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當臨時居所成為永久惡夢:貨櫃、夾層、船板、陽臺、半地下屋裡的無家人生

人因為在母國無法穩定生活,被迫跨國移動、成為無家的移工,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人命也因此被法律、制度和雇主視為可量化的商品,所有提升安全居住的設施都被認為是「額外的成本」。
閱讀全文當臨時居所成為永久惡夢:貨櫃、夾層、船板、陽臺、半地下屋裡的無家人生

【回收場消失後1】回收物爆量無處去、拾荒路程增4倍、人車爭道危險高

萬華回收廠歇業後,其他回收場面對增量回收物,不得不限制上限或類別,年邁拾荒者得奔波路途遙遠的、不同的回收點販賣。即使如此,還是有人會想繼續做,直到走不到更遙遠的地方為止。
閱讀全文【回收場消失後1】回收物爆量無處去、拾荒路程增4倍、人車爭道危險高

【回收場消失後2】職業風險再升高,7旬拾荒婦:「只能和疼痛和平相處」

拾荒者是替城市分攤廢棄物清理的重要角色,但工作處境日漸困頓,例如清運過程中受傷、遭車輛擦撞的風險高。環保署近年雖推動資收關懷計畫,但實務上仍有許多貧苦的拾荒者被排除在外。
閱讀全文【回收場消失後2】職業風險再升高,7旬拾荒婦:「只能和疼痛和平相處」

我們不會是一個人:那些被承接的職場性騷擾經驗,以及現在就可以做的事

法律尚未周全,需要仰賴各職場主動建立友善環境。包括設置安心的申訴管道、充分宣導、資訊透明、聆聽受創員工的身心影響、採取立即有效措施調動工作內容、在調查後懲處行為人等。
閱讀全文我們不會是一個人:那些被承接的職場性騷擾經驗,以及現在就可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