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12/2-12/15】衛福部修法杜絕回捐、身障團體發起「黑紙革命」、理科太太諮商課程引發論戰

1. 公益法規|衛福部修法杜絕「薪資回捐」:違法不只被停權,還會被公布在網站

由於社福團體「薪資回捐」的事件層出不窮,衛福部在今年 11/24 修改《社福補助作業要點》(相關細節在《要點》第十款第(二)目第 4 點)。過去,如果社福團體要求員工「薪資回捐」或「沒給全額薪資」,會被停止補助資格 1 年,狀況嚴重的話,最高會被停止 5 年。

修法過後,從明年 1/1 開始,受補助單位如果「沒給全額薪資」或要求員工「薪資回捐」,除了補助資格會被停止數年,還會被公布在衛福部的網站上,全臺民眾與捐款人,都可以查得到。

2. 身心障礙|《身權法》修法太倉促,身障團體發起「黑紙革命」

政府近日將修改《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立法院原本排定 11/28 審查修法草案,但身心障礙團體從 11/28 開始就數度表示,這次行政院通過的草案仍以「機構式服務」為主,身心障礙者一直期待的「社區自立生活」資源還是沒有入法,經過身心障礙團體多次抗議,主責修法的衛福部終於在 12/2 表示願意召開交流會議、採納障礙者的意見。

但「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理事長林君潔說,衛福部將會議定在 12/5 和 12/9,障礙者團體等於要在短短 3 天內閱讀紙本資料、安排個人助理與交通,才能出席會議。此外,會議還有資格限制,「全國性團體」才能報名參加,地方性基層障礙團體連與會資格都沒有。

林君潔指出,他在 12/5 的交流會上曾向會議主席反應,希望能給障礙者多點時間準備,但主席也未回應。林君潔等人決定「退席」表達不滿,他們聚集張榮發基金會前,手持黑紙,表達抗議,呼籲政府各部會別草率修法。

12/4,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為此舉行記者會,總召曾銘宗承諾,國民黨團將會全力爭取在《身權法》增訂「個人協助服務」及「社區居住權」等,若法案沒有增加相關資源,國民黨團不會讓法案輕易通過。

12/1 起,身心障礙團體就多次抗議,認為《身權法》修法太過倉促。圖/「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臉書

3. 公益法規|行政院通過新法《社會福利基本法》的草案,將送立法院審查

行政院 12/15 通過新法《社會福利基本法》的草案,草案共 31 條,草案內容主要明定社會福利定義、基本方針及目標。「基本法」一般而言相對簡單、扼要,這次有些議題被寫入法條,足見政府對這些議題有一定的重視:

  1. 原住民文化:草案第 4 條特別提到,政府實施社福政策時,應該尊重原住民族文化,並尊重原住民族群的自主發展。
  2. 社會住宅:草案第 11 條以「社會住宅」為主題,明定「社會住宅」的內涵,並表示政府應該保障國民的居住權。
  3. 社福人力:草案 20 條強調「社福專業人力」的重要性,規定政府應充實社福專業人力。
  4. 土地計畫:草案 24 條規定,各級政府在擬定、檢討國土計畫、都市計畫時,必須把社福的土地、空間需求納入規畫。
  5. 資訊、服務暢通、便利:草案 28 條強調,政府應該保障福利對象「獲取社福資訊」的權利、保障「資訊平權」。此外,草案也強調政府要注意申請過程的「可及性」,確保申請、服務過程無障礙、夠便利、夠通暢。

新法草案後續將交由立法院,立法院審查、三讀通過後才會正式實施。

4. 心理衛生|理科太太開「諮商筆記」課,引發社群媒體論戰

知名 YouTuber 理科太太近日在線上學習平臺 Hahow 推出「諮商筆記」課程,文案標榜「從自我覺察到自我療癒」,售價 1799 元。此舉引法大量的討論。

由於心理諮商涉及專業醫療行為,依據《心理師法》,若沒有相關證書進行諮商,可能觸法。雖然文案中強調「我不是心理師不能幫你諮商」、強調「以學姊的身分,陪你走一段」。但臺北市衛生局官員表示,課程訊息的確遊走在法律邊緣,課程如果真的要求民眾實作練習、繳交作業,很像某些諮商學派會進行的過程,這部分就比較有違法之嫌。

社群媒體上也出現各種不同的看法。網友 Ji Wei Yang 就認為,正向來看,「以理科太太的人氣,這門課程確實可能成為猶豫個案的敲門磚、為大眾建立正確的觀念、讓諮商觸及更多的人群」。但就負面而言,「購買課程的人(可能無意識的)錯誤的將課程和心理治療或諮商劃上等號,在課程沒有產生預期效果的狀況下,對於專業心理醫療也一併產生不信任。」

臉書帳號「陳柏任心理師」就提到,以他執業的經驗來看,「我從來沒有 2 個個案接受相同的處遇、相同的諮商評估」、「心理諮商的每一個步驟跟過程都是一對一非常多樣化的評估,每一位心理師也非常謹慎的注意在諮商中不對個案造成傷害」,但一對多的諮商筆記課程,可能很難避免傷害上課的學員。

課程引發爭議後,Hahow 平臺 12/13 表示已與理科太太團隊溝通過,決定進行課程調整,「將針對這堂課程更新內容,調整為更貼合本意的課程名稱及說明,並增加更多具體的課程細節及試看單元,幫助使用者評估自身需求。」此外,Hahow 平臺也說,消費者如果有意退費的話,只要跟客服人員反應,一定會協助完成退費。

有人認為,心理諮商每個個案的狀況都不同,需要一對一、多樣化的評估,因此擔憂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課程無法提供適合的內容。示意圖/Photo by Tengyart on Unsplash

5. 性別|CEDAW 第 4 次審查結束:委員關注家庭暴力、特殊境遇、育兒環境

聯合國在於 1979 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簡稱 CEDAW),臺灣也在 2012 年頒布《CEDAW 施行法》,明定 CEDAW 具國內法效力,臺灣因此必須跟其他簽署《CEDAW》的國家一樣,定期進行國際審查,可以說是近期臺灣性別平等總體檢。12/2,CEDAW 第 4 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落幕,審查委員提出共 86 點結論性意見。

特殊境遇族群:國際審查委員主席申蕙秀(Heisoo SHIN)說,4 年前審查時就已提出,臺灣對於不利處境女性群體,包含身心障礙者、偏鄉、新住民、原住民、中老年女性等,相關的統計及權利保護都不足,而這次特殊境遇團體的出席數量甚至比 4 年前更少。

育兒環境:臺灣生育率全球墊底,審查委員認為,造成這一情況的關鍵因素是產假和育兒假制度非常薄弱、零散且模糊,尤其育嬰假制度多仰賴雇主的配合。而目前幼兒托育嚴重依賴家庭,尤其是 0 到 2 歲的兒童,這都阻礙女性就業。國際審查委員尼可拉斯(Niklas Bruun)認為,打造鼓勵男性加入育兒工作的環境非常重要,

法制:尼可拉斯說,臺灣並沒有有效的機制,可以預先檢視新通過的法規有沒有違反 CEDAW 標準。尼可拉斯建議,立法院可設置由立委組成的「婦女人權常設委員會」或類似機制,未來審查相關立法提案時,能確保其符合 CEDAW 要求。

家庭暴力:委員愛禧(Ayse Feride Acar)在審查後記者會中點出,臺灣常見親密關係中針對女性的暴力,但《家庭暴力防治法》第 3 章規定的刑事程序,卻未能從性別角度平等地保護親密伴侶暴力受害者。她認為,要讓法官更了解家暴議題,以及受害者是女性的暴力議題,這都需要政策、財源,和足夠的人力配合,包含司法人員的訓練。

6. 人權|人權會舉辦論壇:討論兒少權利、性別平等、身心障礙「去機構化」

12/10 是國際人權日,國際人權日前夕,國家人權委員會辦理線上論壇,邀請學者和公民團體,針對《兒童權利公約》(CDC)、《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等各項人權議題進行探討。

兒少權利方面,人權會委員范巽綠表示,臺灣從威權走到民主,很多觀念有待克服,包括教師、家長與社會共識。CRC 的重要精神包括兒少的「表意權」、「不受歧視與發展權」,當兒少不斷跟學校溝通,校長也必須先具備人權意識。范巽綠強調,學生不會因為進入校園就失去人權,未來會推動人權實踐的典範學校。

性別平等方面,人權會委員紀惠容則提出,臺灣未來在數位性暴力、家事移工、托育等相關政策,都還有改善空間。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也說,《CEDAW》雖然已經國內法化了,可是在司法上引用上還是非常低。紀惠容也表示,臺灣要邁入人權國家,必須積極監督落實這些國際審查的結論性意見。

身心障礙者權益方面,「去機構化」成為論壇重點。人權會委員王幼玲表示,過去臺灣對身心障礙者習慣過度「保護」,但是,《CRPD》更重視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參與、機會平等、融入社會,所以,從適當受教育、自主選擇的訓練、以及支援系統與社會共識,都非常需要政府、社區、家長一起努力。

性別平等方面,臺灣托育政策還有改善空間。示意圖/Photo by Gabe Pierce on Unsplash

7. 公益調查|2022 年亞洲公益指數:臺灣蟬聯亞洲最強,但「找人才」還是很難

為促進臺灣的公益進程,伊甸基金會社福總盟「政大第三部門研究中心」以及「政大 NPO-EMBA 平台」,在 12/8 共舉辦發表會,分享「2022 年亞洲公益指數」,並同辦論壇,探討 NPO 如何吸引人才。

2022 年亞洲公益指數(Doing Good Index,DGI)針對亞洲 17 個經濟體進行訪談及調查,結果顯示,疫情讓「收入差距」及「社會不平等」更嚴重,此外,投放給社會服務組織的資金持續下降,亞洲因此面臨非常嚴峻的疫後貧窮問題。而根據調查,社會組織最迫切的需求包含更多資金、數位化支持,以及建立合作關係。

不過,DGI 調查也指出,臺灣 3 度蟬聯 DGI「表現最佳」指標,在「監管機制」、「稅務及財務政策」、「生態系統」、「採購程序」4 大面向,臺灣都和新加坡共同名列亞洲地區前段班,領先日韓港中及東南亞、南亞等其他十多國。然而,調查也發現,臺灣受訪團體普遍對「人才」感到擔憂,無論是招募、升級或留任,都面臨嚴峻的挑戰。

8. 永續環保|能源轉型如何兼顧公平?高碳排產業「基層工作者」也會受影響

邁向「淨零碳排」已經是國際主流趨勢,但減碳過程中,一些族群可能有所損失,如何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兼顧社會公平,也成為重要的議題。臺灣大學「風險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11 月進行「臺灣高碳排產業之公正轉型意識調查」,並在 12/14 公布調查結果。

而在減碳之下只能使用極少量的石油、煤和燃油,必然會對不少產業產生衝擊。臺大風險中心助理研究員王瑞庚說,不同產業內「高度擔憂工作受影響」的受訪者比例依序為:陸上運輸業(36.2%)、石化業(30.6%)、鋼鐵業(25.6%)、電力業(20.8%)、漁業(16.7%)。其中,「中間所得者」和「基層主管」,對油電價的影響尤為擔憂。

在減碳責任承擔部分,王瑞庚提到,57.7% 受訪者擔憂減碳責任轉嫁到員工。而中高階主管和負責人股東有 63.1% 比基層員工更擔憂責任轉嫁到員工。這意味著管理階層從經營實務上已經感受到減碳壓力可能轉嫁的問題。

臺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提到,政府應細緻辨識弱勢、中間所得和脆弱群體,進行嚴謹的衝擊影響評估。因為易受影響的脆弱群體,並不只限於弱勢群體,從調查可以發現,「中間所得者」和「基層主管」更擔憂,所以在高碳排、高耗電產業中,所得穩定但不夠高,卻又不能納入社會救濟範圍的群體,政府應特別留意。

「陸上運輸業」高度擔憂工作受能源轉型影響。示意圖/Photo by Chiang Henry on Unsplash

9. 兒少、性別、育兒|親子部落客體罰小孩,引發母職、育兒、體罰多重討論

時常在臉書分享親子教育跟美食的部落客「酪梨壽司」,與丈夫育有一對兄弟。12/11,酪梨壽司發文表示,二兒子阿梅近期凡事唱反調、鬧彆扭,她嘗試用育兒專家們建議的作法管教小孩,但並無效果,有天,兩兄弟起床後不斷吵鬧,讓她情緒崩潰,打了兄弟倆幾下屁股。

阿梅事後到學校表示:「因為我們玩窗簾,媽媽就打我們」,學校導師發現後,輔導室依規定通報社會局,社工於是登門拜訪。酪梨壽司表示,雖然導師非常友善、社工態度也很溫柔,她自己也明白這是法定通報機制,但她仍然感覺「自己是個被政府蓋章認證的零分媽媽」。而在社工拜訪後,她對孩子更為耐性,但孩子反而變本加厲。

這起事件引起社群媒體上多方面的討論,有人同理酪梨壽司育兒的困難、母職的艱辛,也有人批評體罰就是不對,也引發大批網友分享自己體罰的經歷,包括作家吳姍姍李屏瑤粉絲專頁「德州媽媽沒有崩潰」等都分享了自己的體罰經驗,或對體罰的感受。

10. 公民參與|新北市「社福參與式預算」成功,在國際大會上分享

長期推廣「參與式民主」的「參與式民主國際觀察組織」(IOPD)12/7 到 12/10 在法國舉辦年度大會。新北市從 2016 年起開始推動以「社會福利」為主題的參與式預算,至今共有 27 案獲得公民的票選入圍執行。這次年度大會中,新北市政府也與與國際分享新北市五股區成州、興珍等社區和協會的方案。

新北市成州社區,曾透過參與式預算舉辦「樂齡土風舞舞蹈班」,參加者包括銀髮族、新住民、單親媽媽等。興珍社區則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透過性平歌舞劇,推動反暴力和性別平等。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