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7/29-8/11】CRPD 審查 8 大重點、家事移工月薪調到 2 萬元、社工呼籲檢討「社安網計畫」

1. 身心障礙|CRPD 國際審查:《精神衛生法》受關注、「去機構化」仍不夠

8/1 到 8/3 是臺灣《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 2 次國際審查,由來自日本、澳洲等 5 名國際委員審查臺灣的狀況,並在 8/6 發布結論性意見,可以視為國家的「人權成績單」。

國際審查委員今年稱讚臺灣已成立「國家人權委員會」監督政府落實《CRPD》,但也認為政府推動障礙者的權益時,仍將障礙者視為被照顧、被管理、依賴慈善救助的角色,沒有看見障礙者的主體性與權利。這次結論性意見中,總結出了臺灣亟待改善的 8 大重點:

  1. 精神衛生|《精神衛生法》草案缺乏社區支持,仍然將「強制拘留/治療」當作唯一手段。
  2. 就業歧視|臺灣仍充滿就業歧視,必須提升身心障礙就業率。此外,將障礙者隔離的「庇護工場」應該逐步淘汰。
  3. 融合教育|普通班裡的障礙學生無法獲得充分協助,違背「融合教育」的本意。政府應協助教師提高能力、設計通用課程。
  4. 政策參與|臺灣的政策參與流於形式,身心障礙者參加政府會議往往只能「發表意見」,無法真正參與討論和決策。政府應該讓更多障礙者充分參與和自身權利相關的會議,過程也要維持一定的討論頻率。
  5. 疫情讓「障礙」更嚴重|疫情下,許多服務被迫關閉,卻沒有其他替代服務。此外,聽障者、視障者和心智障礙者等接收資訊不易。政府應確保所有障礙者都能獲得疫情最新資訊,同時必須讓障礙者參與防疫措施的決策。
  6. 文化、娛樂、參政權|各縣市的無障礙服務往往只限於公務、就醫、就業,忽略障礙者的休閒娛樂、文化生活、公民參與權利。政府應讓娛樂設施符合無障礙標準,也要確保所有障礙者都能參與投票,包括無法判斷或表達意見的人,例如住在精神病房,或受到監護宣告的障礙者。
  7. 「去機構化」與「自立生活」|臺灣封閉式機構比例看似很低,其實許多社區服務仍掌控著障礙者的生活作息。政府應該制定有時限的去機構化計畫,並讓回到社區生活的障礙者獲得必要的支持。也讓障礙者能在不造成經濟困難的狀況下,獲得必要的輔具。
  8. 合理調整|在臺灣,「合理調整」的概念還沒有被大眾理解,也沒有充分推廣和實踐。
國際審查委員提醒,身心障礙者的娛樂、休閒權利也非常重要。示意圖/Photo by Elevate on Unsplash

2. 移工|即刻調薪!家事移工月薪變 2 萬,雇主主動調薪也可申請「調薪補貼」

印尼 2020 年起主張「移工零付費」,要求像臺灣這樣的「移工輸入國」雇主必須負擔移工來臺的費用,包括機票費、仲介費等,這項政策引起許多臺灣雇主反彈,今年 3 月,印尼採取更強硬的措施,暫停驗證新的家事移工來臺,導致臺灣家事移工大缺工。臺灣勞動部與印尼政府多次協商後,今年 7 月,印尼同意臺灣雇主可以不用付移工來臺費用,但勞動部也承諾會推動「家事移工調薪」。

臺灣從 2015 年以來,對於家事移工的月薪規定是,由雇主和移工自行協商,但不能低於 1 萬 7000 元。今年 8/10 勞動部決議,家事移工的月薪從 1 萬 7000 元調高到 2 萬元。而勞動部宣布家事移工調薪後,印尼政府也同意解禁、開放新的印尼移工來臺。

「新引進移工」及「期滿轉換雇主的移工」8/10 起適用 2 萬元月薪。至於契約還沒到期的移工則維持原本薪資,不過,如果雇主在年底前主動幫移工加薪到 2 萬元,就可申請薪資補貼。一般家庭每月可申請 1500 元,最長補助 4 個月,此外,如果雇主屬於以下 3 類弱勢族群,政府提供每月 3000 元薪資補貼,最長補助 3 年:

  1. 符合《社會救助法》規定的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
  2.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領取「生活補助費」的身心障礙者。
  3. 《老人福利法》領取「中低收入生活津貼」的老人家。

3. 無障礙|為何不能立法要求診所「無障礙」?衛福部:先「柔性輔導」

衛生福利部去年底預告將要求新設診所的通道寬度、坡道斜度、廁所空間、櫃檯高度,都要符合無障礙標準,這項政策遭到基層醫療協會反彈後,就一直延宕至今。疫情期間,身心障礙者連進入診所打疫苗都沒辦法,近日剛好正舉辦臺灣「第 2 次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國際審查,「診所無障礙」也成為會議焦點。

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孫迺翊說,基層診所主要的反對理由,是環境改造需經房東、大樓管委會同意,因此,政府應考慮修《住宅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依法要求屋主或管委會配合無障礙要求。也可考慮制定「無障礙專法」,明定各場域無障礙設施、服務的標準。

面對學者呼籲修法或訂定專法,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定萍表示,考量診所受限於舊的建築物,法規又是比較強硬的規定,加上疫情期間診所也很辛苦,因此今年下半年將成立「無障礙就醫環境診斷小組」,先進行「柔性輔導」,小組成員包括建築專家,先針對「通道、走道、櫃檯、廁所」這 4 個重點去輔導、補助診所,明年再進行法規方面的討論。

4. 勞權|從「發口罩」到「隨機殺人」都要處理,工會辦「社安網社工普渡法會」

7/29 是農曆鬼門開,「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簡稱「臺北市社工工會」)號召全臺 8 個社工工會前往衛福部,為在政府「社會安全網」(簡稱「社安網」)政策底下身心受創的社工們舉辦「普渡法會」,並說明「社安網」政策造成社工陣亡的 3 大原因。

「臺北市社工工會」今年 4 月發起「100 個社工陣亡的故事」募集計畫,透過故事統整出社安網政策下,社工陣亡的 3 大原因。第 1 是社工在社安網政策下肩負太多任務,又沒有相對應的資源,導致社工筋疲力竭。一位社工就說,小到機車超速,大到隨機殺人(後續輔導),都要社安網社工介入處理。尤其在疫情下,社工還要發口罩、發便當,排擠了社工服務個案的時間。

第 2 個問題是社安網長官經常要求績效與勾稽作業,許多會議只為了走個形式,卻沒有實質效果。曾有社安網社工向上級提出,家庭困頓的個案應事先連結其他資源協助,但是上級只讓一個社工服務一個個案,只有等到該案家出事後,資源才會進駐。

第 3 個問題在於,政府推動看起來很健全的「福利方案委託」及「社安網計畫」,加上沒有全面改善社工低薪狀況前就想要推行「社工全面證照化」,反而讓社工墜入體制內變得官僚,也導致社工缺乏多元職涯發展。工會呼籲,應全面檢討社安網計畫對社工的影響,並重新檢討「社福方案委託」對於非營利組織的影響,建造更適合社工發展職涯的多元管道。

在政府「社會安全網」政策讓社工身心受創,全臺 8 個社工工會在 7/29 是農曆鬼門開前往衛福部,舉辦陣亡社工的「普渡法會」。攝影/曾玉婷

5. 減碳|你買碳權、我換燈泡,全臺第一、創造三贏的「公益碳權專案」

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以下簡稱「綠能公益協會」) 8/10 宣布全臺第一個「公益碳權專案」。由於省電電器往往比較貴,目前許多公益團體都還在使用耗能電器,這些電器不僅讓公益團體電費高、也間接排放許多溫室氣體。另一方面,有些企業,為了符合減稅或其他目的,每年需要捐款一定的金額給公益團體(以下簡稱企業 A )。此外,也有些企業為了符合 B 型企業的認證或者為了取得消費者的認同,設立了「減碳目標」,每年需要減少一定的碳排放(以下簡稱企業 B)。

這次「公益碳權專案」就是由企業 A 捐款給公益團體,讓公益團體換掉耗能電器、改成省電電器,省下來的碳排放,可以換算成減量成效型的「碳權」。需要達成「減碳目標」的企業 B,就可以購買碳權,來達到自己的減碳目標。在這樣的模式下,公益團體可以省電費、企業 A 可以達到自己的捐款目標、企業 B 則可以達到減碳目標。

這次專案,就是由花旗(臺灣)銀行捐款給「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讓他們換購省電燈泡,10 年內可減少 180 噸的碳排放,接著,再將這 180 噸的碳排,以每噸 2000 元的價格,賣給有「減碳目標」的 B 型企業綠藤生機。中間的碳權換算、換購省電器具、媒合不同單位的工作,都由綠能公益協會處理。

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表示,這次公益碳權的倡議讓社福單位不再只是補貼、減稅下的被照顧者,更轉型「紅利創造者」,真正實踐了「淨零目標」中的「公正轉型」。但綠能公益協會理事長陳惠萍提醒,雖然這次「公益碳權專案」意義非凡,但繁複的申請程序,會抵銷掉「公益碳權」的效益,希望未來能有更簡化、標準化的申請程序,方便執行。

6. 身障|路邊停車格不算公有?北市停車格身障車位只占 0.7%,違反《身權法》

身障者騎車出門相當不便,尤其臺北市路邊停車更是一位難求。臺北市議員楊靜宇表示,根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 56 條規定,公共停車場應保留 2% 作為身障者專用停車位,但目前臺北市路邊機車格共 26 萬 8512 個,身障機車位卻只有 1877 個,占比只有 0.7%,明顯違法。

楊靜宇說,如果將臺北市 12 個行政區細分,更會發現臺北市沒有任何一個行政區符合規定,身障機車格占比最高的松山區也只有 1.1%,大安區則以 0.4% 成為最後一名。

臺北市停管處長李昆振回覆,停管處認定只有「路外停車場」需保留 2% 身心障礙停車格,「路邊停車格」應該沒有此限。但楊靜宇表示,《身心障礙者專用停車位設置管理辦法》明文規定,公共停車場包含「路邊停車格」和「路外停車場」,不管路外或路邊停車格都要達到法定的數量。

示意圖/Photo by AbsolutVision on Unsplash

7. 照顧|女性貧窮也跟照顧有關:弱勢家庭中 7 成女性照顧者,月收入不到 2.5k

家扶基金會今年進行「弱勢家庭照顧能力與需求調查」,從受扶助的弱勢家庭中,抽樣 2000 戶樣本調查。其中,男性照顧者 379 人,約占 22%,女性照顧者 1564 人,約占 78%,另外有高達 1197 個家庭中,女性是家中唯一照顧者。而女姓照顧者中,更有超過 7 成每月收入不到 2 萬 5000 元

此外,弱勢家庭中,照顧者每週花 84.1 小時在照顧上,平均每天要花 12 小時在照顧上,有 63.3% 的照顧者會覺得心力交瘁。

家扶基金會指出,「女性貧窮」的現象與「弱勢兒少生活照顧」會交互影響,當工作不穩定時,有 5 成以上的弱勢孩子在學習與托育照顧費上會受到影響。家扶基金會社資處林秀鳳處長說:「女性照顧者需一肩扛起經濟與照顧的責任已不容易,近年更受疫情影響收入不穩定或減少,這些衝擊連帶影響弱勢兒少的生活與學習。」

8. 人權|柬埔寨有高薪打工?智能障礙青年被「抓交替」、拐賣到柬埔寨

近期許多臺灣人被拐騙至柬埔寨,人蛇集團謊稱當地有高薪工作,臺灣人到了當地卻被扣留個人證件、拘禁,脅迫他們進行網路詐騙,有的人甚至被電擊、性侵。由於臺柬沒有邦交,集團又勾結當地軍警,被拐騙者很難逃脫,有的集團甚至要求被拐諞者「抓交替」、拐騙其他人過來,才願意放他們回來。針對猖獗的東南亞拐賣,監察委員已經申請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有身心障礙者也被拐騙。「中華育幼關懷協會」自立青年講師王修元指出,一名由協會安置的輕度智能障礙青年,在協會同儕的慫恿下,今年 6 月前往柬埔寨後,到了當地才發現是詐騙拐賣、該名青年甚至被毆打、被關禁閉。

王修元表示,他曾報警並與外交部交涉,但外交部與警方都表示無法處理。他也直接與對方交涉,表示孩子有智能障礙,無法工作,但對方沒有回應。孩子則透過臉書告訴他,對方要求 5 萬美元(約新臺幣 150 萬元)或 50 萬人民幣(約新臺幣 222 萬元)的贖金才肯放人。目前,警方以「販賣人口」列為特殊重大刑案,由刑事局國際科通報外交部協助救援,但該名青年至今仍未脫困。

9. 性別、弱勢|男兒有淚不輕彈!傳統觀念讓弱勢爸爸不願示弱、不敢求助

8/8 是父親節,但長期協助微型社福團體的「一起夢想公益協會」發現,多數弱勢父親遇到困難,總受限於「男兒有淚不輕彈」、「男生不能示弱」的傳統概念,不願向外界求助。經濟弱勢的父親往往辛苦賺錢、四處週轉借錢,勉強撐住家庭開銷,家有身心障礙者的父親也總是獨自承受孩子醫療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很少向社福單位或外界求助。

因此,「嘖嘖募資」與「一起夢想公益協會」合作成立「父親節公益專區」,介紹 6 個以父親為主體的公益計畫,希望民眾能幫助這些辛苦的爸爸。

性別刻板印象中,男性被認為不能示弱,也因此很多弱勢爸爸寧願自己咬牙撐,也不願意向社福團體求助。示意圖/Photo by Hasan Almasi on Unsplash

10. 身障|基隆放水燈遊行:設無障礙觀賞區、還有復康巴士來回接送

基隆一年一度中元節放水燈慶典遊行 8/11 舉行,為了讓身心障礙者也能一同參與,基隆市政府在海洋廣場設置「身障服務臺及無障礙觀賞專區」,根據《中華日報》記者翻攝的平面圖,無障礙席位於記者拍照臺旁,燈車及陣頭遊行隊伍都從無障礙觀賞專區經過,現場也提供社會福利諮詢,以及免費輔具借用等服務。

此外,因應交通管制,基隆市政府社會處特別安排復康巴士,免費接送身心障礙朋友,於當日下午 5 點抵達,並於當日晚間 11 點離開。現場轉播單位,也同時呈現手語翻譯畫面,讓聽障朋友也能在電視前共襄盛舉。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