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創新從面對問題開始,解決需求不斷試錯/創學程1:舊瓶就是能裝新酒

活動主題:《同學我有問題》2021 創學程第一場:舊瓶就是能裝新酒!
地點:空中相聚(Google Meet)
時間:2021 年 7 月 10 日(六)14:00-17:00
公益同窗:
陳彥翰/財團法人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陳蔓嫻/裕隆集團總管理處公共事務部經理
劉美淑/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處長
主辦單位: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協辦好同窗:蘆葦女力公益信託社會福利基金

「創新」是什麼?為期一年共 3 場的「創學程」活動由 Right Plus 多多益善舉辦,第一場在疫情中於線上展開,邀請了 3 位講者── 臺東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彥翰、裕隆集團總管理處公共事務部經理陳蔓嫻,以及屏東縣社會處處長劉美淑,與參加者以「公益同窗」互稱,透過分享與提問交流公益實作的所見所聞。

一如活動名稱「舊瓶就是能裝新酒」,強調「創新」並不一定要無中生有,也並非得從頭開始打造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方案,活動中也可以看見,從企業、公部門到民間團體的嘗試,無不說明了成功的創新也可以從「發現問題」開始,進而調整或優化日常的工作流程,創造意想不到的結果與解方。

「捐服務不捐車」,老牌國產車解決偏鄉「行的困難」

位於臺東南迴地區的大武、達仁、太麻里與金鋒 4 鄉幅員遼闊、地廣人稀,住在這裡的 2 萬多人因為沿途缺乏醫院,加上人口流失與高齡化,交通資源稀缺。

在臺灣創立 60 多年的裕隆汽車也觀察到高齡化的趨勢與需求,看見南迴的困境,本就關注相關議題的裕隆也從企業角度思考:如何從企業社會責任(CSR)到企業社會創新(CSI)投入資源到南迴,為各方帶來效益?「我們很想做事,一般人可能會想,既然我們是汽車品牌,不如就捐車給南迴吧,讓他們可以用車接送需要的人。」

陳蔓嫻以豐富的經驗說明:「但一輛車背後的隱形成本包括油資、駕駛薪資、保養等都相當可觀,是地方難以長久負荷的『重資產』,且南迴地形狹長寬廣,一臺車一天的效益可能就接送一趟,非常有限。顯然這件事絕非單純捐車可以解決。」

圖/Right Plus 多多益善

於是,裕隆轉念從在地的網絡切入,將南迴的人與組織,以及裕隆本身的水平價值鏈,包括車輛租賃、維護、保險、線上服務體系等納入思維,確認資源不會重疊且地方擁有足夠的能量承載後,創造出「捐服務不捐車」的嶄新模式,投入「帶有服務的 5 輛福祉車」到南迴,讓南迴以「訂閱制」的方式用車,也讓地方能以「最適規模」管理服務。(參考:【南迴不難回】企業與公益創新雙贏,為全臺原鄉提供全新想像

除了車輛維修與保養,裕隆還導入智慧 App,讓在地 NPO「南迴協會」得以科技方式派車、出車、掌握車次與趟次,確保出行的安全與服務品質,也減少營運的人力負擔;並打破以往相關服務只能就醫、就學、就業的出車限制,提供點到點的彈性接送與共乘,將服務效益最大化。

此外,裕隆更協助培力一群在地義務駕駛,提供車輛操作、急救、科技系統等培訓,讓了解當地路況的駕駛們能服務自己的同鄉,彼此信賴實踐「老老照顧」,也同時創造就業機會。營運至今不滿 2 年,服務總里程已超過 48 萬公里,相當於繞行臺灣 400 多圈,且服務會員達 400 多人,「代表有 400 多個家庭,他們的生活因此獲得改善。」陳蔓嫻說。

農業大縣社會處「帶頭玩樂」,老少開心、家長安心

高齡化社會的另一端,伴隨的往往是少子女化。臺灣生育率長年低落,多數縣市為了鼓勵生育,廣泛發放生育津貼,唯獨屏東只針對需求相對急迫的中低收入戶家庭發放。

「屏東沒有齊頭式的發津貼,一來是因為屏東的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財政相對困難;二來是如果津貼只在孩子發展單一階段給予,就太小看家庭扶養小孩的壓力了。」社工出身的劉美淑,在屏東看見的是,生養困難一部分來自長遠的照顧需求未獲滿足。

於是,劉美淑在縣長的支持下,轉而將經費用在全臺第一座由社會處籌備建置的共融遊戲場,並北上向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學習,舉辦兒童參與式工作坊,廣納兒少、家長等使用者的想法與經驗,再請設計師規畫,引進國外符合兒童身體發展的遊具,並將孩子們的紙上願望如巨型花灑、多功能溜滑梯等付諸實現,打造全齡皆可使用的和平共融公園。(參考:【好好玩 2】國境之南的暖陽與歡笑:微薄補貼父母,不如投資孩子的玩伴

圖/Right Plus 多多益善

有次工作坊結束後,一位媽媽拿著一隻童趣的長頸鹿走過來:「那位媽媽跟我說,她的孩子沒辦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拿起麥克風表達心中對遊戲場的想望,因為她的孩子是自閉症兒童。」劉美淑說:「這長頸鹿是她陪著她的孩子做的,那是孩子心中對遊具的想像,她希望我們能將自閉孩子的需求,也放到遊戲場中。」

那隻長頸鹿沒有化為遊具,卻成為社會處團隊最重要的提醒。他們開始在後來加辦的工作坊中邀請身心障礙家庭、早期療育老師、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師等,納入更多孩子的想法,最後也在公園中設置自閉症孩子也適合遊玩的聲音裝置:「我們不希望蓋出來的遊戲場,讓身心障礙兒童變成只能看別人玩的路人。」劉美淑說。

在那之後,社會處又看見特公盟在推動兒童街道遊戲,想著也可以效法學習,使用常見的「鬆散素材」,像是紙箱、泥巴、輪胎、樹枝等,跟孩子一起創造不同的玩法。

說起過往社會處舉辦的親子活動,劉美淑說,籌備活動不僅曠日廢時、耗費鉅額成本、社工累成一片,還不一定留得住人(服務對象),但試辦街道自由遊戲的成果,許多家庭參與非常熱絡、老少都玩到不想離開。好玩又活潑的自由遊戲還為「人與人的關係」創造了自然連結的場域。(參考:【好好玩 3】當「玩」成為關係的媒介:從服務社會的工作,到進入社區的遊戲

「社會工作在意的永遠是人,無論是社會福利、照顧工作、公園工程都好,只要把人放在最前面,做出來的服務就能貼近民眾。」對於外界驚艷、老小都照顧到的遊戲場成果,劉美淑下了一個溫柔的註解。

以照顧為目的的產業育成,命師與業師相輔相成

同樣關注偏鄉孩子的未來、以照顧孩子為前提的陳彥翰,則一直都以臺東「孩子的書屋」為基地,為不同階段的孩子提供需要的陪伴與服務。陳彥翰是 22 年前書屋第一代的大孩子,2018 年,他回到臺東,從孩子的書屋創辦人、爸爸陳俊朗手上接下產業育成的重擔。

從咖啡、烘焙、餐飲、木工等技職培力,再到經營咖啡廳「黑孩子黑咖啡」、自產自銷農產品,這些陳彥翰口中的「社會化陪伴」,為的是在書屋接受照顧長大後必須為生計打拚,卻又在主流競爭職場中被打擊的孩子,也為在地社區的需求而創造。

圖/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對陳彥翰來說,學會賺錢養活自己很重要,但每個孩子的生命歷程,以及獨特的樣貌更不能割捨:「我們希望從產業、文化與教育出發,不希望孩子的本質受到扭曲。也希望透過以照顧為目的的產業振興社區,甚至期待未來書屋可以退場,讓社區自己照顧自己。」

陳彥翰表示,書屋將熟悉產業模式的外部專業「業師」引入陪伴系統,進行產業人才的培育,有別於書屋慣常的感性、容忍與大量陪伴的方式,業師明快的工作節奏,帶入商業市場的觀察,扎實養成孩子們的工作感與能力。(參考:陳爸留給孩子們最珍貴的禮物:團結包容,在資本社會中逆向行駛、打造多元選擇/孩子的書屋週年追蹤(下)

另一方面,書屋也安排熟悉孩子成長歷程與特質的書屋夥伴、當地耆老、老師等成為「命師」,與業師密切搭配,在孩子的培訓過程中因材施教的給予提點與身心關懷,讓每個孩子都能適性發展。

陳彥翰進一步解釋,書屋嘗試「業師 X 命師」的培育模式後發現,產業現場最多只能有 3 成是接受產業育成培力的工作者,另外 7 成必須是一般職場的正職人員:「不管是書屋的農業組、烘焙組還是餐飲門市都是如此,才能達到獲利與照顧的平衡,否則既難以獲利也達不到育成效果,每個人都弄得灰頭土臉離開,只會進入惡性循環。」

從 CSR 報告主動出擊,創造 NPO 與企業合作機會

最後,陳彥翰以互學的公益同窗角色,向陳蔓嫻發問:「書屋一直以來與民眾有較多連結,反而跟企業、政府還沒有直接合作,想請問 NPO 與企業的組織結構、習慣的語言都很不同,若想要提出方案合作邀請時,怎麼樣可以了解對方的需求,達到對話跟合作的效果?」

作為企業代表,陳蔓嫻表示,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在治理方面都必須執行 CSR,並提出年度報告,NPO 可以從企業網站公開的 CSR 報告中的指標項目了解企業需求,如社會參與、環境永續等,並回頭檢視哪些項目與自家組織的理念相符,藉此提案說服企業:「我們可以讓你的 CSR 面向更完整」。

此外,陳蔓嫻補充,許多大公司有豐富的 CSR 執行經驗,已完成的面向也很多元,這時「怎麼做出差異化」就可能是「破口」。例如裕隆選擇偏鄉的交通服務,就是想做出差異;或者有些公司偏好透過單純的贊助執行 CSR,如果組織剛好需要贊助,那彼此就會很適合。

Right Plus 【重磅專題,南迴不難回】紀錄短片。影片攝影 & 製作/66 號工具人

善盡天良【後臺人生 EP5】整個城市都是我的遊戲場!


延伸閱讀:
1. Right Plus 專題【南迴不難回】
2. Right Plus 專題【孩子的書屋與陳爸的遺愛】
3. Right Plus 專題【好好玩:整個城市都是遊戲場!】
4. Right Plus 專題【借鏡 CSR:企業與 NPO 如何雙贏?】


首圖/創學程活動大合照;Right Plus 多多益善拍攝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黃愉婷
黃愉婷

曾任資深社會學學徒,也曾經當過研究論文的逃兵,沒寫完的 10 多萬字,正慢慢的寫進報導故事裡,不得不相信「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文章: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