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群象-精障者(不)戴口罩篇】金林/你的 1 個指令、我的 8 個動作,多點耐心才能一起共好

關於抗疫群象:三級之後,多多益善連續3天推出過去深耕萬華的系列報導,隔週,緊接著推出疫病中的萬華現場攝影輯。在這2週線上展的期間,我們還持續向疫情中受到衝擊的社福團體與相關群體邀稿,匯聚整理成「疫情中的公益群象」。

此系列專題將收集安置機構、身障者、精神障礙者、社工、兒少等各方聲音,透過不同的視角,了解各個現場的困境。

本篇編按:本篇為專題第 13 篇,由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金林所寫。

防疫期間常可見「精障者、失智者等不配合戴口罩、掃描 QR Code」的新聞,也有家屬出面解釋難以與精障者溝通,約定戴口罩等防疫習慣。

心生活協會由臺北市的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屬共同發起,總幹事金林於文中解釋對常人來說一個方便簡單的動作,在精障者的腦中開如何拆成 7、8 個步驟,並提出與精障者善意溝通的實用建議。

撰文/金林 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總幹事;Right Plus 編整

面對 5 月這一波疫情升溫的對應策略,大多數應付得宜的精障者,通常從去年疫情發生以來,就已經在家人陪同與支持下,陸續經歷並練習過「戴口罩」、「勤洗手」、「配合商家實聯制掃描 QR Code」等動作,慢慢養成防疫習慣。

換句話說,這一波常被指責「不配合戴口罩」的精障者,就是在這之前,還沒能一步步練習到位、獲得合適支持的朋友們。

Photo by Robin Ooode on Unsplash

一個方便的動作,不見得對每個人都簡單

「精神」是腦部整體功能的發揮,當我們說精神障礙者「患病」,意思等同於腦力可能變弱、受到影響,對某些精障者而言,「新事件」、「新要求」、「新做法」都可能為他們帶來龐大的焦慮感,需要有人從旁提醒、指導與支持。

因為疾病的緣故,精障者的大腦不容易自我啟動、規畫,所有的指令、動作都必須經過分析,可以的話,旁人得幫忙預想並說明,以「分解步驟」來提醒精障者練習這些事情。

比如疫情期間,大部分人熟知並相當習慣的防疫措施「戴口罩」,對精障者來說,需要預先設想、操作練習的配套步驟包括──

1. 哪裡可以買口罩?口罩若用完了,可以用什麼方式補充?
2. 可以跟誰拿買口罩的錢?
3. 如何將口罩戴好?(包括如何分辨正反面、壓條怎麼使用等)
4. 我什麼時候要戴口罩?哪些地方必須戴口罩
5. 如何取下並好好丟棄口罩?
6. 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口罩可重複使用?何時又必須丟棄?
7. 平時是否已有外出隨身的小背包、隨時準備好備用口罩?
8. 「三級警戒」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

除了口罩,也有人質疑,為什麼精障者不使用手機,或不配合掃描實聯制 QR Code?其實,許多精障者根本沒有手機,當然也沒有使用手機的習慣。

一來是因為許多家庭的經濟難以負擔手機費用,二來是因為許多精障者和長輩一樣,認為手機的使用過於複雜,往往今天學了如何使用,明天可能又忘了操作方法。

什麼都放在手機、網路上的時代,反而讓許多精障者被推到社會更邊緣處。

不配合不是故意的,只是哪裡卡關了

許多精障者在數十年的日常中,與幻聽、幻覺共存,那些聲音、感覺多半在辱罵病人、詆毀他們,導致精障者的自尊、自信都非常脆弱。

當一個人自我成就與自信心較高時,配合他人通常不是難事;不願意配合他人者,多數是低自我成就、低自信的人。以就急而言,事情發生的當下,若能傾聽、尊重,當事者也能感覺到一點自信,有利於邀請對方配合一些事情。

也因此,當旁人欲對精障者提醒、指導一些日常事項,就得避免讓精障者產生「遭受批評、數落」的感受,一旦精障者有這種感覺,就很可能阻斷他決定聽聽看、練習看看的心意(可能性),為了保有自尊,也為了保護自己,精障者很可能以高傲、生氣、拒絕別人指責等方式應對。

對精障者來說,家人、親朋好友、旁人指導時,用什麼樣的語氣、如何說話非常重要。想幫助、支持精障者並非不可能,但也沒有所謂的「特效藥」,就是必須仰賴友善的態度。

一是尊重對方;二是要知道,精障者若不配合,多半不是故意的,而是很有可能哪裡卡關了;三是必須誠心傾聽並理解,進一步了解精障者卡關的地方,通常就有機會介入支持並提供協助。

此外,若想要以「強加」、「強迫」的方式要求精障者就範,通常無法發揮積極的成效(將他抓起來解決了今天的困難,可能會讓明天更困難)。務必要傾聽、用簡單、清楚的語彙對話,不僅效果較好,也比較能持續。

路遠一點沒關係,到得了目的就好

進入三級警戒後不久,也曾有些超商門市在第一線處理顧客不戴口罩的問題時,感到相當困擾。對於這些超商店員朋友,不管對方是精障者,還是因為情緒欠佳而不好溝通的顧客,上述支持、指導精障者戴口罩的方式,也許不合用,但尊重、理解、避免衝突的大原則,仍然可以運用看看。

對於顧客「不戴口罩」、「拒絕戴口罩」這件事,不管對方的身分,店員們可以避免從類似「執法」(責罵對方違法)的角度與對方談論。可以轉念思考,「對方之所以沒戴口罩,一定有什麼不方便」。

以理解、知道對方有難處的口吻來說話,如「你剛剛出門一定有什麼不方便才沒戴口罩,你身上有沒有口罩呢?可以拿出來用。」這樣一來,比較能達到溝通、以及希望對方遵行防疫措施的目的。

在精神障礙領域倡議不容易,但不是沒有希望,若能回到人的本質,理解沒有任何人想讓別人看不起,只是遭遇一些困難,事情通常比較容易解決。

在精神這一領域,有時候,遠一點的路才是到得了目的的路。


延伸【抗疫群象】:
1. 【抗疫群象-精障篇】李昀/拔除社區服務、斷生計、少支持,精障者何去何從?
2. 【抗疫群象-障礙者生活篇】林君潔/從簡訊實聯制到買包衛生紙,都是難以跨越的門檻
3. 【抗疫群象-障礙者服務篇】林君潔/串聯爭取,對抗各種形式的禁錮與生存忽視
4. 【抗疫群象-身心障礙篇】左邊女孩/疫情只是暫時,堅強勇敢的活下去才是一輩子的事
5. 看更多【抗疫群象】公益現場

延伸認識精神疾病
1. 《我們與惡的距離》金鐘大獎後,廣大的思聰與思悅們能得到足夠的支持嗎?
2. 「一時想不開,吞 30 顆藥」,你知道你在笑什麼嗎?
3. 王婉諭專欄/有病就該吃藥住院,為什麼做不到?精神衛生 3 大迷思
4. 醫者回應「醫學生為何縱火」:承認精障者的病理性,才是真正的人道
5. 你不只是病人,我也不只為你而活/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5 週年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