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安網不只是衛福部的事!」新制經費爆增卻脫離實務,立委籲行政院強化跨部會整合,莫再一意孤行

每當發生重大社會案件,「社會安全網」就會一再被提及,彷彿能解決所有問題,被專家戲稱為「天羅地網」,但它真的能滿足所有期待嗎?

隨著社安網 1.0 計畫即將在本月底落幕,行政院也即將在近期核定社安網 2.0 計畫,但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昨日(23)召開記者會指出,社安網 2.0 經費雖從 1.0 的 70 億元增加到 252 億元,擬定過程卻缺乏與第一線人員溝通,甚至有部分已上路的配套政策非常脫離實務現場。

經費爆增 3 倍多,究竟準備花到哪?

王婉諭表示,社安網在 1.0 時就熱衷於追求積效數字(如舉辦場次、服務人次、補充人力等),卻沒看到實務工作者真實面對的現場,反變相將壓力與責任轉嫁基層社工,早已為人垢病。然而,2.0 竟又看到像「只增加多少處中心、增加多少位人力,但不清楚這些中心的功能與執掌」等規畫。

她舉例,如今各縣市的心衛中心,服務內容都不太一樣,實在很奇怪。若要用心衛中心來撐起(部分)社會安全網,那心衛中心的功能與職掌、人力應該要有「清楚的定義」,才有機會發揮安全網的功能。現在經費又爆增 3 倍多,應該要能真正發揮效益,而不是宣示性的編了錢、設了點、增加人力就了事。

立委王婉諭。圖/王婉諭提供

王婉諭也強調,社安網 1.0 一再宣稱「以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提供整合式的服務。然而,日前臺南一名年邁母親因長期照顧壓力,持刀砍殺患有思覺失調症的女兒,再次顯示精障家屬的壓力與煎熬長期未得緩解,顯見 1.0 的以「家庭」為中心並未真正獲得中央重視

若從社區層面來說,社安網 2.0 雖有規畫精神障礙者社區式服務據點,但精障家庭需要的社區支持其實早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及相關子法中規範,重點是主管機關並未積極落實,諸如「社區居住」、「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及「照顧者專線」等社區資源,都是精障者在疾病治療之外亟需的佈建,才能減緩日常照顧的負荷。

2.0 本末倒置、漠視前線聲音,恐導致高流動率惡化

針對前述提及,部分社安網 2.0 的配套政策已開始實行,卻讓第一線工作者感到施行困難,自殺與社區關懷前訪視員朱世宏表示,社安網 1.0 大量進用心理衛生社工人力,卻未建置心衛社工需要的督導與行政分工機制,導致計畫期間各縣市總計 57 名心衛社工離職,平均在職期間僅 7 個月,流動率居高不下。

而如今,社安網 2.0 更加本末倒置,進一步要求心衛社工擴大承接有自殺傾向的精神疾患者與極度脆弱或高風險的個案。然而,實務經驗早已指出,企圖自殺者、精神疾患、家暴相對人等群體的樣貌大相逕庭,需要的服務方式截然不同,理應由更多人力跨專業服務,不應由單一工作者全部承擔。

朱世宏表示,衛福部的社安網 2.0 與實務流程脫節,本末倒置。圖/王婉諭提供

此外,衛服部在 2.0 中推出自殺個案通報新制,也再度與實務流程脫節。新制要求「要訪視到本人才算開案(開始服務)」、「第一個月密集訪視 4 次」,但從服務經驗顯示,自殺通報個案不見得有精神疾病確診,也可能源自日常爭吵或衝動自傷行為。

然而,個案一旦被通報就要被訪視,同時卻又有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所以很多人會拒絕訪視,成為「非自願性」個案。這類型的個案需要大量時間來取得信任感,但新制過高的訪視頻率要求,已忽略服務的特殊性。

朱世宏解釋,很多人本來就拒訪了,還要每個月被打擾 4 次,只會讓關係更糟、被認為是擾民,甚至曾有一線工作者被個案提告,認為自己的個資被隨便流出,或被頻繁打擾生活。

他指出,社安網 2.0 草率的政策變更,將造成流動率已很高的現有工作者如心衛社工、自殺關懷訪視員、社區關懷訪視員等專業人力超出負荷、導致更大量的離職。

社安「網」不可能由單一專業或部門獨撐大局

王婉諭今日(24)亦針對「跨部會合作」再次強調,從衛福部昨日針對記者會做出的回應,以及行政院祕書長李孟諺「衛福部應『歸零思考』、謙卑面對」的說法,皆可見行政部門至今仍不知道社會安全網問題出在哪裡。

圖/取自王婉諭粉專

她指出,「社安網計畫」既然已經由(林萬億)「政委」主責,就代表必須要「跨部會合作」,是屬於「各」部門共同的責任。她質問:「難道法務部、內政部、司法院沒有任何責任嗎?就是因為政院一味將社安網限縮在『社工人力』、『社會福利』範籌,才讓這個破網始終無法補上,每每只等到重大事件發生後,才來檢討哪裡出了錯。」

王婉諭強調,行政院若不及早進行「跨部會」溝通與合作,社安網將永遠無法發揮實質作用。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楊添圍則說,很多人以為個案或社會議題,都可以靠社安網解決,彷彿社安網是「天羅地網」。但政府應該要先釐清,社安網是要「以支持為主,還是追蹤輔導,甚至做到社區監督介入」?雖然這些項目並非互斥,但不應全部轉嫁在服務的社工身上。

楊添圍亦針對前陣子熱議的司法精神病院爭論指出,觸法的精神病人從最初受監護處分的分流分級,到回歸社區,都需要法務部、衛福部等包含社政、警政及民政單位的配合,才能讓一線社工安心、安全的進行工作。否則,即使隔離與治療暫時發揮功效,但由於病人本身的慢性精神病性質,加上家庭與社會支持薄弱,回到社區仍然無法減少再犯風險,更別說要如何復歸社會。

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楊添圍。攝影/何宇軒

他亦提醒,若未來監護處分修法走向(監護時間)不定期,恐怕也將導致受監護處分者被安置在精神醫療院所的時間更長。他憂心司法精神病院設立後,精神疾病犯罪者將成為一群被社會遺忘的人。

楊添圍重申,從明定權責單位、跨部會合作、分級分流處遇(因應輔導計畫)到社區轉銜,並進一步規畫「以司法為主的社區強制治療」,都比規畫司法精神病院本身更重要。

新制欠缺基層聲音、考慮不周,卻將匆促上路

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孟秀表示,目前看到監護處分修法朝向延長監護期間,但監護措施涉及人身限制與自由權,如果不分情節一律延長監護處分,無故剝奪人民權利,不符人性尊嚴。

她亦強調,在限制人身自由時,必須符合法律保留原則及憲法第 23 條的規範,但目前制度上看不出檢驗機制與配套,如果人們想像的社安網,就是把精障者長期監禁起來,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此外,大法官在今年 11 月 3 日已針對性侵害受刑人的刑後強制治療釋憲案,進行言詞辯論,日後出爐的釋憲結果也將影響監護處分的修法方向。陳孟秀質疑,社安網 2.0 在制定時有考慮到這件事嗎?如果政策無法跟上法律修正,這樣的政策能夠維持嗎?

陳孟秀呼籲,目前行政院除了開過幾場公聽會,相關的配套措施、財政、人力分工、權責分配都看不到,行政院等相關部會在政策成形過程中,應該向受衝擊的第一線人員做說明,制定出的社會安全網才能接受檢視、符合社會期待。

陳孟秀表示,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都必須符合法律保留原則以及憲法的規範。攝影/何宇軒

王婉諭亦補充,衛福部昨日在回應記者會的聲明中表示,監護處分將「依精神犯罪者的暴力風險程度,採分級、分流處遇」。但依實務經驗可見,監護處分並非只有「精神」犯罪者的「疾病治療」,其他智能障礙或發展性障礙者(如自閉症、語言障礙等),皆需社政單位協力提供教養處所及特教資源。

然而,現行制度卻把這些需要其他協助而非疾病治療的人,全部送進精神醫療院所,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她並點名法務部作為保安處分的指揮執行單位,應對不同個案情況有所認知,並編足所需經費,改善現行個案錯置無效處遇的問題。

王婉諭:呼籲行政院切莫一意孤行

另一方面,目前整個社安網 2.0 的規畫內容,對大眾都相當不透明。行政院雖宣稱還在草案階段,所以還不能公開,但王婉諭認為,一旦公告之後,政策內容和經費都編下去了,其實已經沒有機會做調整。

雖然行政院已經開了 4 場公聽會,會中有提到部分政策方向,例如要增加多少心衛中心、社區據點、增加多少人力等,但光是這些內容就已經產生爭議,被第一線工作者間認為無法執行,讓社工萌生退意。且除了資訊不公開,對於立法院能夠發揮的監督功能,王婉諭也認為實質上相當有限。

圖/行政院

她指出,因為計畫分散在各部會,252 億元的經費要花在哪裡、要做什麼,預算書不會細到每一筆都列出來,很難透過預算監督的方式緊盯。即使想在立法院召開聯席委員會來要求專案報告,也因為時代力量在立法院沒有任何召集委員席次而相當困難。

由於計畫已逐步在上路,王婉諭希望透過記者會與質詢呈現這些問題,並表示如果這些政策無人關注,就這樣執行了,恐怕將與社安網 1.0 一樣壓垮前線執行人力。


善盡天良【眾聲相 EP1】王婉諭:身為立委,那些我迫切想完成的事


延伸閱讀:
1. 王婉諭專欄/鐵路殺警案一週年,關於「監護處分」的 6 大建議
2. 王婉諭專欄/臺灣的社區精神照護出了什麼問題?
3. 王婉諭專欄/老是喊著要精神病人吃藥,醫療資源卻跟不上
4. Right Plus 專欄【王婉諭專欄】


首圖/王婉諭提供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何宇軒
何宇軒

Right Plus 特約記者。走過主流媒體與獨立媒體,也曾在 NGO 與國會助理間游走,盼能從全面的角度,在報導中呈現政策與議題。

文章: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