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受虐致死案:兒盟持續遭輿論圍剿、威脅恐嚇,同業呼籲檢視照顧權責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兒盟)昨日(3/12)下午 2 點半召開記者會,說明連日來社會輿論沸騰的兒虐案。兒盟董事長林志嘉向受虐男童家屬與全國道歉,表示兒盟成立 32 年,成功出養超過 1000 個孩子,沒料想此次發生合作保母虐童致死,深感內疚,兒盟將深自檢討。

設籍在新北市、1 歲多的男童因家中無力撫養,其外婆透過新北市社會局(樹林鶯歌社福中心)介紹,於 2023 年 9 月 1 日起,由兒福聯盟安排至簽約合作的劉姓保母家中,進行 24 小時全日托育,並等待尋找收養家庭。

同年 12 月 25 日,北市社會局獲報,驚聞男童疑似遭虐致死,全身遍佈殘忍傷痕。臺北地檢署於今年 1 月收押涉案的劉姓保母,並於本月 6 日延長羈押,2 月時亦收押同住的劉姓保母妹妹;警方則於昨日上午前往兒盟搜索,並將主責社工上銬後移送地檢署複訊,晚間以 30 萬元交保。

兒盟表示,去年底事發後便已知悉惡耗,隨及啟動檢討、強化流程,而後全力配合檢警調查至今。相關訪視的文字與影像紀錄,以及和家屬之間的通聯紀錄等皆已送交檢方,其後因偵查不公開而無法透露太多細節,直到近日遭爆發。執行長白麗芳亦在記者會中回應眾多提問,澄清大眾最關心的幾件事。

兒盟在 3/12 召開記者會的現場。攝/葉靜倫

訪視中未見明顯異狀、相信社工並未造假紀錄

兒盟表示,社工在男童於 9 月 1 日開始托育後,於 9 月 25 日、10 月 23 日、11 月 20 日,各有一次家訪。11 月時,保母於通訊軟體上告知男童有磨牙狀況,並於 11 月 23 日帶男童看牙醫,之後向社工回報聲稱,醫師提醒磨牙可能出自心理因素,社工因此和保母討論引進遊戲治療等輔導資源。

12 月 7 日,社工得知男童掉了 4 顆牙齒,並欲約定 12 月的訪視時間。但保母表示另一位受托的孩子病了,希望延後訪視。因此直到悲劇發生前,都尚未執行當月的訪視。

兒盟表示,社工在 3 次訪視過程中,並無察覺明顯異狀,在第二次訪視中,男童甚至還會窩在保母身上,額頭上(保母聲稱在公園撞到)的傷口也持續在好轉,頭部、身上、指甲等後來顯示嚴重受虐的地方,當時都沒有看到明顯傷口;第三次訪視時,男童還和社工在公園遊樂區玩耍。

白麗芳表示,相信檢方調查能證明社工並未造假記錄,並澄清無論是兒盟或社工,跟劉姓保母都沒有其他工作以外的關係。保母每月領到的費用,是由兒盟提供給「男童家屬」的托育補助,且因此案並非雙北社會局的委託案,款項是由兒盟自籌提供。

從未禁止親屬探視、出養童全日托育不易

外界質疑,男童在兒盟正式接手前,原本由外婆自行尋找的保母照顧,而後因決定出養,才向新北社福中心求助。社福中心在處理完監護問題後,轉介給兒盟接手。期間,原本的保母曾表示有意照顧甚至收養,但遭兒盟拒絕,外婆想看孩子也遭拒絕。

對此,白麗芳於會後受訪時表示,雖然不了解原本的照顧者究竟是否為受過訓練、合法登記的保母,但需要出養的孩子常需要頻繁做早療,或因原生家庭困境而有複雜的身心議題,其照顧方式和責任,和一般在社區中收托的保母並不相同。

通常,受過訓練、已登記的合格保母,若想進一步做這種「收養前」的全日托育,會需要更多的討論和事前準備,也需要了解收出養的複雜過程,因此收出養單位(兒盟)會盡量以曾配合過的保母為主。

而此案中的劉姓保母,過去是幼教老師,於 2022 年 10 月在臺北市文山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居托中心)依法登記,是經過訓練、在政府居托系統中認定合格的保母,之前也曾和兒盟合作過 3 個月,因此才會再次合作。

除此之外,兒盟從未接獲原本的保母想要「收養」的意願,也從未禁止外婆探視孩子,反而是外婆曾表示孩子即將出養,「看到會傷心」,因此沒有想要探視。且關於男童父母此前至今的狀況,因配合偵查不公開而無法透露太多,但許多資訊和網路上的傳聞都不盡相同。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在記者會上說明。攝/葉靜倫

居托中心與收出養單位,權責不明?

兒盟自 1992 年起陸續辦理兒少收出養服務,是臺灣經驗豐富的收出養組織。其服務的紮實與細緻,受業界同業肯定,部分團體在業務初始,包括收養程序、收養父母審查、收費機制建立等,都受過兒盟指導。政府單位亦長期給予信任,連衛福部社家署的兒少收養資訊中心(全國兒少收養的資訊匯報與管理),也委由兒盟運作。

過去在政府尚未介入前,收出養市場由民間各自發展,良莠不齊。2012 年起,為了扼止漫天喊價、避免兒童買賣、保障兒少權利,依照新修後的兒少權法,全臺無血緣關係的收出養程序,都只有經過政府許可的單位才能進行。而取得許可的團體目前只有 8 個 (共 12 個單位),兒盟是其中之一,其餘還有勵馨基金會善牧基金會等。

因為每個孩子狀況不同,尋找收養人的等待期間或長或短,難以預期。此時各團體通常會將孩子暫時安排在自己的安置機構中,只有部分團體如兒盟和勵馨是以「和外部保母配合」的模式進行照顧。一來因為自己沒有經營收出養安置機構、政府安置的床位也有限,二來也希望孩子能持續在「家庭環境」和社區中適應,以銜接正式收養後的人生。

過去長期從事收出養業務的資深工作者小芬(化名)指出,這種方式雖然能讓孩子即早適應社區與家庭,且不用受制於床位等候、可以讓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盡快獲得安排照顧,但隨之而來的課題就是如何確保照顧品質。然而這件事無法全權放在主責社工甚至收出養單位身上,至少必須和居托中心共同承擔。

小芬以自身經驗解釋:「所有的訪視和資訊交流,我們幾乎都會和居托中心共同進行、密集交換意見,平時也會和保母保持聯繫,發生什麼事會一起處理。居托中心不應該只是一個保母登記單位,還必須一起掌握托育狀態。」

2000 年後,臺灣開始發展社區保母系統,2016 年正式更名為居托中心,由各縣市社會局管理。如今所有合格的保母,都必須在居托中心登記才能執業,居托中心也需負責初步的資格審核。

這包括確認保母通過訓練、持有證照,並透過訪視確保照顧環境符合高達 40 項標準等,同時建立同住家人名冊。ㄧ般家長若有需要,也會收到鄰近地區適合托育的保母名單。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從最開始協助臺灣建立社區托育系統,如今承接 7 間(全臺共 71 間)居托中心運作。其研發組長李庭欣受訪時說,中心平日需和各保母及家長們保持良好關係,且即使是已登記的保母,無論當下有沒有收托小孩,中心依法都需要透過一年至少 2-4 次的訪視,來確保照顧品質。

「照顧工作並不是工廠的生產線,而是一個頻繁變動的過程,會因為孩子的生理狀況、情緒反應、保母的個人因素、家中環境和家人支持與否而改變。」李庭欣說:「每一次的訪視,都是在確認日後照顧品質是否穩定。」

示意圖/取自臺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家庭訪視,究竟訪些什麼?

此次兒虐致死案後,雙北社會局皆提到日後將提升訪視頻率,兒盟則多次強調社工從 9 月托育開始便每月訪視;北市文山居托中心(由新北市大愛關懷協會承辦)則表示在確認托育後,已依法進行一次訪視,其他便再無說明。

然而李庭欣提醒,訪視次數只是其中一個指標,真正具挑戰的是入家時究竟能收集到多少資訊,因為「沒有任何保母會直接告訴你他打小孩」。然而相關的訪視指引,現行在臺灣並沒有明確準則,大多由各單位自行發展、經驗傳承。

「訪視的關鍵有三,一是時間夠長嗎?國際研究中認為理想的訪視時間是 60-90 分鐘,才能收集到足夠的資訊。我們目前礙於工作量和外在環境限制,要求訪員至少達到 40-50 分鐘。」李庭欣說。

而如果訪視時間足夠,接下來的兩個重點是訪視員能看得夠多、夠精準嗎?「家訪時必須五感全開,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感受到的都是重要資訊,不能光聽保母的說法。」

李庭欣舉例,曾有訪員在保母家中看到「愛的小手」,因此進一步詢問平時的生活細節,追問保母如何應對孩子哭鬧;訪員也需要主動了解保母平時如何備餐、備餐時孩子會在哪裡、如何保存食物等照顧細節,而不能只是單方面收集資訊。

「這不全是在監督,也是一個陪伴的過程,避免風險意識鬆懈。因為很多托育意外,即使是無心的,都發生在照顧的過程中。如果每次訪視都只是收集資訊,問保母有幫孩子洗澡嗎、有做副食品嗎,逐一記錄而已,就很容易錯過線索、錯失改正的機會。」

白麗芳在記者會中表示,兒盟也要求社工需要在家訪時停留將近 1 小時,且相比於社安網系統的脆弱家庭或家暴防治社工,動輒 30 件左右案量,此案社工僅負責十餘件個案,並未超過負荷,平日也都透過通訊軟體和保母保持聯繫。至於幾次訪視過程中究竟看到了什麼,相關記錄已全數呈報檢調單位,靜候司法判決。

然而她亦坦誠,兒盟一直以來做的是兒少收出養服務,對於兒虐的警覺性和防範機制,強度都不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的兒少保護業務。她承諾兒盟日後將針對相關流程積極請教各方學者專家,並與政府相關單位研議,包括如何有效運用「突襲訪視」等機制,確實做到風險評估。

但白麗芳也補充,如今兒少在收養前的暫時照顧,明明是兒虐風險相對較高的全日型托育,卻「並沒有」被劃在我國社安網的安置體系中。無論在收案的評估、預算資源的規畫、保母的照顧品質監督,甚至原生家庭的扶助上,政府的介入程度都很低。這也是兒盟近年積極倡議,期盼能和社家署重新檢討收出養和安置法規的原因。

經歷暴風雨般的幾日,兒盟上下如今愁雲慘霧。客服電話持續被打爆,同事輪流接手應對,許多人在過程中哭泣或受到言語攻擊,甚至遭到恐嚇威脅。晚間社工被上銬帶走的畫面更讓眾人震驚,也讓臺灣無數社工徹夜難眠、失聲痛哭,職業價值感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兒盟內部已啟動諮商、團體治療、鼓勵心情紓發等方式,期盼能盡可能支持同仁,並呼籲社會大眾不要針對個別社工窮追猛打、肉搜個資,也盼其他認真的保母不會受到輿論波及。


如果你認同我們獨家深耕的公益報導

邀請你捐款支持非營利媒體多多益善。


3/12 兒盟記者會影片

影片/取自 NOWnews YouTube 新聞頻道

延伸閱讀:
1. 「增加訪視也難杜絕犯罪」虐童案效應大,社工工會向衛福部提5大訴求
2. 社會工作七年級生(上):體制壓迫的賭局中,賭的是基層社工和個案的最佳利益嗎?
3. 社會工作中年危機(下):改變終有時,三明治世代不放棄的抵抗
4. 評鑑通過、保母合格、家長處處小心,兒虐為何仍一再發生?
5. 安置盟:家庭式兒少照顧未健全,衛福部不應倉促縮編機構
6. 兒童送托後遭體罰虐待,家長如何安心?監察院糾正衛福部、教育部提5大缺失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葉靜倫
葉靜倫

Right Plus 創辦人 & 總編輯。曾任出版社資深編輯、NGO 雜工、NPOst 主編,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

想當特務卻當了 10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文章: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