖啡館公司提醒,閒聊之間有時會不小心衍生出需要執行、細緻討論的行動方案,這時協調員要提醒大家,氣候咖啡館不是工作會議,建議之後可以開另一個會討論執行細節,保持氣候咖啡館的輕鬆氛圍。

對話的友善度:氣候咖啡館不只適合專業者,也適合那些剛開始關注氣候、對這個領域還不太了解的「新手」。避免說教,也不要讓新來的人因缺乏知識、活動經驗或不懂專業術語而感到害怕或被冷落。

社區為基礎: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優勢、資源和需求,盡可能讓參加者專注於社區最熱衷的主題和行動。

其他:紐約的氣候咖啡館網站提供了方便實用的資源庫,例如哪裡可以買到在地生產、碳足跡較低、友善公平的咖啡或點心,哪些單位提供循環杯服務,讓大家享用飲料時不用感到內疚。

這個網站也提供了氣候相關的小說、電影、氣候工作媒合平臺,氣候心理治療的專業組織,參與者會後如果想更進一步了解什麼,都可以找到適合的資訊。主辦人如果還有餘力,也可以提供這些資訊。

Climate Cafe 5
茶水和小餅乾有助於促成輕鬆、舒適的環境,可以讓氣候咖啡館參加者自然開啟對話。圖/Climate Cafe® Linkedin

延伸氣候變遷行動&國際創新做法:
1. 生活化的運用太陽能、以弱勢需求為核心,如何讓女性自立、改變畜牧業?/「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2. 逢雨必撤村?原住民不只是極端氣候的受害者,也能成為推動變革的先行者
3. Podcast【善盡天良|眾聲相 EP30】先別管北極熊了,社安網也跟氣候變遷息息相關?feat. 趙家緯
4. 趙家緯:結合社會正義的全球氣候行動,臺灣綠色新政大落後/《刻不容緩》書評
5. 從雨林破壞到氣候罷課:「綠色社會工作」如何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接住最脆弱居民


參考資料:


你的一筆捐款,讓許多脆弱處境和善意行動被看見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