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汪育儒、張哲誠/從障礙經驗看《反歧視法》(下):展開平權的討論,才是立法原意

汪育儒、張哲誠/從障礙經驗看《反歧視法》(上):何謂仇恨言論?如何定義歧視?

「改善交通,能改善一整個家庭」裕隆愛的里程數公益平臺,接上助人工作最後一里路

我的自閉症生活密技:當朋友理解我克服障礙的方法,我們變得更加親近了/《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什麼是自閉症?我們由下而上理解世界、擁有特殊興趣、誤解與嘲笑讓我們隱藏自己/《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編按:2023 年,Right Plus 多多益善一共推出 123 篇報導,相當於每月 10-11 篇,累計超過 30 萬字。
我們推出許多重磅專題,像是自立生活:身心障礙人力協助遙不可及?(玉姐控訴新北市案)、萬華最後的回收場系列報導、#MeToo:性暴力與復元、ADHD 系列專訪,還有年末的消失的窮人:排除窮人的濟貧法。
當中除了記者深入採訪報導,還包括忠實呈現拾荒者工作實況的影音圖輯、探究性暴力受害者為何難以求救的圖文包,以及專業工作者提供的性暴力受害者陪伴指南等。
我們也持續更新各大專欄,像是由特殊經驗者自己撰寫故事發聲的經驗者擴大機、分享國際公益創新做法的「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帶來許多粉絲與回饋!)、深入訪談捐款人的捐款人真心話、精神失序者李昀的「失去名字的人」、王婉諭專欄等,並且每隔週推出整理時事的公益雙週報。
去年一整年,最受讀者歡迎的 10 篇報導有哪些呢?不論你是否已經閱讀過,不妨趁此機會瀏覽或重溫一次,並和我們一起期待新的一年,多多繼續為公眾帶來深度報導、提供有價值的新聞。
文/葉靜倫
或許我們該學著區分一下愛心和無力感—— 大量的捐物究竟是因為在乎脆弱處境人群的需求,還是為了紓解自己一再看到災難畫面的無力感?
文/葉靜倫
10 個小知識,寫給職場上的你我。包括遇到性騷能找誰求助、有權提出哪些要求;對企業/組織而言,能立即有效協助員工、減緩傷害、積極建立性平文化的義務有什麼?
文/曾玉婷
「如果能潛水,想感受水流從臉上拂過的感覺。」臺灣有一群人堅持不懈耕耘 10 年,不僅打破刻板印象,還培養出史上第一位「全盲潛水員」。
文/林佳吟
我想促成一個在醫院和家以外的安寧度假村,卻發現社會連談論死亡都還是禁忌。我除了寫企畫遊說企業,我想最重要的是和社會對話,開啟死亡與生命意義的討論,才可能落實善終。
文/實習記者沈嘉偉 & 多多益善編整
青年為長輩服務後提出「換工」請求,便有長輩發揮興趣,到國小教孩子用臺語讀詩詞。這就是時間銀行能讓互助多元,讓社區活絡、產生連結的方式。
文/周家瑤
都市長大的原漢混血青年,從小對原住民的認識來自被特殊標示的身分。回部落後起初為獲接納也得努力證明自己。「必須知道我是誰,同時也是為了回答我是誰。」
文/曾玉婷
「非法工作比較自由,自由對我們而言很重要。」在臺灣,移工依法不能自由換工作或換老闆,即使遇不當對待、低薪、勞動條件惡劣,也經常求助無門且受仲介牽制,而不得不選擇非法離開。
文/曾玉婷
越被定義成不乖,越常受到不合理對待,和同學起衝突,卻只有自己被罵、做不影響他人的事,也被說很幼稚、過動。父母則在擔心和壓力之下帶孩子就醫,有時卻也失去了慢下來陪伴的機會。
文/曾玉婷
媽媽面對老師、長輩頻繁的指教,只得越發嚴格要求孩子,直到遇到一位醫生,告訴孩子當自己就好;遇到一位老師,願意陪伴孩子分享生活。是這些正面的對待,讓雙方慢慢解開心裡的束縛。
文/曾玉婷
包括無家者、通勤族、流動工人、睡車上的車床族,甚至鄰近無力繳納水費的弱勢貧戶…… 無論身分或狀態,都能在香香澡堂滿足基本需求,並且在這裡自然相遇、洗滌身心。
如果你喜歡這些報導
延伸閱讀:
1. 【多多金榜-Podcast 篇】2023 10 大人氣節目,一次回顧收聽
2. 【多多時光機-熱聞篇】2022 多多 10 大熱聞一次掌握
2. 【多多時光機-好文推薦篇】2022 虎年回顧,這篇我怪推的!
3. 【多多時光機-Podcast 篇】2022 多多 10 大最具爆發力節目一次掌握
4. 【多多時光機-Podcast 推薦篇】2022 虎年回顧,閣聽你一擺、兩擺、三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