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在臺灣:帶著問題去參訪,帶著視野做服務/創學程2:創新,從模仿開始

取經自北歐的保母制度、向德荷學習的多世代共融園區、延襲國際準則的會所模式,都是臺灣 NGO 向外學習、在地實踐的模式。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取經自北歐的保母制度、向德荷學習的多世代共融園區、延襲國際準則的會所模式,都是臺灣 NGO 向外學習、在地實踐的模式。
Read more移植北歐的公共托育、向德國取經的多世代共融、遵循全球標準的精障會所,多層次的模仿、落地後的創新,你學會了嗎?
Read more若將善行只定義在捐款,就窄化了善行,「我們可以在募款以外,也『募資源』。」
Read more他們在專業之外承受莫大的「心理災變」,許多人必須在搶救過程中暫離,嚎啕大哭一場才能再度回到崗位。
Read more後來我們才發展出「服務協調」,大家靠著聯繫會報來共享資源、互通訊息、協調服務。
Read more從 921 到莫拉克,考驗的其實都是政府動員的能力與手腕,以及官民合作的默契與信任。
Read more重建是一個消長的歷程,外來的協助會逐漸散去,最後終歸得仰賴地方自發的力量。
Read more常民百姓的生命,如何能交由國際角力來左右?已經看見的事,如何能裝作一無所知?
Read more「我從馬拉威女性身上看到我奶奶和媽媽所經歷的過往。這使我對馬拉威女性的遭遇很有感。」
Read more「永遠會有人告訴妳不要走這條路,因為這樣因為那樣,如果妳信了,妳就失去了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