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孵化出的問題解決方案,為什麼總是胎死腹中、無法落實?

編按:在企業界,靈活又創新的小公司製造出新產品或推出新服務,之後將公司與產品賣給大企業,讓大企業結合自身資源與能力快速規模化或大量生產,是極為常見的事。而在公益部門,國外較常見的做法是由社會創新孵化中心,不斷孵化出各種社會創新想法與解決方案,贊助者再予以投資,並期望由大型社會組織,如跨國非政府組織利用其策畫能力與實踐力,將解決方案規模化,藉此大幅、有效、長遠的解決社會問題。

然而,這種創新解方的規模化過程卻遲遲無法有效發生。本文兩位作者為「穆拉戈基金會」(Mulago Foundation)投資計畫負責人,他們從資助者與社創孵化者的角度出發(所以未必全然公允,但可作為重要參考),調查與其基金會合作的 50 多間非政府組織(NGOs),試圖理解創新的想法為何到最後總是胎死腹中,無法真正落實在社會中。

撰文/凱文·斯塔爾(Kevin Starr) 穆拉戈基金以及 Rainer Arnhold 學人計畫負責人 &
莎拉·梅爾斯(Sarah Miers) 穆拉戈基金的資深投資總監
翻譯/Ting Shih

創新、證實(成效)、規模化,這些是所有社會創新者的基本行軍令。提案者常保持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但事實證明,無論你多厲害,你的解決方案很可能無法發揮所有潛能,除非其他人(尤其是規模更大的組織)複製並規模化你的方案。

我們長期以來教導上述所謂的「其他人」,包括政府、市場及非政府組織(NGOs),但我們對最後一個角色逐漸存疑。儘管我們長期以來和超過 50 個 NGOs 保持密切互動,仍無法從中找到已經由大型 NGOs 規模化,並具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案範例。

我們認為這是個警訊,因此做了小型的調查。我們詢問了數間大型國際非政府組織(BINGOs)的執行長、董事會成員,還有幾位對社企創新有長遠、縱觀看法的人士,請他們想想,是否社創界已經有值得參考的規模化解決方案。

他們毫不猶豫的一致沉痛回答:「沒有。」

什麼?這是真的嗎?或許透過適切的學術研究,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案例吧?但基於我們自己的經驗和受訪者的回答,由 BINGOs 系統性將社會創新解方規模化這件事,似乎不存在。

如果說由 BINGOs 規模化解決方案並不是一種有效的路徑,真是太讓人難以置信了。許多大型基金會如穆拉戈基金會斯科爾基金會(Skoll)、德國紅十字會(DRK)、綠色回聲(Echoing Green)等,他們決定要資助創新方案的前提,常是寄望 NGOs 部門能有形或無形的將這些解決方案規模化、真正落實在社會場域中,讓大多數人受惠。

但是,如果這些都沒有發生,如果 BINGOs 不能做到規模化,這些方案形同卡在死胡同裡,無處可去。如果是這樣,是 BINGOs 讓這些社創者失望了嗎?這些創新者基於信任,努力開發具有規模化潛力的解決方案,而 BINGOs 雖然有強大的群策力複製方案,卻未能善用這樣的群體潛力來創造巨大的影響力。為什麼?

為什麼 BINGOs 不將有潛力的方案規模化呢?

1. 計畫型的指定用途資助

許多 BINGOs 的員工聘用規模都極大,因此大部分資金必須仰賴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雙邊、多邊融資單位的鉅額資助,但這些單位偏好以計畫形式提供資金,資助用途也有所限制。也因此,計畫推動的方向常取決於資助單位的想法和優先目標,且偏好有時間限制、一次性在特定地點進行的活動。

以計畫模式資助的心態,本身就會弱化解決方案的成效。一堆具有時效性、雜亂無章的計畫無法解決問題,應該要以「尋求解決方案」為重心,全心全意將經過證實的方案模型規模化。然而,和我們想像中一樣,受訪者一致認為,如今不健全的 NGOs 生態並無法達到這個目標。因為資助單位喜歡推動計畫,BINGOs 只能卡在僵化的體制內,讓員工四處尋求申請計畫,以實踐資助單位的想法。

上述現象矛盾的地方在於,沒有一個人對這種現狀滿意。就像都市街道一樣,沒有人喜歡嘈雜、交通堵塞的道路,但我們一直沒辦法找到周邊住家和使用者都可以接受的改善方案,直到疫情來襲、現有交通系統停擺了一陣子,我們才有機會研究怎麼解決問題。也許 BINGOs 與資助方的生態系統也該面對這種無可避免的重大環境變化,才能有所改善。

2. 大型組織的包袱:「這個方案不是我們發明的啊」

「這個解決方案不是我們發明的」,大家應該都聽過這樣的遲疑,但我們真的和一位 BINGOs 的工作者談過這件事。有位受人信賴的受訪者聽了提問之後,大笑表示:「我們不會去規模化其他人的解決方案!」他好像在說這個主意很瘋狂。這樣的回應令人憂慮,卻也令人耳目一新。

或是相反的,BINGOs 的工作者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創造出很棒的解決方案,然後將把這些方案帶出去、用以成立新的獨立組織、自行操作。什麼?我們不敢置信!這些方案被釋出之後呢?如果你有很棒的點子,別放手啊,應該要把它們規模化!

我們瞭解,契約文化(contract culture)迫使 BINGOs 必須設法讓自己看起來獨特又創新(怎麼可以模仿別人呢?),我們也清楚,對自家組織品牌感到驕傲可能屏蔽了你們的判斷力。我們有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不如假裝是你們創造了那些解決方案吧!因為我們(創新者與資助者)不管其他的事,只想看到有規模的影響力

3. 大型組織的科層與官僚作風

我們看過領導階層對某個解決方案感到興奮,卻沒辦法轉化這份熱情,讓它有效為第一線工作者所用。反之,我們也看過老練的第一線工作者,無法把對工作的熱情傳遞給總部。我們不確定為什麼會這樣,但我們知道,大型組織的總部與第一線工作現場之間,經常有重重阻隔。

當然,問題也可能很簡單,例如 BINGOs 的資源分配出問題。我們曾聽過一個較小型的 NGO 為了擴大自己已經證實的解決方案,必須先付錢給 BINGO,讓 BINGO 在真正規模化方案之前,先完成一個小型的前導計畫(試驗計畫)。然而,最後卻因為該 BINGO 的預算規畫不良,讓計畫執行到一半資金便告罄,極為荒謬。

4. 糟糕的品管,無法克服規模化過程的各項變因

老實說,另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無論欲複製解決方案的 NGOs 規模大小,它們都很難在移植計畫後,獲得和方案原創者一樣的成效,規模化的努力因此煙消雲散。

這不僅是複製方或原創者單方面的問題。有時候是因為原創者採用的成效證據,在其他地方施行後變得無效,或更常見的是原創者沒有好的方法和程序,可以將計畫系統性的轉化為模型,供外界所用。另一方面,複製方的大型 NGO 常常偷工減料、便宜行事,例如在計畫中擅自減少人力或壓縮時間,而且不夠靈活,無法依照新的解決方案需求行事。

無論是上述哪個情形,都會消耗規模化工作的動能、使其停擺。

Photo by Kevin Ku on Unsplash

盡情剽竊吧!只要能擴大社會創新的解方與影響力

計畫型的贊助、大組織包袱與創新所有權問題、軟爛的官僚作風、糟糕的品管都讓社會創新者舉手投降。他們開始改為透過小型、在地 NGOs 來複製解決方案,這種複製方式的規模化機率較低,但結果往往更令人滿意。

有些創業家曾經想像,可以讓 BINGOs 協助複製解決方案,然後再進一步讓政府來規模化該方案,但他們現在也改為直接去找政府談(這其實是個好主意)。於是有些時候,你只好承認透過 BINGOs 規模化解決方案並不可行。雖然它們常會把一些很棒的想法用在它們的計畫裡(大多也只是個計畫而已),這些主意肯定也來自某個地方,可惜都並非來自社創界── 如此一來,BINGOs 顯然忽視了一個美麗、龐大的創新方案實驗場域。

不過,BINGO 們,一切都還不算太晚!可喜之處在於,你們可以免費取得別人費盡血淚、花費大把資金創造的解決方案。接受這些方案、運用它們、將它們規模化。對,請儘管搶功勞,我們一點也不在乎!雖說社創孵化室不是唯一可以找到好點子的地方,但它確實是個滿好的來源。如果經過證實的社企解決方案可以被規模化,一定可以解決很多重大問題。

所以,BINGO 們請盡情剽竊解決方案吧!把它們帶走沒有關係。我們保證未來還會有更多新點子出爐。


延伸閱讀:
1. 【BRAC】1. NGO 茁壯的 4 大關鍵能力:人力、資源、財會、稽查 /世界前 50 大領袖 SIR FAZLE 來臺報導
2. 【BRAC】2. 社會企業是為解決問題與助人而存在 /世界前 50 大領袖 SIR FAZLE 來臺報導
3. 健全非政府組織的 10 大關鍵:管理能力與實務經驗缺一不可/臺灣 NGO 發展觀察(上)
4. 為臺灣的公民力量驕傲!公私部門攜手創造有利成長的支持網絡/臺灣 NGOS 發展觀察(下)
5. 全球精選/全球 SDG 性別實踐前 10 名、公益界 CRM 使用趨勢、提高電子報訂閱率與募款成效、NGO 的規模化祕訣
6. 身為「改變世界的社企提案」評審,我們該追問提案者什麼?


原文:Nowhere to Grow,多多益善摘譯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