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書屋接班人陳彥翰:「老爸,你留下的絕不會枉然,但我們能完成的必定不同」/孩子的書屋週年追蹤(上)

首圖/臺東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彥翰;孩子的書屋提供

去年 7 月 4 日,臺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陳爸)在家中驟然病逝,10 天後在知本建和部落家中舉行公祭,副總統陳建仁親臨現場,代表總統府致贈褒揚令,感謝書屋 20 年來扶持了在地 2、3 代人與數百個家庭、數千名孩子。(參考:臺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驚傳離世,留給數千名孩子數百個家庭終身難忘的生命教育

時隔一年,陳俊朗的展覽與追思音樂會黑孩子黑咖啡舉行,許多孩子上臺獻唱、述說自己與書屋的故事。「孩子的書屋」20 年前從陳家客廳裡萌芽,當年的陳俊朗揮別聲色犬馬的臺北夜生活,為了 2 個兒子搬回臺東,後來乾脆連孩子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都開始照顧。

陳爸逝世一週年的追思展覽在黑孩子黑咖啡舉行。攝影/葉靜倫

2006 年,陳家巷口誕生了第一座建和書屋,到如今總共 9 間書屋遍佈大知本地區,再加上從 2015 年開始發展的青年育成產業等,整個團隊至今超過 70 人,每年募資壓力高達 6000 萬。

每天,200 多個孩子下了課急急到各間書屋報到,每年春暖花開時,孩子們更連續近半年,每週末外宿練騎,學習掌控單車、變速、換胎、挑戰不同路線、訓練體能等,為酷暑時節的單車環島做準備。

單車環島,獨木舟環島和翻越中央山脈,是陳俊朗 10 多年前就規畫出的「認識臺灣 3 部曲」,也是書屋孩子從國小、國中到高中的階段性挑戰,以此學習在過程中克服困難,累積成就感,培養自信。

孩子的書屋單車環島車隊。圖/孩子的書屋

只是模仿不會有力量,我們會走出不一樣的路

陳俊朗的大兒子陳彥翰和他因打架而結識的兄弟們,是書屋第一代的孩子。當年國小 3 、4 年級吵鬧不休的小大人們,如今已是扛起生活重擔、年近 30 的中堅世代。陳彥翰在書屋精神領袖陳俊朗驟世後,正面迎擊的更是接班壓力。從去年 7 月和團隊磨合至今,心情波折起伏一言難盡。

「老爸留下的物質資產很少,但情感資產大過你所能想像。」時隔一年,從容、親切、友善,剛滿 29 歲的陳彥翰,如今已是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渾身上下因為從小跟著陳俊朗習武而俐落精實,看不出去年剛接班時,其實因壓力過大而暴肥十多公斤。

「老爸離開後,有一段時間我非常煎熬,只要一想到自己和團隊下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所有捐款人的心意,壓力真的非常大。」陳彥翰苦笑。

陳彥翰。圖/孩子的書屋提供

書屋團隊每月 500 萬的募資壓力,有 7 成來自小額捐款,其餘 2 成來自企業贊助,1 成來自政府計畫。過往陳俊朗身為所有人的大家長,靠著每年上百場演講的個人魅力與海派作風,硬是在四處奔走下讓資源到位,剛開始幾乎是陳彥翰難以翻越的典範。

「當時真的不知道怎麼做,只能模仿,試圖讓一切維持原樣。」陳彥翰感慨說:「大概過了 3 個月之後,我突然想通了──如果只是模仿,根本不會有力量。

陳彥翰自陳,自己確實跟陳俊朗太像了。無論是外型、氣質、動作、說話的方式,陳俊朗以各種形式活在他的眉眼與舉止之間。「也是因為這樣,我後來突然理解了。如果我是他,眼看著兒子只會模仿自己、只為了維持他的一片苦心而努力,絕對不是他所期待的。」

2016 年,陳彥翰與陳爸一起參加節目錄影。圖/孩子的書屋

陳彥翰說:「到現在,我每天早晚都還會在心裡跟老爸說說話。我告訴他,我是你兒子,你有你能完成的大業,你留下的東西絕不會是枉然,但我能完成的東西一定很不同。老爸的累積對我們要做的事很有幫助,但我想用自己的方式,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我認為這 2 件事並不相違背。」

讓心懷黯影的黑孩子,見證愛的存在

年幼時的陳彥翰,其實如同每個平凡的孩子,也有過自己的夢想。2000 年初陳俊朗返鄉時,本是為了準備書記官考試,希望求個公職,也能花時間陪 2 個兒子。他因此經常拿著法條案例跟兒子辯論,要陳彥翰駁倒他。「我當時才國小 5、6 年級,但覺得好好玩!」從那時起,陳彥翰便夢想著要當法官,並且早在心中規畫好攀牆的路徑。

「我立志高中要考到雄中或建中,然後上臺大法律系,花 2 年準備書記官考試,大 3 考司法官,2、3 年畢業後當法官,10-15 年後轉成律師,然後回鄉,用法律專業來幫助書屋。我小學 5 年級就把這些都想好了。」他連珠炮似的說。

只是,陳彥翰身處的環境並不平凡。直至 2017 年,花蓮和臺東都是全臺中輟生比例最高的地方,許多孩子家庭功能脆弱,需要的不僅僅是晚餐與課輔陪伴,還有補救教學。「我小學 5 年級就把國中的課本全讀完了,為的是要教我國中 2 年級的學長功課。」陳彥翰說。

補救教學是門學問,知識「會了」並不等於「會教」。這也是認真想陪孩子們成長的陳爸與書屋團隊,多年來不斷自行研發教學方式的原因。

陳爸用自己的方式教書屋的孩子世界地理。圖/作者提供

在偏鄉,孩子會中輟不僅是因為家貧或無人看顧,更可能因為從小開始就跟不上學習進度。不少孩子到了國中,連一篇國小 3 年級程度的作文段落都寫不出來;上了高中,在每一個解不出的複雜方程式背後,欠缺的更是一個個從基礎教育時就該建立的數理概念。

到最後,這些孩子不但根本不想上學、容易遁入中輟、毒品甚至幫派的輪迴,那日夜堆疊的挫敗與無力,到了青少年時期更進一步漫延成低落的自我認同,甚至化為張牙舞爪的暴力行為。許多幼時受過性侵、霸凌、家暴等創傷的孩子,更成為陳俊朗到最後還放不下、難以打開心房的「黑孩子」。(參考:陳爸未竟的遺憾與遺愛:我心中放不下的黑孩子們

而這一切,從小跟在老爸身邊的陳彥翰全看在眼裡。當陳俊朗後期開始談「黑孩子」內心的黯影時,陳彥翰早已了然於心。他一路看著許多被貼著「壞小孩」標籤的兄弟以憤怒面對人生,內心卻異常脆弱,有的後來進入幫派或涉毒,有的回歸正軌、多了選擇。陳彥翰彷彿見證過無數的「對照組」,知道人若要即早扭轉命運,或許可以在哪些地方施力。

2014 年,大家一起投入書屋的興建工作。圖/孩子的書屋

「看著這些弟弟妹妹的經歷和成長,知道他們的狀況,我發現自己其實也很想回來。但這和原本的夢想確實有點抵觸。」自始至終,沒有人真正強迫陳彥翰必須走哪條路,但 2 條路早已在他內心拉扯不斷。

一群很有愛的幫派,花一輩子去做想做的事

高中畢業後,陳彥翰如願考上法律系,赴外地求學、當兵,再給自己 3 年期限思考嘗試,後來終於決定返鄉做事,因為陳俊朗留給他的兒時回憶太鮮明而強烈。

「小時候老爸在北部忙商的時候,我們關係很淺,但後來他回部落,對我們兄弟來說,人生真的是突然從黑白變成彩色!」陳彥翰感性說:「你會非常愛他。他有一雙強而有力的手,照顧了我們所有人,帶著我們一起面對人生。」我提及,回顧書屋的起始與充滿江湖味的陳俊朗,簡直就像一群「很有愛的幫派」,他聽了直點頭,覺得那正是他記憶中的氛圍。

孩子的書屋 2018 年「獨木舟環島」活動。圖/孩子的書屋

「那時候真的太快樂了!這就是我想留給書屋孩子的童年。是老爸給我們的光芒、感動和體驗,讓我決心留下來,讓別的孩子也能感受到。」陳彥翰講到父親的愛,雙眼發亮:「當法官、回書屋工作,這些都只是表面的選擇。我人生真正的夢想,是當一個像老爸一樣的父親。稱職、開朗,像朋友、像兄弟,像愛人。」

「你從他身上可以感受到很深的愛,卻又能感受到很完整的尊重。這就是我認為,身為一個父親該有的樣貌。」

3 年後的那一天,陳彥翰打電話告訴陳俊朗他準備好了。他要回臺東,實踐書屋一直以來強調的信念: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花一輩子去做想做的事。

陳俊朗在電話裡興奮跟兒子說:「兄弟,我們一起走!」


接下篇:
陳爸留給孩子們最珍貴的禮物:團結包容,在資本社會中逆向行駛、打造多元選擇/孩子的書屋週年追蹤(下)
延伸孩子的書屋與陳爸的遺愛:
1. 善的循環已開始!陳爸遺念:「我的生命有限,能做的就是盡量去影響別人。」
2. 陳爸未竟的遺憾與遺愛:我心中放不下的黑孩子們
3. 余孟勳隨筆/臺東書屋與陳爸的遺愛,我們還有許多能做的事
4. 林立青專欄/悼念陳爸:我們覺得不可能的事,你們卻做得這麼好
5. 林立青專欄/臺東「孩子的書屋」,給孩子最珍貴的信任
6. 臺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驚傳離世,留給數千名孩子數百個家庭終身難忘的生命教育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葉靜倫
葉靜倫

Right Plus 創辦人 & 總編輯。曾任出版社資深編輯、NGO 雜工、NPOst 主編,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

想當特務卻當了 10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文章: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