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置的愛與各自的孤單,我們如何成為新的家人?/帶病生活專題講座 Posted on 2022-11-04 by 曾玉婷 Leave a comment 「沒有不好的陪伴,也沒有最好的陪伴。我們不能時刻陪著他人,但可以不斷往那邊走、修正陪伴的方式。如果有這樣的信心,就是好的陪伴。」 Read more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身心障礙 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帶病生活7】採訪後記:揭開醫療獨大、官僚鄉愿的遮羞布,求一個社會的平衡報導 Posted on 2022-08-24 by 葉靜倫 Leave a comment 除了醫療財團這塊巨石,政府也經常是豬隊友,使得專題裡的這些人這些事,都只是微小的光芒。然而社區發展的資源從來不是不足,而是錯置與混亂。 Read more 身心障礙 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帶病生活6】支持性住宅:許一個自立生活的夢,生病也能自己決定怎麼過日子 Posted on 2022-08-12 by 葉靜倫 Leave a comment 搬到家園後改變真的很大,我是在那之後才真的能和聲音和平共處。我們還約好以後如果家園(方案)沒了,我們就自己出去租房子住。 Read more 身心障礙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帶病生活5】背離國際的康復之家,如何成為社區復元的起點、生命中的綠洲? Posted on 2022-08-04 by 葉靜倫 Leave a comment 「當時我們(評鑑)總拿第一名,但每個人看起來沒有比較好。一直到後來有了以住民為主體的概念,才在大家臉上看到光芒。」 Read more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身心障礙 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帶病生活4】喜歡做什麼比生什麼病重要,精神復元「會所模式」的臺灣實踐 Posted on 2022-07-28 by 葉靜倫 Leave a comment 在這裡,生什麼病突然變得不重要、不討論回診和吃藥,而是能夠自主決定、自願參與工作,以工作關係連結彼此。 Read more 身心障礙 公益創新 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帶病生活3】「還有幻聽沒關係,只要分得出真假」勞動陪伴與同儕支持,讓病人成為一個新人 Posted on 2022-07-07 by 葉靜倫 Leave a comment 「其實要跟病友工作真的不容易。必須跟他們一邊工作一邊聊、一邊整理自我,讓他們知道這裡始終有人陪伴。」 Read more 身心障礙 助人者 & 勞動現場 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帶病生活2】「我還是會看到鬼,但我不會怕了」當復健中心成為看顧彼此的社區據點 Posted on 2022-06-29 by 葉靜倫 Leave a comment 宜德 21 歲發病後,有了幻聽和妄想。然而如今,他學會和自己的疾病共處。多年來走不出家裡的精神病人,不只找到重心,還有了想望。 Read more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身心障礙 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美加澳數十年 ACT 實踐:5大核心讓精神病人在社區穩定生活,有效支持家庭/【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Posted on 2022-06-23 by 李修慧 One comment 光是跟醫生談談「最近做了什麼」、「感覺怎樣」是不夠的。我們的工作,就是協助這個人取得在社區裡自立生活所需的「一切」。 Read more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 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帶病生活1】精神長照平均高達 17 年,入家工作如何阻止家人相愛相殺? Posted on 2022-06-17 by 葉靜倫 Leave a comment 無數家屬扛著扶養義務卻從未得到支持── 目前全臺能夠「入家」協助的專業人力,對比 10 萬左右的精障家庭,可謂杯水車薪。 Read more 身心障礙 助人者 & 勞動現場 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專題|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Posted on 2022-06-17 by Right Plus 編輯部 Leave a comment 期望多多益善的【帶病生活】系列和紐約降落傘計畫、多倫多精障快遞公司、加拿大 ACT 計畫等國內外整理報導,能讓你我更理解精神疾病相融於社會的各種樣態。 Read more 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身心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