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虧一簣!兒童新娘人數 30 年來首度急升,全球女孩生存警報亮紅燈/《2020 年全球少女報告》

2020 年,適逢多國推動性別平等和女性人權的《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Beijing Declaration & Platform for Action)25 週年,全球女孩的健康及受教權原本逐漸改善,然而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女孩們的未來面臨嚴重威脅

對此,國際非營利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發布《2020 年全球少女報告》,剖析疫情對性別平等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並提出 5 大呼籲,盼各國重視女童、少女們的惡劣處境,終止暴力循環。

30 年來第一次!全球女孩童婚威脅不減反增

早在疫情肆虐前,全球每年已有約 1200 萬宗童婚,其中 200 萬名女童在 15 歲前就被迫出嫁。

無數研究已指出,兒童新娘(通常自 12 歲開始)比起同齡的未婚者更容易感染 HIV,教育程度也較低(96% 的童婚女孩被迫輟學),她們通常也跟丈夫的年齡差距較大,導致權力失衡,容易被伴侶虐待、強暴、毆打。

來自尼泊爾的少女 Sita 在 13 歲時結婚,拍攝此圖時已懷孕 6 個月。圖/Save the Children US

然而,救助兒童會調查顯示,疫情爆發後衝擊經濟,再加上各國實施禁足及封城令,已使更多貧困地區的父母失業,進而賣掉女兒以換取金錢或食物,面臨童婚風險的女孩人數預計將增至 250 萬名,升幅為 30 年來最高

由此而衍生的是,少女懷孕和輟學率預計也將攀升。光是今年,已有多達 100 萬名女孩面臨懷孕風險。過早懷孕造成她們永久性的生理傷害,使她們身體虛弱,懷孕生產期間的併發症,更是全球 15 歲至 19 歲少女死亡的主因。

童婚不只侵害健康與基本人權也會導致嚴重的精神與心理疾病,容易罹患憂鬱症,產生自傷行為或輕生。少女們也常被迫生出超過其養育能力的小孩數量,由此更沒有時間賺取收入,陷入貧窮循環

目前 10 個童婚率最高的國家中,便有 9 個被視為脆弱國家,這些地方在遭遇戰爭、洪水、乾旱、地震或疾病爆發等問題後,引發人道危機,女孩在學校關閉停課、家庭失去收入和食物來源、法律與社會秩序崩潰、難以獲得醫療保健服務等情況下,童婚威脅加劇。

其中,鄰近臺灣的南亞成為今年的「童婚重災區」,預計約有 20 萬名女童遭遇童婚,其次是西非、中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少女懷孕風險最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非及西非,共計約 30 萬名。報告甚至直指相關數據可能被低估,背後可能有更多未被列入個案。

過去 25 年,世上共有 7860 萬宗女童結婚個案被阻止,童婚趨勢早在疫情升溫前已被減緩,如今疫情已讓過去多年來眾人努力的心血倒退;另一方面,此前在全球每 10 位女童中,就有 1 位曾遭現任或前任男友/丈夫強暴或性暴力,如今疫情爆發,多方研究早已指出,全世界的性別與家庭暴力個案都急速攀升。

除了童婚陋習,聯合國估計,疫情也將導致未來 10 年會增加 200 萬宗女性割禮個案,也就是基於非醫療理由,割除女性一部分或全部生殖器的行為,當中大部分是 14 歲以下的女孩。

女孩沒飯吃、失學當童工、性剝削風險提高

另一方面,報告也指出,和 1995 年比較,全球少女的生存權終於獲得顯著進展,如今女嬰出生後能存活到 5 歲以上的可能性已是 25 年前的 2 倍,但在健康和營養方面的進步仍不平衡,每年有數十萬女孩無法接受和男孩同等的醫療資源而死亡。

在疫情衝擊下,女孩們的未來更加面臨威脅。由於幼童不太會出現嚴重的肺炎症狀,因此疫情對少女們帶來的最大影響,在於獲得其他保健服務與防疫資源的機會大減,並且在疫情加劇貧困、家暴、性剝削等狀況下,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住在剛果共和國的米歇爾和她一歲的妹妹格洛麗亞,兩人在疫情爆發後,一日只有一餐可以吃。圖/Save the Children US

報告估計,到今年底,疫情將讓 1.3 億人缺乏足夠的食物,每天多達 1.2 萬人死於飢餓,導致 1000 多萬名兒童嚴重營養不良。而在性別不平等的家庭環境下,女孩往往會是最後一個獲得糧食的家庭成員,甚至無法分配到食物。

教育方面,疫情已帶來無法挽回的改變,世界面臨教育危機,16 億名學生被迫中斷學習,女孩們更面臨長期停課── 按照過往經驗,多數女孩失學後便難以重返校園。今年初,全球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本是過去 25 年來進步最大的項目,如今卻在疫情下功虧一簣。

特別是在貧困地區的脆弱群體中,經濟困境讓許多少女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家人要求女孩必須養家餬口,不只在外面當童工,回家還要照顧家庭、負責許多雜務,形同無償勞動。這種「雙重職責」讓女孩們更難將時間分配在娛樂和學習上。

研究指出,孩子每週做超過 21 小時的家務,會產生負面影響;但每週做超過 45 小時家務的孩子中,就有 2/3 是女孩,在疫情下此問題更顯嚴峻。

即使教育對少女相當重要,可以成為一個國家改善其經濟及女性生活的最佳投資,然而如今,受疫情影響的女孩無法重新回到教室學習,在承擔沉重生計或被家人賣掉賺取收入的處境下,受剝削風險提高,同時也嚴重影響女孩們的心理健康。

過去 25 年來原已下降的女孩失學率,在疫情肆虐下停擺。圖/《2020 年全球少女報告

5 大呼籲,讓女孩們擁有更多選擇

針對少女的不平等待遇,救助兒童會提出 5 項呼籲,要求各國政府和少女及民間社會合作,落實女童與婦女平權。

一、喚起女孩的聲音

支持少女在安全、安心的情況下,有意識地參與所有公共決策,使她們能夠更有效表達意見,包括在《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及《世代平等計畫》(Generation Equality)等相關決策和問責程序上,以少女為首要考量因素。

二、採取行動解決持續發生的性別暴力

確認兒少保護工作者和性別暴力防治人員提供的基本服務是否適當,並加強保護制度。將疫情期間,聯合國祕書長終止全球家庭暴力的呼籲納入應對措施,並繼續實施性別平等計畫,改變導致性別暴力的根本原因。

三、修法改革不良的性別規範

透過法律改革,終止童婚、支援已婚女童,以實踐女性權利;與社區合作建立支援網絡,推行涵蓋全國的衛生和教育等相關計畫。

四、有效投注並分配資源

投放新的資源在女孩身上,而非只是重組原有資源;防止疫情對女童造成的負面影響,以推進性別平權的進程,帶來長遠的改變。

五、有效收集性別數據

更完善的收集每位女孩的數據,特別是那些在人道危機下、落在最邊緣的脆弱女孩們。其中包括按性別、年齡和身心障礙分類的數據,並對此進行分析,例如性別和其他身分(如階級、種族或障礙類別等)如何影響女孩權益,同時確保現有的童婚數據庫愈加完善。(參考:現在就開始!收集有效完整的「性別數據」

一位住在約旦難民營的 14 歲敘利雅女孩瑪亞,因疫情中斷學業已久,寫下她對童婚的困惑感受。圖/《2020 年全球少女報告

為時不晚、馬上行動

2020 年國際婦女節時,16 歲的黎巴嫩女孩拉嘉德(Raghad)說道:「我從來就搞不懂男人和女人之間,或男孩和女孩之間為什麼會有歧視。我們真的需要一個沒有女孩受過教育、在她們年輕時就被迫結婚的社會嗎?平等不應是種侮辱,而應能顯示社會正在堅實的基礎上運作。」

疫情對全球健康、經濟和人權帶來災難性的危機,也讓少女們的健康及受教權倒退,在性平、女性賦權等相關工作進展上也不斷受阻。不過,救助兒童會認為,若各國能即早意識情況嚴重、採取行動,進行更多持續性的改革及投資,便為時不晚,將能幫助女孩建立更美好的未來。


延伸閱讀:
1. 《2020 年全球少女報告
2. 現在就開始!收集有效完整的「性別數據」,邁向性別平權/「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3. 疫情中性別暴力升級,通報量卻大減?資訊被阻斷通訊被掌握,走不出家門的女性們
4.【人權星期三】防疫、經濟、照護等多重壓力,讓家庭成為醞釀暴力的壓力鍋
5. 當防疫成為性別議題:站在抗防最前線、扛起照護重擔的女性們
6. 【人權星期三】將孩子視為對話主體,讓學生參與公共事務!/認識兒童權利公約


首圖來源/Save the Children US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曾玉婷
曾玉婷

Right Plus 特約記者,文字工作者。喜歡書寫和音樂。志向是真誠對待生活中的每個枝微末節。最近經常會想起:「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

文章: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