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阿嬤都看得懂的資訊才有用!」無國界譯者突破全球防疫藩籬/「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編按:Right Plus 深信「創新」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日積月累的思維改變。今年因此在致力於社區工作、性別平權,重視社工專業與組織發展的蘆葦女力支持下,合作開啟了「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專欄。

本專欄每月將整理 1-2 篇國外 NGO 創新案例、汲取國際經驗,除了工具性的創造,更專注於創新的過程與社會性影響,以及對臺灣非營利組織的適用性與實用性。


新冠肺炎從 2019 年底開始席捲全球,許多國家的疫情至今仍未止息。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每週都會公布最新的疫情資訊,也提供不少防疫指引,但要讓這些以英文為主的內容,被全球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理解,不是件容易的事。

總部位於美國的 NPO 無國界譯者(Translator Without Borders,簡稱 TWB)長期協助世界各地的 NPO 翻譯文件,關注人道危機中的溝通問題。TWB 肯亞經理沃蘭博(Paul Warambo)舉例指出,在非洲,史瓦希利語 (kiswahili)與盧歐語(Luo)中,並沒有「社交距離」的概念,「社交距離」必須翻譯成「遠離人們」,當地人才能快速理解。

無國界譯者的翻譯志工平臺 Kató,NPO 可以在 Kató 上傳自己需要翻譯的文件,再由平臺上 2.6 萬名經過翻譯協會認證或考核的專業譯者,將文件翻譯成需要的語言。圖/作者提供;截圖自 Kató

「語言隔閡」嚴重影響就醫意願與防疫成效

語言學家麥卡洛克(Gretchen McCulloch)提到,由於新冠肺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讓民眾「改變生活習慣」(例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進而防止疫情擴大。而這樣需要「全民配合」的防疫方式,如果缺乏所有人都能理解的的指引,將造成防疫漏洞。

而要讓「所有人都能理解」有 2 個障礙必須克服:第一是將資訊從英文轉化成當地語言的「翻譯」問題,第二是經過翻譯的資訊,需要再編寫為「老嫗能解」的親民、白話內容

TWB 對翻譯可能造成的「危機」再清楚不過。TWB 語言服務部主管斯特拉(Stella Paris)就指出讓人一頭霧水的指引,長期以來可能加深民眾對官方醫療單位的不信任,民眾可能因此無視健康指引,讓疫情雪上加霜。

另外,斯特拉更表示,如果人們無法接收到值得信任的正確資訊,就更容易相信錯誤訊息。無國界譯者執行董事安薩里(Aimee Ansari)也說:「如果你說的是少數族群的語言,那麼『謠言』可能是你用母語唯一能接觸到的訊息。」

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趨緩,難以針對疫情中的翻譯和語言問題深入研究。但今年 3 月釋出的伊波拉疫情研究顯示,語言隔閡嚴重影響人們就醫及防疫的意願。研究團隊以剛果東北部城市貝尼(Beni)為據點,研究防疫與語言的關係。當地有 7 種流通的語言,但受過良好教育的醫護人員大多使用法語和史瓦希利語溝通。

由於貝尼局勢動盪,依波拉疫情剛開始蔓延時,當地甚至謠傳,依波拉病毒是用來殺死居民的戰爭武器。而「越早前往伊波拉治療中心,越容易康復」之類的呼籲根本無法解決居民的疑惑,他們更想知道病毒如何感染、治療方式有哪些、有哪些藥物可以用,但醫護人員通常無法清楚解釋這些細節。

語言不通,更讓居民擔心自己會被「誤診」為患者,因此拒絕就醫,防疫政策也難以落實。

新冠肺炎翻譯計畫:36 種語言突破防疫藩籬

為了避免類似事件重演,TWB 與熟悉翻譯的大學(卡內基美隆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技公司(臉書、Google、微軟)、翻譯公司(Appen、Translated)共同提出新冠肺炎翻譯倡議計畫(Translation Initiative for COVID-19,簡稱 TICO-19)。

Photo by Kate Trifo on Unsplash

根據 TICO-19 的 GitHub 網站,這個計畫包含 2 個重要工作:

  1. 找出新冠肺炎相關的重要文件或句子,將它們翻譯成不同的語言,防疫人員便可以將正確、好懂的資訊傳遞給需要的人。
  2. 將這些語彙、字詞轉成翻譯軟體「翻譯記憶體」(Translation Memory)讀得懂的格式,供未來持續研究、應用。

TICO-19 計畫文件指出,TICO-19 翻譯計畫有 3 個基礎原則:內容多樣、與人道救援相關,以及重視翻譯品質。

TICO-19 團隊先從 6 個資料庫選出與新冠肺炎相關的英文文章,並挑選出其中值得翻譯的句子。為了維持內容多樣,他們選取了不同領域的資料庫,如 PubMed 就是以生物、醫學為主的資料庫、維基新聞(Wikinews)是發布新聞的平臺。

選出文章與句子後,團隊會將這些內容翻譯為其他語言,但全球這麼多種語言,該挑哪些語言來翻譯,也經過嚴謹的分析。

團隊最後選了 36 種語言,這些語言可以分為 3 類,分別是「中樞語言」、「優先語言」與「重要語言」。

「中樞語言」是指全球多數人口通用的語言,例如中文或阿拉伯語。中樞語言可以成為其他語言翻譯的「中介橋樑」,比如 A 語言先翻成中樞語言,再由中樞語言翻成 B 語言。

「優先語言」則是由 TWB 彙整的十多種「需求量較大」的語言,例如 TWB 長期合作的 NPO 夥伴紅十字會在服務地區常碰到的語言,包括柬埔寨部分地區所講的「中央高棉語」(Central-Khamn)、部分庫德族常說的「中庫爾德語」(Kurdish Sorani)等。而「重要語言」則是指在人口眾多的南亞、東南亞常用的語言。

其中,「優先語言」與「重要語言」參酌了非洲、南亞、東南亞服務組織的意見,文件指出,之所以關注這些地區,因為這些地區的語言多樣性高,官方語言與民眾習慣的語言有很大隔閡,因此疫情資訊很難傳達給大眾。

TICO-19 的中英翻譯文件,整份文件中,包括了醫護人員、防疫人員常用的句子,例如「症狀持續了多久?」、「您目前有哪些症狀?」等,還有一些文章(例如國際疫情新聞、病毒如何作用)的逐句翻譯。圖/作者提供

此外,為了確保「翻譯品質」,TICO-19 團隊更設立了嚴格的審核機制。首先,將挑選出的文章、句子,發送給翻譯公司翻譯。翻譯後的內容,會經過人工編輯,最重要的是,編輯過程中,會由醫學專業人員徹底檢查每個句子。

計畫文件提到,這 36 種語言中,也包括了一些(翻譯與轉譯)資源不足的語言,例如非洲東部國家常用的索馬利亞語 (Somali),阿富汗使用的達里語(Dari)等。這些語言可能需要經過好幾輪翻譯、校正,才能成為白話、好懂的內容。

TICO-19 團隊目前翻譯了 30 篇文章中他們認為值得翻譯的句子,總共包含 3071 個句子,包含 6 萬 9700 個詞彙,未來可能還會持續增加。

翻譯是重大災難中的必要環節,不是行有餘力才去做的事

此外,TICO-19 團隊也將新冠肺炎相關詞彙,轉換成翻譯系統「翻譯記憶庫」可以讀取的 tmx 格式,方便未來翻譯志工、語言研究者,在翻譯記憶庫中持續增修、創建新的翻譯字詞。

語言學家麥卡洛克指出,全世界大約有 7000 種語言,但 Google 翻譯只支援 109 種,Bing 翻譯只支援 71 種。這顯示,許多語言的資源極為匱乏。TWB 董事長布雷登坎普(Andrew Bredenkamp),每一次人道危機,如海地地震、伊波拉疫情,都是考驗這些瀕危語言的時刻。

也因此,TWB 期待的不只是建立一個有關新冠肺炎的「翻譯表」,更希望藉此接觸這些語言,並協助建立自動翻譯系統。而若想要讓電腦「學會」翻譯某種語言,就需要一步一腳印的「培訓」電腦,將翻譯詞彙轉化成電腦可讀取的格式,這是培訓的重要步驟。

「如果我們要解決弱勢群體面臨的語言障礙,那麼政府、捐助者和組織都應該重視翻譯技術。」布雷登坎普說。對 TWB 而言,翻譯不該是防疫「之餘」、救援「之餘」再去做的事,而是防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延伸「創新!不是空話」:
1. 從「國家的負擔」到共學創業,「社區企業週期」成功孵化難民微型企業
2. 橫掃各大創新獎、結合電玩與公益的識字遊戲!無國界電玩:「社區參與是組織工作的核心」
3. 千人協作追蹤建設金流與贊助款,NPO 為小學生討回教室、廁所、水井和電力
4. 現在就開始!收集有效完整的「性別數據」,邁向性別平權

延伸新冠肺炎:
1. 疫情中性別暴力升級,通報量卻大減?資訊被阻斷通訊被掌握,走不出家門的女性們
2. 【人權星期三】疫情中的障礙隔離:戴不了口罩、在輪椅上過夜、收不到防疫資訊、在全景監控中如廁更衣
3. 黃瑽寧談防疫重點:保護易重症族群、傾全力研發疫苗藥物、減緩病例新增速度、拒絕恐慌與歧視


資料來源:
1. Opinion: COVID-19 calls for disrupting the way we communicate in a crisis(Devex)
2. Covid-19 Is History’s Biggest Translation Challenge(WIRED)
3. How do you say ‘social distancing’ in Swahili?(Devex)
4. TICO-19: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ve for COvid-19
5. Translation Initiative for COVID-19(GitHub)
6. TWB tackles COVID-19 “infodemic”(TWB)
7. Replacing the language of fear: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n DRC’s latest Ebola response(HPN)
8. How Translators without Borders Is Fighting COVID-19(RWS)
9. Clarity is the overlooked opportunity in the rush to produce COVID-19 information(TWB)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