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C】2. 社會企業是為解決問題與助人而存在 /世界前 50 大領袖 SIR FAZLE 來臺報導
承上篇:1. NGO 茁壯的 4 大關鍵能力:人力、資源、財會、稽查 /世界前 50 大領袖 SIR FAZLE 來臺報導
如今帶領全球最大 NGO BRAC 創造無數奇蹟的法茲雷爵士,此次來臺在訪問中一再強調:對貧困者來說,短期急難式的給予金錢或物資遠遠不夠,重要的是創造一個有利貧困者長久發展的「環境」:「讓每個人都有體面的工作、有工作的機會、有被需要的感覺,如此才能發揮『人』的價值。」
他也自始就深信,貧困者才是改變自己命運的行動者,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人有辦法直接改變他人的生命。因此,NGOs 要做的是讓這些貧困者「願意改變」、「想要改變」,並且創造一個讓他們「能夠改變」的環境。
「剛開始我們確實碰到不小的困難。例如我們不斷設立學校,跟樂施會誇下海口說 3 年內會讓每個孟加拉人都能獲得教育。但後來發現,沒有人想在一整天辛苦工作之後,還去學校上課,因為這對他們的生活沒有幫助。」然而,不願上課看來是因為疲憊,真正的原因其實在於沒有動力、不理解學習是怎麼一回事。
「後來我們去請教巴西的教育家,他運用一些關鍵字,例如饑荒、艱困、挨餓等,教貧困者先從生活中最切身相關的問題開始討論,包括為什麼有些人會一無所有?窮人面臨什麼樣的現況?社會上的歧視有哪些?透過討論,貧困者開始思考、建立自信,接著就會開始尋找解決辦法與答案。」
「這種批判性思考與自信就是我們想看到的。他們必須先想要改變,而且深信自己有能力改變,我們再創造有利於改變的環境,如此才有意義。例如 BRAC 會提供微型貸款給他們,但他們必須自己學會儲蓄、努力工作,才能償還貸款。」
關於儲蓄,法茲雷強調,貧困者對「未來」的概念與臺灣人的想像或許相差很多:「對他們來說,一次只會想一天的事。今天可以工作,那就先餵飽今天的肚子,明天的事明天再說。時程計畫總是只有 24 小時,因此教導他們儲蓄、思考明天、後天、下個月、明年,讓他們的眼光放遠,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貧困者對某些概念的理解異同,對許多歐美 NGOs 來說或許陌生,然對於從孟加拉戰後灰燼中崛起 BRAC,卻非常能夠理解。法茲雷爵士很早就知道,人必須先「相信」,才會願意學習。而要讓貧困者「相信」,往往障礙重重。
「1979 年,我們逐一透過家訪,教導婦女們調製口服脫水補充液,透過一定濃度比例的糖、鹽、水,讓每一位女性都能學會、提升孩子們的健康。剛開始我們必須帶訓練員到首都的研究中心,讓他們學習並理解這些知識,他們才有信心並願意回到村裡去推行。」
法茲雷爵士解釋:「但後來成效還是不好,我們又請了人類學家去做計畫訪查,才發現許多家庭中的男性因為不理解而阻止婦女學習,成了計畫推行的阻力。我們於是又調整了計畫,針對男性重新做教育,之後又以小班制提升教學效率,終於讓計畫順利推展。」
「所有的問題都找得到解方,只要你真的下定決心認真尋找。」爵士笑著強調。
社會企業是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存在
此次來臺,法茲雷爵士不斷被提問的另一個問題,就是 NGO 與社會企業之間的拿捏。因為 BRAC 在孟加拉的計畫,每年有 8 成的資金收入,來自其旗下社會企業的自營收入,被牛津大學經濟學教授、Paul Collier 博士稱之為:「全世界最讓人驚奇的社會企業。」
BRAC 不僅擁有自己的種子研發公司,以及全孟加拉最大的乳製品公司 Aarong Dairy,還擁有支持婦女就業的織品與手工藝品店 Aarong。後者從 1978 年成立至今,不僅獲得公平貿易認證、有 97000 名婦女參與其中,還在孟加拉遍布 18 間分店,成為孟加拉最大的時尚藝品零售店。
「我所有的社會企業,都源自於『助人』這個初衷。例如,我教會貧困者養牛、生產牛乳,但我很快就發現這些牛乳賣不出去,因為全村沒有一個人買得起牛乳;我培訓婦女們製作手工藝品、生產絲綢等產品,卻發現這些產品都賣不出去;我發現農夫的產量一直無法提升,因為他們沒有高品質的種子;我發現有些中小企業主因為『不夠窮』而無法跟銀行貸款,但他們確實又需要資金。」
法茲爵士解釋:「於是,我成立了乳製品公司,向農人收購牛奶、再製成乳製品、為他們創造市場;我成立手工藝織品公司,向婦女們收購手織品、提供保證收購價,再向外打開市場,讓這些產品可以在我們自己的店裡販售;我邀請科學家、育苗農夫一同研發種子,成立了種子公司,讓孟加拉全國玉米產量提升到 200 萬噸,足夠餵養全國所有養雞場的雞隻;我成立 BRAC 銀行(BRAC Bank Limited),放貸給中小企業主、提供微型貸款與金融服務。」
「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解決初始遇到的問題,也回應到我前面所說:能改變貧困者的永遠只有他們自己。NGOs 要做的只是創造一個有利他們發展的環境,例如『市場』。而我得到的盈餘,會再回饋給這些需要服務的人。換句話說,『你想要解決社會問題,而你試圖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可獲利的,那就是社會企業了。』」
展望未來:性別平權、機會均等、根除貧窮
法茲雷爵士於立法院的拜會交流中提到,如今若要說人類還有什麼未竟之事,首先就是性別不平等。許多社會仍深陷牢固的父權結構之中,然而人類必須理解,性別平等並非零和競賽,女性贏得了某些權利,不代表男性就會有所損失。相反的,雙方其實都會從中得利。也因此,不同性別應該共同致力於推動性別平等,特別是亞洲地區,還有不小的進步空間,人們的心態需要改變。
兩性平權自也牽涉到生育率及人口結構,事實上,法茲雷爵士對於臺灣生育率名列全球最低,感到憂心忡忡,這一點明顯反映在他與陳建仁副總統的對談中:「你們必須現在就開始做些什麼!這是一件非常緊急的事。」法茲雷爵士建議副總統,可以參考法國、義大利及西班牙促進生育的政策,並且提供女性 6 個月的全薪育嬰假,「在 BRAC,所有女性員工產後都可以擁有半年的有薪假,以及半年的無薪假,這樣的支持非常必要。」法茲雷爵士也強調,公共托育服務及良好的兒少教育,都是提升生育率的必要條件。
陳建仁副總統回應,臺灣已通過並開始施行長照 2.0,提供以社區為本的長照服務,國發會也積極想方設法提升生育率,包括提供幼照服務、建立幼照支持系統,以及增加日間托嬰中心數量等。
法茲雷爵士提到的第 2 點未竟之事,則是機會不均等,很多孩童在貧困家庭中出生,缺乏發揮潛能的機會,無法取得有品質的教育,甚至根本無法獲得教育。爵士強調,每個人都應有實現自我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匱乏,很大程度又來自於第 3 點,亦即極端貧窮尚未根除。
法茲雷爵士表示,這也是現在全球致力推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重要原因:史上第一次,人類有機會在有生之年目睹 2030 年極端貧窮的根除,讓每個人都過著穩定、有意義、有品質的生活,發展中國家平均餘命可以提升到 6o 歲。「45 年前我創立 BRAC 時,孟加拉的平均餘命只有 47 歲,如今醫療、教育、生活品質已大有進展,平均餘命達到 72 歲。」
「為了達成 SDGs,我們亟需政府、企業與公民社會的參與合作。」法茲雷爵士也進一步回答了余宛如委員的提問:「雖然臺灣政府沒有辦法在聯合國裡,與世界各國一同宣告 SDGs 的誕生,但臺灣用自己的方法將 SDGs 納入政策中,等於向全世界宣告,臺灣是國際社會的一份子、可以對實現 SDGs 做出貢獻,並且也能透過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NGOs 或其他國際發展與合作而有所貢獻。」
林靜儀委員也回饋,由其擔任會長、余宛如委員擔任副會長的「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諮詢委員會」已於今年 9 月 26 日正式成立,政府已承諾積極將 SDGs 的理念放入國家發展目標中,宣示臺灣推動 SDGs 的決心,也將讓其他國家和 INGOs 夥伴了解臺灣落實 SDGs 的經驗與成果,並期望立法、行政與民間部門,可以彼此監督與合作。
法茲雷爵士最後提及,臺灣與孟加拉的環境、機會、需求都不同。孟加拉還著眼在基本需求如教育、醫療的普及,臺灣則致力於撐開公民社會的空間、強化公民力量與民主體制。但不變的是,政府必須大力支持公民社會的發展,與民間多方合作,NGOs 也必須善盡監督政府之責。
本文原刊載於公益交流站,於此收錄於原作者作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