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3大潛水組織推「適應性潛水」,助身障者考照、為戰後傷兵重建生活 Posted on 2023-11-15 by 李修慧 Leave a comment 以人為本的潛水概念,讓教練們學習面對不同障礙者時如何教學、須使用什麼輔具或方法,協助突破生理限制。潛水運動中的夥伴關係,更讓原本因身心受傷而孤立的人們,重獲歸屬感和自信。 Read more 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 身心障礙 國際發展
當臨時居所成為永久惡夢:貨櫃、夾層、船板、陽臺、半地下屋裡的無家人生 Posted on 2023-09-01 by 李修慧 Leave a comment 人因為在母國無法穩定生活,被迫跨國移動、成為無家的移工,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人命也因此被法律、制度和雇主視為可量化的商品,所有提升安全居住的設施都被認為是「額外的成本」。 Read more 貧窮 & 無家者 知識 & 研究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打造為所有人開放的包容城市:當社福制度失靈,我們如何容納多元與差異? Posted on 2023-07-20 by 葉靜倫 Leave a comment 臺北萬華的香香澡堂,不以身分區隔彼此、自然交流;日本推動支持性居住與包容政策,正視上百萬政府接不住的脆弱群體。包容城市能促成公民互助、開放、參與,打造自己的社區安全網。 Read more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知識 & 研究 貧窮 & 無家者
個人捐款全年蒸發 376 億,富人捐款雪崩、中產與中高齡成公益主力/《公益觀察 2023》 Posted on 2023-06-20 by 黃愉婷 Leave a comment 臺灣人在兩岸政治、俄烏戰爭、疫情與經濟、環境災害衝擊等常態中,已經因民主自由、多元開放與迭代學習的能力,培養出足夠的韌性,更願意友善的與他人連結,將能無懼面對新挑戰。 Read more 熱門話題 知識 & 研究 募款 & 倡議 & 社群
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打破暴力循環、一線人員培力、建立有安全感的社區 Posted on 2023-06-07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和平是可以實現的,即使在充滿暴力的環境。」墨西哥照顧心理需求的計畫、哥倫比亞用音樂陪伴受創少年、薩爾瓦多的創傷知情社群,讓人們能在痛苦中、憤怒中,希望中擁抱彼此。 Read more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助人者 & 勞動現場 國際發展
Sonya/走過土敘強震後的現場:炊煙是希望的開始,官方承諾總是朦朧 Posted on 2023-05-19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重災區居民的帳篷,不是政府支援,也僅有 NGO 提供生活援助。難民在強震後更是無工可找。從前烤肉餐廳老闆,臨時搭建流動攤位,說會一直留在這裡,給予其他災民一份希望。 Read more 貧窮 & 無家者 國際發展
全球動態/8招斷捨離不必要的行政流程、5個方針讓聊天機器人更接地氣、烏克蘭 NGOs 聊慰人心的戰時工作 Posted on 2022-08-31 by 吳培瑜 Leave a comment 公民示威運動其實是社會改革不可忽視的強大動力,也可能是值得資助、給予支持的項目。 Read more 全球精選月報 公益治理 & 組織經營 世界
全球動態/6招向捐款者說感謝、新科技可能伴隨高碳排、組織輕易規模化很危險! Posted on 2022-07-29 by 吳培瑜 Leave a comment 影響力並不一定和數量劃上等號,在某項領域具有公正性、權威性、可被公眾信任等也是一種擴張。 Read more 全球精選月報 公益治理 & 組織經營 募款 & 倡議 & 社群
用藥、貧窮與邊緣化/《尋找尊嚴》作者布古瓦訪談摘記 Posted on 2022-07-15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希望《尋找尊嚴》,能夠讓更多人反思毒品文化,以及社會邊緣,乃至於社會不平等的議題。 Read more 知識 & 研究 選書 貧窮 & 無家者
10 大重點看臺灣捐款:疫情中反增 30 億、青少年比不上毛小孩吸睛、金融業最慷慨但也最警覺/《公益觀察 2022》 Posted on 2022-06-30 by 黃愉婷 Leave a comment 現在我們說韌性,是社會或組織在經歷災難後,能從中學習知識與經驗,不能被同樣的災難和失敗,打倒第 2 次。 Read more 知識 & 研究 公益治理 & 組織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