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憤怒求生的小男孩到家暴案相對人,失語男性的暴力連結與標籤

男性相對人要承認自己在關係、制度中「被傷害」是困難的,性平教育和親職教育是長遠解決問題的辦法。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男性相對人要承認自己在關係、制度中「被傷害」是困難的,性平教育和親職教育是長遠解決問題的辦法。
Read more當私密照片被流傳到網路世界後,幾乎無法挽回,教育部呼籲「不觀看、不下載、不分享、不持有、不譴責」。
Read more在親子館,社工與教保老師同等重要,我們都需要了解幼兒發展與照顧者的需要。
Read more親子館就身處於社區,屬於社會安全網的重要一環,社工的專業判斷會成為實踐預防社會問題的重要守門人。
Read more男性處理憂鬱感受的方式,往往並非遁入沮喪、消沉的沉默裡,而是逃到暴力、藥物濫用或工作狂的喧擾中。
Read more責怪受害者的話語,會造成更深的傷害。
Read more暴力才不浪漫。我平時感受到的恐懼才不浪漫。
Read more主張廢除《刑法》通姦罪,並非贊同或鼓勵通姦,而是深知婚姻幸福無法靠抓姦來維護。
Read more在「工作」與「生小孩」的雙重束縛中脫落的女性,會遭遇認同危機一點也不奇怪。
Read more在外露宿伴隨著各式各樣的危險,尤其是女性,除了捲入犯罪的風險外,遭到性侵害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