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崇軒/社會性農場在臺灣:透過農事與綠色照護療育人,生存模式是最大考驗 Posted on 2023-11-24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社會性農場兼具經濟自立、社會福祉和環境友善,農場裡的生產、生活、生態都能成為服務的媒介,讓人在這裡促進健康、緩和壓力、提升社交能力,也讓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Read more 公益創新 身心障礙 助人者 & 勞動現場
全球前3大潛水組織推「適應性潛水」,助身障者考照、為戰後傷兵重建生活 Posted on 2023-11-15 by 李修慧 Leave a comment 以人為本的潛水概念,讓教練們學習面對不同障礙者時如何教學、須使用什麼輔具或方法,協助突破生理限制。潛水運動中的夥伴關係,更讓原本因身心受傷而孤立的人們,重獲歸屬感和自信。 Read more 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 身心障礙 國際發展
在盲人面前可以說「看」電視、吃「蝦子」嗎?/《視障者的機智生活》 Posted on 2023-11-10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要怎麼稱呼視障者會比較好?我覺得只要態度是尊重的,語氣是誠懇的,只要不是叫我們瞎子或青瞑仔就好,稱呼我們盲人、盲友、盲胞、視障者,視障人士或視障朋友,統統都可以! Read more 身心障礙 選書
視障者的機智生活:摸著無尾熊逛動物園、攻頂合歡山不怕高、一起跑馬拉松 Posted on 2023-11-07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我們可以用視覺以外的感官,去認識這個世界。」我很愛騎協力車,可以一邊聽著前方領騎志工報讀周圍的環境,一邊又能感受迎面而來的徐徐微風,同時聽著遠方的聲音,甚至還能聞到附近的各種氣味,完成一趟另類的輕旅行。 Read more 身心障礙
「如果時間重來,我不會聽老師的話。」失去自我的過動兒與焦慮爸媽們(下) Posted on 2023-11-01 by 曾玉婷 Leave a comment 媽媽面對老師、長輩頻繁的指教,只得越發嚴格要求孩子,直到遇到一位醫生,告訴孩子當自己就好;遇到一位老師,願意陪伴孩子分享生活。是這些正面的對待,讓雙方慢慢解開心裡的束縛。 Read more 身心障礙 兒童 & 青少年
「特殊的人容易被欺負,我想變正常。」失去自我的過動兒與焦慮爸媽們(上) Posted on 2023-11-01 by 曾玉婷 Leave a comment 越被定義成不乖,越常受到不合理對待,和同學起衝突,卻只有自己被罵、做不影響他人的事,也被說很幼稚、過動。父母則在擔心和壓力之下帶孩子就醫,有時卻也失去了慢下來陪伴的機會。 Read more 身心障礙 兒童 & 青少年
每年逾 400 萬年輕人流浪,美 NGO:「心理健康和居住穩定高度相關」 Posted on 2023-10-26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在美國,離開照顧系統的青少年,容易陷入無家可歸,也面臨更高比例的心理健康問題。美國一家基金會透過創新方法,近年已使街頭流浪青年減少數百名,也透過支持系統,協助其修復身心。 Read more 兒童 & 青少年 貧窮 & 無家者 身心障礙
雲林地方聾人文化特展:「以我的手語名呼喚我」,自己的歷史自己寫 Posted on 2023-10-19 by 黃愉婷 Leave a comment 一開始,許多聾人沒有自信分享自己,源於長期缺乏練習表達的機會。然而計畫團隊始終秉持以聾為本、確保聾人參與和決策的精神,最終讓聾人願意開始分享、開枝散葉成地方聾人文化特展。 Read more 身心障礙
聾人誌:在聾群體中學會一種眉飛色舞的語言,選擇一個屬於自己的手語名 Posted on 2023-10-13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同學為自己取的手語名雖然出於對外貌的讚美,卻讓個性低調的汪必珍感到不自在。談到藤藝、陶藝時,她才燃起自信,如今與丈夫共同經營木工廠,過去更時常代表臺灣出國參加工藝比賽。 Read more 身心障礙 經驗者擴大機
原來不是奇蹟?水下1分鐘、岸上 10 年功,民間苦撐盼政府落實休閒育樂權 Posted on 2023-10-06 by 曾玉婷 Leave a comment 「為什麼不把相關設施做得更健全,讓所有人都能親近海洋?」臺灣潛水地點普遍缺乏無障礙設施,身障學員往往需要大量人力背負通過狹窄的階梯、礁岩、協助入水,過程中經常充滿危險。 Read more 身心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