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過得不好,需要照顧的人也不會好/2021 五一勞動影展座談紀實

編按:本文為去年(2021)五一勞動影展【照起工】支持的座談紀實,座談主題由其中的「照護照護者」放映專題延伸而出。

今年(2022)五一勞動影展【搏生存】,將於 4/22-4/30,依序在臺中、高雄、臺南、嘉義、桃園、新北巡迴放映;完整片單、場次及影片詳細介紹,可至影展官網查詢。

活動主題:【2021 五一勞動影展:照起工】請國家善待自己的左手,不然它拳頭會變硬
地點:OURs 步入城市講堂
時間:2021/04/25(日)13:00
主持人:覃玉蓉/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
與談人:
陳愛蓉/臺大醫院企業工會顧問、《不當蠟燭,不做天使》導演
簡瑞連/AETU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 
郭志南/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祕書長
主辦單位:臺灣勞動者協會

2021 年五一勞動影展【照起工】的放映專題「照護照護者」中,選映《南丁格爾》、《不當蠟燭,不做天使》、《跟著我們向前走》、《「社工操極累」系列短片》等4部紀實影片,捕捉了醫護、教保和社工的勞動現場,以及這些照護工作者團結爭取勞動權益的過程。

「維持一個病房,不只是照顧病人而已。我們很多行政工作都切得零零碎碎的,像是行政文書工作,乃至於整間醫院的醫療品質、儀器管理,都會分割到你照顧病人的時間。」談及醫療第一線照護人力的困境,臺大醫院內科病房護理師、臺大醫院企業工會監事張佑安在紀錄短片《不當蠟燭,不做天使》中回顧自己的經驗,娓娓道來。

不當蠟燭,不做天使》的導演陳愛蓉同樣是一名護理師,她透過鏡頭走入自己的工作場域,帶領觀眾看見高張力的醫療勞動現場,以及一群志同道合、想改變勞動環境的臺大醫院護理師們,如何利用下班時間集結在一起、組織工會、剖析困境、研擬策略,並向資方(臺大醫院)爭取應有的權益。

臺大醫院企業工會,在 2021 年舉行會員代表大會的照片。圖/取自臺大醫院企業工會 fb

有別於產業工會如社工工會、教保人員工會等抵抗的對象是「眾多個資方」,「我們是企業工會,對抗的就是發薪水給我們的老闆。」陳愛蓉說,2018 年之所以動員同事們成立工會,除了因為當時執政黨啟動《勞動基準法》修法,讓護理人員的勞動條件大開倒車,也為了讓照護人才可以久任

「醫院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工作環境,也可以學習到很多知識,人才卻一直在流失。工會可以集結並解決大家的問題,那些已經持續很久、看起來不合理、大家都在抱怨的問題。」陳愛蓉說。

陳愛蓉回顧,工會成立至今爭取到最重要的權益就是「自假上課」。許多醫護人員執業期間,還被要求必須參與醫院的進修課程,最高時數的加護病房急重症訓練,甚至必須在8週內上完上百個小時的課程,多數醫院規定,若醫護人員未完成必修課程還需要另扣績效。

「很多人常常一週輪班5天後,還要用自己的時間上 1-2 天的課,不僅完全沒有休息,還嚴重影響醫護人員的精神,甚至是病人的安危。」陳愛蓉說,後來經過工會半年多的爭取,才讓勞動部做出「違反勞基法」的函釋,並要求臺大醫院給予補休或加班費。

「我們過得不好,需要照顧的人也不會好」

而 2016 年成立的高雄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起源於 2014 年高雄小草關懷協會社工薪資「被回捐」(被強迫將薪水捐回給雇主),當時應當主責此事的社會局和勞工局卻虛與委蛇,於是包括現任祕書長郭志南在內的在地年輕社工們決定以「杜絕薪資回捐,改善社工權益」為號召,組織高雄社工工會。

對郭志南來說,工會成立初始,最困難的地方不僅是組織沒錢,工會夥伴們對「做組織」也不太熟悉,龐雜的行政事務接踵而至,大家必須利用業餘時間一一處理問題。與此同時,郭志南仍然三天兩頭就收到薪資回捐的個案來尋求協助。

更打擊人的是,為了爭取社工們應有的薪資與權益,工會夥伴們自願性的提供服務、不斷與各種單位打交道、承受打敗仗的苦果,然而近幾年社工界的回捐現象不僅沒有消停,為了躲避檢舉,雇主們強迫回捐的形式還變本加厲、不斷變形。

「回捐其實非常破壞社工生活品質,甚至是服務品質,當我們過得不好的時候,這個社會上需要照顧的人也會過得不好。」郭志南說。

工會除了繼續以組織的力量對抗不平等的勞動條件,近年也獲得一些媒體曝光的機會(如主流新聞臺 TVBS 的特別報導「斷裂的社安網」),比起一個個社工小蝦米,工會也比較有機會將第一線的困境帶入公部門討論、對話,郭志南指出:「希望我們這一代社工能解決前一輩社工沒解決的問題,讓後面的新生代社工有時間和空間處理別的事。」

後繼無人「做組織」,公民勞動教育需向下紮根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簡瑞連投身教保服務已逾 30 年,除了前述相似的勞動困境,她更親身見證教保工會的演進,以及面臨不同時代背景,工會如何承擔保障、促進勞工權益的角色。

「我們工會的前身是在不同縣市成立的教保人員職業工會,30 年前為了爭取基層工作者的勞工保險而陸續組成,但我們不以勞健保工會為滿足,從 30 年前就開始以職業工會的形式,並結合其他 NGO 組成聯盟,不斷從事推動幼托公共化的政策倡議行動。」簡瑞連說。

2012 年《工會法》鬆綁後,全國教保產業工會應運而生,致力於改善教保人員三高(高工時、高流動率、高要求)與三低(低薪、低福利、低社會地位)的處境。不過,教保產業工作者多半是女性,而過去女性參與工會並不常見,甚至有些女性相當抗拒、害怕遭到雇主「秋後算帳」。

「所以我們一開始主要是舉辦一些專業課程來號召工作者,如孩童發展、教育技巧等主題,」簡瑞連說:「在課程中講講勞動意識、講講我們在做什麼,在生活中不斷實踐『做組織』的行動。

2018 年全國教保產業工會舉辦非營利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培訓工作坊。圖/取自全國教保產業工會

談及組織的未來,簡瑞連和郭志南有著一樣的擔憂,就是「後繼無人」。面對這個燃眉危機,簡瑞連認為公民的勞動意識必須持續往下紮根:「走過 30 年,我其實必須放手,讓現在的組織幹部有機會透過我們鋪陳的資源走上街頭、走向運動;我們也要做政策工程,推動政府從高中往下做公民勞動教育,思考臺灣整體勞動環境的問題,而不是等到自己遇到問題後,只能解決個別的問題。」

和勞工站在一起,不讓國家有納涼的機會

最後,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覃玉蓉則指出,不管是醫護、社工還是教保,服務的對象都是所謂的「依賴者」,依賴者在社會上屬於權力關係相對弱勢的一群人,如果缺乏他人的協助,依賴者的生活品質、身心狀況都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傷害。

然而,依循市場原則的新自由主義盛行,導致原本需要公共資源介入的依賴者服務,不僅嚴重不足,且追求績效的政府將福利服務大量外包給營利/非營利單位後,卻無實質的管理權可以管控單位,使得許多單位收取了政府的經費,卻在服務現場剝削第一線的勞工。

不僅如此,當勞工爭取勞動權益時,卻又必須承受非議,如「你們是不是沒有愛心的勞工?」、「你們服務的對象是弱勢者,怎麼能不顧弱勢者的權益,跑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對此,覃玉蓉強調:「這些勞工本身的勞動條件,其實跟服務品質息息相關,而服務品質關乎什麼?就是這些弱勢者的權益!」

也因此,當這些勞工爭取權益時,弱勢者或是一般民眾應該是要和他們站在一起,當全民跟這些工會站在一起的時候,公共服務的品質才有可能提升。覃玉蓉也提醒:「如果雙方一直在互相攻擊的話,國家就在旁邊納涼就好。以社會運動的語言來說,就是雙方應該要結合,不然只會變成弱弱相殘的局面。」


2022 五一勞動影展「搏生存」

時間:2021 年 4 月 22(五)~2021 年 4 月 30 日(六)
地點:好民文化行動(臺中)、勞工博物館(高雄)、臺南新芽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瑯嬛書屋(桃園)、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門票:免費報名、入場
更多影展資訊,請參考活動官網


延伸閱讀:
1. 「照顧工作者」也需要被照顧嗎?周于萱:改變法律,還需要團結改善勞動權益/2021 五一勞動影展
2. 爭取勞權不是因為愛計較,是為了顧好自己才能發揮助人專業/「社工操極累」展覽專訪
3. 放下育兒軍備競賽,實踐共同照顧:引發爭端的孩子不是「他家的問題」,而是「大家的課題」
4. 護理人員扛不住!監委糾正衛福部縱容醫療院所,病患生活照顧成護理人員重擔


座談逐字稿/陳知妤、林若芷、李品蓁、陳郁勛、徐慧真、劉裕安、駱浩昀


首圖示意圖/by 小 黃間 on flickr @ CC BY-NC 2.0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黃愉婷
黃愉婷

曾任資深社會學學徒,也曾經當過研究論文的逃兵,沒寫完的 10 多萬字,正慢慢的寫進報導故事裡,不得不相信「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文章: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