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星期三】沒被接住的孩子:如果你在我的環境中長大,又會長成什麼模樣?

少年矯正是一個漫長的進程,「陪伴」孩子一步步調整,這需要社會與孩子的「重要他人」們的協助與支持。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少年矯正是一個漫長的進程,「陪伴」孩子一步步調整,這需要社會與孩子的「重要他人」們的協助與支持。
Read more當職業運動員的身分和障礙者交織時,娛樂場所與賽事,是否該為障礙者做到「合理調整」,保障障礙者的權益。
Read more輿論認為討論戰爭就不能談人權是錯誤的,「民主、透明與人權」才是真正能夠保護臺灣的機制。
Read more對 UBI 的討論的確撐開了思想與改革的空間,讓人民深入思考勞動困境與既有制度的種種不公,以及改變的可能。
Read more同儕支持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如何能好好被對待的哲學。
Read more「出外靠朋友」是國家人權機構網絡存在的最大意義,結盟並產生實質合作才是人權運動更理想的路徑。
Read more民眾與憲法產生連結的方法,要從關心政治做起。
Read more監察院現行被動接受陳情的方式需要徹底改造,必須「把門打得更開」且具備人權意識。
Read more國家人權委員主要針對系統性、結構性的人權迫害或爭議,對行政、立法、司法部門提供諮詢與建議。
Read more臺灣應通過一部專為 NPM 設計的組織法,以法律明訂 NPM 的職責權限、組成方式(組織架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