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臨時居所成為永久惡夢:貨櫃、夾層、船板、陽臺、半地下屋裡的無家人生 Posted on 2023-09-01 by 李修慧 Leave a comment 人因為在母國無法穩定生活,被迫跨國移動、成為無家的移工,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人命也因此被法律、制度和雇主視為可量化的商品,所有提升安全居住的設施都被認為是「額外的成本」。 Read more 貧窮 & 無家者 知識 & 研究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打造為所有人開放的包容城市:當社福制度失靈,我們如何容納多元與差異? Posted on 2023-07-20 by 葉靜倫 Leave a comment 臺北萬華的香香澡堂,不以身分區隔彼此、自然交流;日本推動支持性居住與包容政策,正視上百萬政府接不住的脆弱群體。包容城市能促成公民互助、開放、參與,打造自己的社區安全網。 Read more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知識 & 研究 貧窮 & 無家者
個人捐款全年蒸發 376 億,富人捐款雪崩、中產與中高齡成公益主力/《公益觀察 2023》 Posted on 2023-06-20 by 黃愉婷 Leave a comment 臺灣人在兩岸政治、俄烏戰爭、疫情與經濟、環境災害衝擊等常態中,已經因民主自由、多元開放與迭代學習的能力,培養出足夠的韌性,更願意友善的與他人連結,將能無懼面對新挑戰。 Read more 熱門話題 知識 & 研究 募款 & 倡議 & 社群
用藥、貧窮與邊緣化/《尋找尊嚴》作者布古瓦訪談摘記 Posted on 2022-07-15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希望《尋找尊嚴》,能夠讓更多人反思毒品文化,以及社會邊緣,乃至於社會不平等的議題。 Read more 知識 & 研究 選書 貧窮 & 無家者
10 大重點看臺灣捐款:疫情中反增 30 億、青少年比不上毛小孩吸睛、金融業最慷慨但也最警覺/《公益觀察 2022》 Posted on 2022-06-30 by 黃愉婷 Leave a comment 現在我們說韌性,是社會或組織在經歷災難後,能從中學習知識與經驗,不能被同樣的災難和失敗,打倒第 2 次。 Read more 知識 & 研究 公益治理 & 組織經營
大疫時代的捐款調查、企業捐助樣貌、風險社會的責信新意義/公益責信協會 Posted on 2022-06-16 by 台灣公益責信協會 Leave a comment 隨著社會地景的劇烈變動、數位科技發展逸出人類想像,以及實證精神的不斷擴張,公益責信也具有新時代的意義。 Read more 知識 & 研究 公益責信協會:風險社會中的臺灣韌性 公益治理 & 組織經營
CRPD 是什麼?基本概念一點通 Posted on 2022-06-14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One comment 大家可能常聽到民間團體說:「這項措施應該符合 CRPD!」但卻不太了解,也會想,為什麼臺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卻必須履行 CRPD 的規定呢? Read more 身心障礙 知識 & 研究 圖文包
張弘潔/國際兒權專家:「表意參與權不是成人的禮物,是兒少應有的權利」 Posted on 2022-06-06 by 張弘潔 Leave a comment 只有兒少發聲還不夠,政府如何積極聆聽、提供回饋、制定更加友善兒少的制度,都是可以繼續努力的方向。 Read more 知識 & 研究 兒童 & 青少年 國際發展
你的個資每年被政府調閱幾次?數位足跡邁向未來,法規卻還在舊時代 Posted on 2021-09-27 by 何宇軒 Leave a comment 在臺灣,政府調取個資都直接發公文申請,不需要法官、檢察官同意,也沒有告知當事人、公開統計調取次數等透明化的義務。 Read more 知識 & 研究
【借鏡 CSR】專題:從慈善捐贈到勇敢表態,企業和 NPO 可以雙贏嗎? Posted on 2021-08-04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企業與民間團體如何攜手,創造出符合企業目標與非營利公益目的雙贏,也讓彼此都能發揮所長,共榮成長? Read more 知識 & 研究 借鏡 CSR:企業與 NPO 如何雙贏?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