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群象-社會服務篇】陳懷恩/疫情中的社會服務行動方針,發展與病毒共存的工作方法

「數位社會工作」的重點不在於取代原有工作方法,而是將科技工作方法融合原有的工作模式。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數位社會工作」的重點不在於取代原有工作方法,而是將科技工作方法融合原有的工作模式。
Read more進入三級警戒後,大家逐漸適應防疫的新生活。但對精障者來說,光是「戴口罩」,都需要預先設想、操作練習。
Read more陪伴這件事,不能只在我們營造的場域才發生,而是社區應該發揮集體力量,照顧每一個人。
Read more許多勞動者處於勞保系統之外,以傳統家庭思維設計紓困,則嚴重漏接非典型家戶。
Read more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許多產業停擺,特種行業更是被《勞基法》遺忘的幽靈勞工,在防疫期間為彼此織出「另類安全網」。
Read more疫情警戒中,許多獨居精神病人,只能把自己關回房間,過作息混亂、與世界失去連結感的日子,被迫丟棄「人際關係」這個重要的輔具。
Read more「實習被取消」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嚴重的事,若沒能即時轉換單位,或是有替代方案,勢必得面臨延畢的困境。
Read more自立青少年在面對危機時,由於缺乏支持網絡,時常求助無門,必須孤獨面對多變的挑戰。
Read more疫情讓人們更謙卑的學習並反省,災難的另一面也許是翻轉社會的好時機。。
Read more疫情發生至今,身心障礙者面臨諸多挑戰。從簡訊實聯制到買包衛生紙,都必須跨越重重的門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