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百大企業最關注節能減碳但忽略人權,臺灣企業「氣候緊急」行動不及格

文/CSRone 新聞稿編整

CSRone 永續智庫連續第 8 年出版《2020 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分析專書,成為瞭解國內外企業實踐永續的重要參考。

今年度報告指出,在各項永續溫度指數項目中,臺灣企業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項目拿下亞太冠軍。韓國、泰國、澳洲、臺灣、新加坡企業則在亞太 10 國/區域中名列綜合指數前 5 名。此外,「節能減碳」是亞太百大龍頭企業最關注的議題,「人權」的關注度則最低。

圖/CSRone 提供

在國內觀察方面,2019 年臺灣百大企業中有 91 間出版永續報告,總計臺灣永續報告共出版 556 本,且首度有超過半數經過第三方驗證。不過,與亞太百大企業最關注節能減碳不同,臺灣企業在「氣候變遷」的實質作為不及格,也在綠色經濟價值鏈的前後端(設計與回收)失靈。

研究 642 本 CSR 報告,檢視國內外企業永續趨勢

依金管會規定,股本超過 50 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以及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食品、金融、化工等產業,每年必須出版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

對企業而言,出版 CSR 報告書不僅符合法律規範,又可提升企業品牌形象與聲譽、瞭解營運風險、創造差異化價值、盤點內部營運、落實節能減碳、延攬優秀人才與營運資訊透明等。因此國內企業多數願意每年花費 80 萬至 100 萬元編製,甚至額外以 15 萬至 25 萬元取得第三方驗證,提高可信度。 

自 2016 年至 2019 年底,CSRone 共收集國內外超過 3600 本永續報告。今年度亦動員 23 位研究人員,耗時 8 個月以 846 項指標檢視 642 本企業永續報告(臺灣 556 本、亞太 86 本),供國人參考。

圖/CSRone 簡報提供

報告同時 2 度比對亞太前百大企業的永續實踐,分析臺灣、日本、中國、香港、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澳洲等 10 國/地區市值前 10 大之企業。團隊以 Forbes 2019 年全球 2000 大企業調查與國內資料庫為主,再參考永續專業機構與亞洲企業永續實踐經驗,訂定「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3 個面向共 8 大項永續議題(公司治理、SDGs、節能減碳、廢棄物管理、教育訓練、員工照顧、社會投入、人權),加以評鑑。

研究也建立溫度指數評鑑標準,從 1 度到 5 度依序為「提及」、「作為」、「績效」、「目標」與「改善」,以此評鑑亞太百大企業的投入程度。指數愈高,代表該項議題的管理作為愈趨完善。

圖/CSRone 提供
圖/CSRone 提供

亞太企業永續作為前 3 名:韓國、泰國、澳洲

報告指出,從亞太 10 國/區域的百大企業永續溫度綜合指數來看,前 5 名為韓國(3.73)、泰國(3.63)、澳洲(3.55)、臺灣(3.50)和新加坡(3.34),除了香港(2.78)和中國(2.69)略微下降,其餘 8 國都在上升。其中,韓國在 8 大議題中的整體作為最完整,第 2 名的泰國則有 5 項議題取得領先。

圖/CSRone 提供

臺灣企業的永續實踐持續穩定成長,幅度達到 0.47,僅次於泰國(0.7),並且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項目中最為突出(3.4),2019 年甚至已有企業首度出版 SDGs 報告專書和手冊。

在有提供永續報告的 556 間臺灣企業中,已有 328 間(59%)在 CSR 報告中對 SDGs 做出回應,有 133 間(24%)企業領導人連結 SDGs 說明未來展望。同時,有 245 間(44%)企業共落實 2107 項具體的 SDGs 行動方案,多數企業鎖定在 SDGs 第 8 項「良好工作與經濟成長」、第 13 項「氣候行動」以及第 4 項「優質教育」。

圖/CSRone 簡報提供

亞太議題:百大企業最關注節能減碳,忽略人權

有鑑於「氣候變遷」(Climte Change)的危險等級已升高到「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狀態,全球深受颶風乾澇、高溫熱浪、空氣汙染、農作物產量減少等災害所苦,各國法規愈趨嚴格,許多跨國組織紛紛停止石化與燃煤等相關投融資方案。

亞太是全球跨國企業的重要供應鏈,亞洲城市的地理脆弱性更讓在地企業容易受到極端氣候的傷害,「節能減碳」因此成為現階段亞太百大企業龍頭最積極投入的項目,主動採取優先揭露與相對應的作為。

亞太 10 國/區域在「節能減碳」項目平均得分為 3.76,韓國(4.60)、泰國(4.50)和日本(4.00)更突破 4 分的高門檻。2019 年入選 CDP 氣候變遷 A list 頂級名單的 181 間企業中,更有 51 間為亞洲企業,突顯亞太企業關注氣候緊急的成果。

圖/CSRone 簡報提供

與去年相同的是,「人權」溫度指數在 8 項永續議題中排名最末(2.46),其中較關注此議題的是韓國和澳洲企業(並列 3.50),以及臺灣(3.30)和泰國(3.00),排名較後的則為印度(1.80)、馬來西亞(1.78)和中國(0.90)。

臺灣:百大企業逾 9 成出版永續報告,第三方驗證首度過半

2019 年臺灣百大企業中有 91 間出版永續報告,在公司治理評鑑上市公司前 5% 的名單中,僅 1 間未出版,總計全國共出版 556 本報告,呈現各組織 2018 年度的 CSR 實踐。其中又以金融保險業、化學工業電子零組件業為 3 大宗。556 本報告中,92.3% 由上市櫃公司出版,並且首度有超過半數(54.7%)報告經過第三方驗證。 

其中,股本介於新臺幣 20 億到 50億的上市櫃公司共 274 間,排除因產業特性被強制規範的 27 間,其餘 247 間企業中,有 69 間屬自願性出版,占該區間企業的 1/4 以上(25.2%)。其中更有超過 8 成採用金管會所要求的《GRI 準則》框架,另有 54 間企業連續 3 年以上出版報告。

在 556 間企業中,有 409 間(73.6%)訂立 CSR 政策,414 間(74.5%)設立 CSR 委員會,其中 246 間(44.2%)的委員會需要直接向企業最高層級的董事會報告。

目前臺灣 2019 年營收百大的企業中,僅剩 9 間企業尚未出版永續報告。獲得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第 5 屆公司治理評鑑」前 5% 榮譽的企業中,則還有 8 間(上市 1 間、上櫃 7 間)尚未出版。 

此外,只有 204 間企業(36.7%)實施員工滿意度調查。在全球勞動權益逐漸受到重視的浪潮下,如何有效傾聽員工需求、支持員工生活與工作平衡發展、建立員工對公司 CSR 的認同與專業,都將是經營者應持續關心的議題。

氣候緊急作為不及格,綠色經濟頭尾失靈

「節能減碳」是亞太百大氣業最關注的議題,全球企業也積極思考如何優化綠色產品/服務的製作過程,以降低排碳量。臺灣政府已於 2020 年 1 月 2 日修正相關法規,要求上市櫃公司必須揭露與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相關資訊,包括鑑別、治理與可能的衝擊等。在 556 間臺灣企業所關注的風險議題排序中,「氣候變遷」亦名列第 4 名。

圖/CSRone 提供

然而,更進一步檢視企業的實際作為,卻發現若以 10 分滿分為基準,總平均只有 4.4 分。即使是表現最優秀的科技產業也只有 4.8 分,服務業只有 3.8 分。超過 6 成的企業(334 間)未揭露能源管理系統的使用情況,超過 7 成的企業(389 間)未說明碳足跡盤查情形。

此外,556 間企業在整個綠色經濟價值鏈的 8 個階段(設計、採購、生產、包裝、運輸、行銷、產品服務、回收)中,呈現 U 型磁鐵的兩端失靈現象。亦即,企業在中間階段挹注較多,卻在綠色經濟價值鏈最前端的「設計」和最末端的「回收」關注最少,而這卻是整個綠色循環中最重要的銜接點。 

圖/CSRone 簡報提供

半數企業忽略供應商風險

另一方面,2019 年,國內食品大廠發生傾倒肉品加工廢棄汙泥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顯示對供應商的管理已直接影響企業的品牌價值。報告指出,556 間臺灣企業中,有 282 間企業(50.63%)有評估其供應商風險,另有一半以上(50.18%)的企業會協助供應商遵守永續規範。

然而,這個比例也顯示,臺灣還有半數的企業將商譽和品牌價值,完全暴露在「供應商可能違反 CSR 與道德行為」的風險中。

圖/CSRone 簡報提供

延伸閱讀:
1. 被「塑殺」的信天翁與海龜,向人類討一個公道
2. 環境永續還是經濟發展?現代人最高風險的陷阱題
3. 16 歲氣候行動者 GRETA 聯合國厲斥:如果你們選擇搞砸我們的未來,我們永遠不會原諒你們!
4. 從 MDG 至 SDG,人類的自我評鑑之路
5. 【人權星期三】國家的良心與軟實力、政府內建的除錯程式——國家人權委員會誕生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