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玩 3】當「玩」成為關係的媒介:從服務社會的工作,到進入社區的遊戲

編按:本專題由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與關注社會工作發展的蘆葦女力部分支持,Right Plus 多多益善獨立完成報導。

今年 10-11 月,屏東縣社會處社工科連續舉辦 4 場「孩子王培力工作坊」,培力整個屏東縣 7 區家庭福利服務中心共 320 位社工與志工,成為引領孩子玩遊戲的「孩子王」,並於 12 月 19 日由 7 區合辦「大手牽小手,作伙來𨑨迌/兒童遊戲權親子共融活動」。

社工是這場活動得以順利落幕的靈魂人物,「這群社工,包括處長與督導們都早已蓄勢待發,也非常積極,如果不跳下來幫忙,我會感到愧疚。」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的召集人兼理事長林亞玫,同時也是工作坊講師之一,回想起受邀過程,滿是對社工們的敬佩。

「社工們強烈且主動學習的欲望,讓我在每一場的工作坊都更戰戰兢兢。」林亞玫說,所有的創新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社工當然也是:「培力社工的過程中,我也要把他們當作孩子,給他們學習跟試錯的空間,讓他們先模仿我講的、拆解我示範的內容,再一步步做出屬於自己的遊戲。」

公部門帶頭突破硬體思維,打造城市遊戲場

其實,帶領孩子王工作坊、與孩子們一起自由遊戲,林亞玫顯然已經身經百戰,然而,與社工們一起工作、創造遊戲,挖掘社會工作與遊戲的連結,對林亞玫而言,絕對是初體驗。

「由公部門培養人帶頭玩遊戲,這還是第一次!」林亞玫表示,特公盟過去也曾與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合作,「不過體育局的出發點是『促進健康』,推展的方向傾向於硬體式的遊戲場改造;但這件事情由社會處來做,就不太一樣了。」

特公盟召集人兼理事長林亞玫擔任屏東社會處「孩子王培力工作坊」講師,和社工們一起創造遊戲。攝影/黃愉婷

「社會處最珍貴的資產就是社工,他們反而更懂得將資源投注在『人』上面。」有別於硬體設備,人會流動、有彈性和想法,遊戲若為人所用,便可以成為建立關係的工具,一如為為設計負責人龔紋莎所說:「遊戲是空間、人與關係的媒介。」

屏東縣家庭福利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家庭中心」)的社工,平時必須完成許多工作項目,如個案保護、家暴防治、社區關係經營等,週末還得常常辦理活動,拉近與社區、個案的距離,「遊戲可以讓所有的事情同時發生,這樣一來,既節省了時間與人力,組織也能創造出創新的工作方法。」龔紋莎說。

「以往為了更靠近社區民眾,總是要辦理『充滿誘因』的活動。」潮州區家庭中心社工督導陳麗娟說,家庭中心若要籌辦大型活動,不只要搭建舞臺、請人來表演、入口處設立吸睛拱門,還要給予參與者紅利,不是發放獎品就是餐盒,一次辦下來總是既燒腦又燒錢,常常一舉耗掉 20 幾萬,人也只是匆匆停留幾分鐘,或拿完好處就走了。

「可是現在,只要一發出自由遊戲、街道遊戲的消息,報名額度總是一下子就爆滿,當天還能看到許多家庭帶著孩子從頭玩到尾,捨不得離開,還會說下次也要來玩。」內埔區家庭中心社工督導鍾玉崑說,2019 年 7 月,內埔也曾封街辦理街道遊戲,800 個孩子、家長在 6 個遊戲區域中盡情奔跑、跳躍,畫面盡是溫馨。

遊戲創造人與人、人與空間的連結。攝影/黃愉婷

不一樣的社會工作,撐出陪伴的空間

擁有 12 年社工經驗的龔妍儒是家庭中心的兒童保護社工,社區的孩子若遭受不當管教、毆打虐待、可能危及生命等對待,或是主要照顧者入監服刑,不能再提供適當的照顧時,龔妍儒便需要介入關懷、家訪,必要時安排寄養,並且以「讓孩子回到原生家庭生活」為目標,為案主提供服務與陪伴。

12 月 19 日當天,龔妍儒邀請了正在接受寄養的兒童案主、他的寄養家庭和原生家庭一起到活動現場玩,也當作一次會面紀錄。

「以前到了會客時間,受保護的孩子會在社工的陪同下,與原生父母在家庭中心的會客室見面,通常父母會帶著孩子喜歡的餅乾水果前來。」然而,原本多半溝通不良的關係,怎麼會到了會客室就熱絡起來呢?「雙方往往噓寒問暖幾句就沒話講了,這時社工就要想辦法穿針引線。」龔妍儒說。

「但是到了遊戲現場,孩子一邊玩,雙方的心情也比較不那麼緊繃,對話也能自然而然的發生。」龔妍儒舉例,當天有一對(孩子的原生家庭)家長比較木訥,她發現後便主動上前引導爸爸,問他:「要不要幫孩子調顏色?」家長不僅能在遊戲中和孩子一起卸下心防,甚至能慢慢練習更適合彼此的互動模式。

12 月 19 日,上百名孩子與家長一起在屏東圖書館前的草地盡情的玩。攝影/葉靜倫

「一個家庭需要社工介入時,通常代表他們正面臨著一些議題。」陳麗娟說,以往入家服務,受制於家訪的形式,很難看見家庭成員真實的互動模式,「但是引入兒童遊戲場後,在遊戲這種相對緩和的公開場域裡,我們比較能看到細緻的互動,包括孩子怎麼跟其他孩子玩、家長怎麼回應、孩子怎麼對家長表達需求等。」

藉由這些觀察,社工也許能從中發現家庭關係不和諧、不平衡的蛛絲馬跡,並適當的給予建議和輔導,「遊戲之後,我們會找家長來聊一聊,和他一起面對可能需要修正的問題,或是詢問他有沒有從其他家庭的互動中看見差異,激發他改變或調整的動機。」

陳麗娟說,這樣一來,比起過往指教意味較為濃厚的方式,給予家長更多的思考空間,家長也比較不會對社工產生戒心。

此外,遊戲也創造了讓陪伴者相遇的空間,「在遊戲場,你可以看見不同家庭對待孩子的方式有所差異,來到這裡的家長,也會藉此思考並對照自己與孩子的關係。」

潮州區社工督導林妍廷說,過往他們也曾辦過以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為主的遊戲活動,在場的家長因為有著類似處境,便可以互相分享育兒經驗、分擔育兒難題,成為彼此的盟友,甚至為彼此連結需要的資源,形成網絡。

攝影/黃愉婷

體制內創新大不易:試錯的空間、小規模嘗試與滾動式修正

從共融公園遊戲場到街頭巷尾都可玩的城市,屏東仰賴的是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上層的支持很重要,屏東社會處帶頭做,給予底下一線社工試錯的空間,他們才敢不斷嘗試跟爭取。」

龔紋紗表示,創新方法要打進體制內實屬不易,通常都是有人看見了機會、想解決某些問題,而從小規模開始嘗試,然後發現新的問題、再調整,漸漸看見成效後,才能被體制接納。

未來,屏東街頭將持續發生一場場由「社工孩子王」帶領的自由遊戲小革命,如同衛星一般,串連起屏東的遊戲網絡,讓遊戲回到街道,讓孩子回到社區。


善盡天良【後臺人生 EP5】整個城市都是我的遊戲場!


延伸看更多【好好玩】:
【好好玩 1】一萬個小孩搶一座鞦韆?發動遍地開花的遊戲革命,讓孩子及早被社會溫柔承接
【好好玩 2】國境之南的暖陽與歡笑:微薄補貼父母,不如投資孩子的玩伴


首圖/Right Plus 攝影;林俐製圖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黃愉婷
黃愉婷

曾任資深社會學學徒,也曾經當過研究論文的逃兵,沒寫完的 10 多萬字,正慢慢的寫進報導故事裡,不得不相信「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文章: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