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不乖又怎樣】兒童界最流行的身心診斷,一線教師最難解的考題

「過動兒」是兒童界「最流行」的精神科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即 ADHD),也是教育現場最常見的艱鉅挑戰。這些外顯行為失序的孩子,常出現學習效率低落、寫作業速度慢、完成度也低、人際糾紛、被同學「告狀」、分組找不到組員、受到排斥與邊緣化等情形。

下課後,又常因為家長工作忙碌、照顧資源不足,必須進入安親班或才藝班,裡面的氛圍卻和學校差不多,也複製了相似的排擠;回到家中,則常常接到學校、安親班,甚至來自其他家長的抱怨,孩子對於常被家長提醒、指正也感到不耐,不僅親子關係緊張,也常出現不在乎、對立反抗或頂撞等行為。如此周而復始、惡性循環。

其實,惡化過動的因素非常多。除了醫療端的診斷可能過於倉促、草率用藥,其他如家庭不當教養、班級管理欠妥、同學霸凌、無法適應學習,甚至長期睡眠不足、運動不足等,都可能進一步讓 ADHD 演變成「疾病」或「障礙」,甚至讓孩子成為所有人眼中的「麻煩」。

單純的 ADHD 原本未必是「問題」,進入群體、進入「社會」後,困擾卻一一浮現,許多標籤也是在班級管理或異常行為遲遲無解之下被貼上,進而導致家暴、體罰或霸凌。

更別說,臺灣孩子在 6 歲以後(離開早療系統),在缺乏跨專業整合和連續性支持下,很容易斷線、難以銜接服務,若遇到學習轉換期(如分班、升級、畢業、轉學等),更可能失去對行為和發展的掌握。

當父母心力交瘁、老師無計可施、醫療信任不足、家庭孤立無援,「不乖的小孩」如何得到支持?

支持多多,繼續深入研究與報導

多多益善在 2 個多月的爬梳與訪談後,與你一起進入 ADHD 孩子的生活場域,看見真實的日常,也釐清不同角色間的困難與期待,也希望告訴每個孩子:不乖也沒關係。不乖也能被愛,也能過著有尊嚴的生活、擁有多元的選擇與天地。

我們也邀請你捐款支持多多,讓我們擁有細水長流的能量,繼續關注每一個微小但影響深遠的主題。

採訪撰稿/黃愉婷
專題核稿/葉靜倫
執行編輯/黃愉婷
社群編輯/葉靜倫、許佩珊
視覺設計/林 俐


【不乖又怎樣1】一線教師最難解的考題:過動兒很難,班級管理更難


【不乖又怎樣2】兒童界最流行的身心診斷:從聊天開始問診,反對過動兒草率用藥


【不乖又怎樣3】神隊友專輔老師也難解:兒少過動,跨域協作與連續性支持在哪裡?


捐款支持多多益善,推動優質報導、促進共融社會,一起做無聲者的後盾。

延伸兒少心理健康:
1. 子晨/我有一個過動兒:從自責到陪伴,讓孩子走出自己的路
2. 活在家暴陰影中,自閉兒母親王幼玲:「只要想遠一點,就不知道該怎麼辦」
3. 在黑潮中孤單飄蕩的孩子們:不是叛逆期不是想太多,難以接住的兒少憂鬱症
4. 黃靜盈/重升學輕心理、諮商還要請公假、隱私被揭露,兒少心理健康誰來顧?
5. 黃靜盈/心理健康司長,為什麼你聽不見我們的呼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