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專題

【看護納健保2】衛福部試行全責照護、醫病共聘照護員,反彈聲浪從何來?

「共聘制」流於形式,因衛福部不了解執行困難,包括醫院病床安排不易、管理問題多、護理人員原本的工作困境也尚未解決。

閱讀全文【看護納健保2】衛福部試行全責照護、醫病共聘照護員,反彈聲浪從何來?

【看護納健保3】領先近 20 年,花蓮門諾如何提供在地化的安心照顧,醫病與照護共創多贏?

門諾推動 1 對 4 照護的共聘制度,由醫院培訓的照顧人員提供服務,並有人專責調派管理,減輕家屬負擔,更形成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閱讀全文【看護納健保3】領先近 20 年,花蓮門諾如何提供在地化的安心照顧,醫病與照護共創多贏?

【帶病生活7】採訪後記:揭開醫療獨大、官僚鄉愿的遮羞布,求一個社會的平衡報導

除了醫療財團這塊巨石,政府也經常是豬隊友,使得專題裡的這些人這些事,都只是微小的光芒。然而社區發展的資源從來不是不足,而是錯置與混亂。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7】採訪後記:揭開醫療獨大、官僚鄉愿的遮羞布,求一個社會的平衡報導

【帶病生活6】支持性住宅:許一個自立生活的夢,生病也能自己決定怎麼過日子

搬到家園後改變真的很大,我是在那之後才真的能和聲音和平共處。我們還約好以後如果家園(方案)沒了,我們就自己出去租房子住。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6】支持性住宅:許一個自立生活的夢,生病也能自己決定怎麼過日子

【帶病生活5】背離國際的康復之家,如何成為社區復元的起點、生命中的綠洲?

「當時我們(評鑑)總拿第一名,但每個人看起來沒有比較好。一直到後來有了以住民為主體的概念,才在大家臉上看到光芒。」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5】背離國際的康復之家,如何成為社區復元的起點、生命中的綠洲?

【帶病生活3】「還有幻聽沒關係,只要分得出真假」勞動陪伴與同儕支持,讓病人成為一個新人

「其實要跟病友工作真的不容易。必須跟他們一邊工作一邊聊、一邊整理自我,讓他們知道這裡始終有人陪伴。」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3】「還有幻聽沒關係,只要分得出真假」勞動陪伴與同儕支持,讓病人成為一個新人

【帶病生活2】「我還是會看到鬼,但我不會怕了」當復健中心成為看顧彼此的社區據點

宜德 21 歲發病後,有了幻聽和妄想。然而如今,他學會和自己的疾病共處。多年來走不出家裡的精神病人,不只找到重心,還有了想望。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2】「我還是會看到鬼,但我不會怕了」當復健中心成為看顧彼此的社區據點

美加澳數十年 ACT 實踐:5大核心讓精神病人在社區穩定生活,有效支持家庭/【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光是跟醫生談談「最近做了什麼」、「感覺怎樣」是不夠的。我們的工作,就是協助這個人取得在社區裡自立生活所需的「一切」。

閱讀全文美加澳數十年 ACT 實踐:5大核心讓精神病人在社區穩定生活,有效支持家庭/【創新!不是空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