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者的距離-里長篇 1】「住山莊的歧視住別墅的,住別墅的歧視住大樓的」小區裡的日常,是大社會的縮影
首圖繪製/釀釀
編按:「關係者的距離」是 Right Plus 多多益善與「貧窮人的台北」合作的特輯。從去年的「貧窮人的台北系列報導」到今年初的「制度傷人」專題,我們持續關注貧窮的結構性成因,與貧窮者的多元樣貌。
今年的主題,是針對貧窮者身邊的「重要關係人」展開系列訪談。我們前後訪問了 15 人,包括老師、里長、警察與法官,每人深談 2.5 至 5.5 小時。每個受訪者雖不足以作為其自身職類的全體代表,仍可從中窺見跨領域的普遍思維。
這些重要關係人所做的決定與付出的努力,經常左右貧困者的人生── 如果家庭出狀況的孩子能遇到一個用心的老師,無依的長者能遇到願意協助的里長、精神障礙者能遇上懂得寬待的警察、貧弱的犯罪者能遇到願意在體制中理解他的法官,一切很可能變得不一樣。
重要關係人需要理解貧窮,也需要被社會理解。因為同理心的養成與行動的空間,都需要公眾支持。他們眼中的貧窮樣態也很不同,那使他們做出來的決定經常無法被眾人接受。但難以解釋的行動與真實的心聲,往往才是對話的起點。
(本專題由「貧窮人的台北」部分支持,Right Plus 獨立報導。所有內容皆經受訪者確認並未曲解原意,文中個案也已適當去識別化。如有雷同,純屬眾生百態)
「掃不乾淨沒關係,他只要願意爬出家門、願意來掃地,我會一直把這個工作機會留給他,這樣他才能靠自己的能力賺錢,才能過生活。」──萬華區青山里里長李昭成
萬華區青山里的里辦公室位於華西街旁,緊鄰萬華區消防大隊,假日尤其人聲鼎沸,這裡同時也是青山里里民服務處。里長李昭成從小就在青山里長大,已過花甲之年的他擔任里長至今已經邁入第 14 年,他幾乎每天都會進辦公室上班,即使不在辦公室,他的手機也一定 24 小時開通,就怕臨時有事相找的里民求助無門。
1982 年生的北投區溫泉里里長許智全出身中產階級家庭,是家裡第一個從政的成員。競選里長之前,許智全擔任過 6、7 年的議員助理,因為和鄰里居民越來越熟絡,對地方事務的處理也累積了一些經驗,不知不覺踏入里長職涯已經 14 年多了。
而 8 年級的郭書成和許多從政新生代一樣,因為受到 2014 年 318 學運的啟發而投身政治,他最在意自己土生土長的汐止區湖興里公共設施老舊,又缺乏友善長者的服務與環境,加上住戶和寵物互相爭地的情形時有所聞,郭書成期盼能透過政策改革來提升生活品質。轉眼當選里長後,穿梭在湖興里大街小巷的日子也來到第 3 年了。
里長由設籍里內的成年居民民選而生,是最親近地方、最「接地氣」的基層政治運作人物。里長和議員一樣,都有著傳達民意、為民服務的使命,不過因為不像議員有質詢的權利,在定位上更接近廣義的「公職人員」。
看不盡的人生百態
如同【關係者的距離-警察篇 1】中,前保安大隊警察 Dumas 所說的:「有些轄區的『先天體質』不太一樣」,「里」也是如此,每個里的地理條件、人口組成、居民特性都有些差異,這樣的差異,有時也影響著里長的工作內容與處事方式。
萬華發展得早,李昭成見過華西街不同時期的興衰起伏,自然也見過各色各樣的人在這裡流轉來去。聚集在龍山寺周邊的遊民、進駐地方已久的慈善團體、外地來做生意的攤販、慕名而來的觀光客、遊走在巷尾與公寓樓梯間的外籍「伊拉客」(性工作者)、蝸居老舊套房的單親家庭等,都是他眼中的人生百態。
對於貧窮,李昭成有自己的見解:「有的低收入獨居老人一個月可以領 2、3 萬元補助,付掉房租水電還有 2 萬多;有的大學畢業謀職,起薪也是 2 萬多元,一個不用工作、一個要工作,那誰才是真正的低收入戶?」
李昭成認為,貧窮是相對的,本就難以一言以蔽之:「有些外籍女人利用假結婚來臺灣做性交易(工作),有的紅牌一個月常有 20、30 萬收入,還因為撫養那些跟不同男人生的小孩,而可以擁有低收入戶資格,每月能領好幾萬的補助,這是貧窮嗎?」
李昭成帶點無奈的說:「貧窮有時與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有的人身上有一萬元,就可以過一個月;有的一萬元不滿足,要 2、3 萬才夠用,那到底怎樣才是貧窮?」
「我常認為現在的社福環境已經很好,在臺灣沒有人真的會被餓死。付不起學費,政府會協助;沒錢生病了也沒關係,我們知道了就會協助就醫並申請急難救助。所以貧不貧窮,還是要看一個人怎麼控制自己的消費。」
一連串的詰問背後,對李昭成來說,一個人有沒有自願成長、翻轉現況的意圖很重要:「有的拚命工作、住在小房間,也要努力讓生活達到一般水準;有的人好手好腳,卻寧願躺在公園醉生夢死,那是自甘墮落,哪是什麼不得已?」
李昭成心裡自有一把尺,來衡量同理的濃淡,並影響他伸出援手的意願:「如果我有方法跟資源,會幫助想要找工作、想要改善貧窮的人。那些賺到錢拿去喝酒、醉倒公園的,那我就不要了!而且喝酒怎麼工作?」
他舉例,青山里有位年紀頗大、患有嚴重病痛的里民,長期加入社會局以工代賑的行列,在社區中幫忙掃地、掙取收入,但也因為身體不好,他其實只能揮揮掃把,做到「形式上」的清潔。
對此,李昭成並不以為意:「掃不乾淨沒有關係,我也從來沒有說什麼。他只要願意爬出家門、願意來掃地,我會一直把這個工作機會留給他,這樣他才能靠自己的能力賺錢,才能過生活。」
貧窮的交織性:經濟、社交、健康環環相扣
相比於老萬華複雜的人生百態,北投的溫泉里居住著許多教職人員,社經地位多半較高、收入也相對穩定,許智全說,從政多年來,溫泉里的「問題」並不多,且里長的職責通常有 SOP 可以遵循,他能做的就是照顧好基礎建設。
「基本上我只要把可以做的做一做,像是路燈有亮、草有修剪、水溝不要淤積,或是完成前陣子預算剛通過的電纜電線地下化,大家(里民)生活起居穩定就好了。」
和許智全一同受訪的溫泉里里幹事張又豪(化名)屬於行政中立的公務人員,早上在區公所上班,下午則到里民辦公室擔任里長左右手,負責協助里內的行政工作,包括兵單發送、選舉時期的選務工作、政令宣導,還有低收入戶/獨居老人訪視、急難救助申請等。
張又豪補充:「其實需要協助的住戶當然還是會有,只是平常不一定看得出來,或是你看見的和實際狀況並不一樣。」像溫泉里約有 50 幾件低收個案,他們很多人沒有工作、也有部分是單親家庭;郭書成則觀察到,除了失業者、單親家庭,年輕人、外籍移工、外籍配偶也容易落入經濟貧窮。
而獨居的長輩,有的孩子在外地、無法貼身照顧,有的單身一人,無牽無掛,卻也無依無靠。郭書成也指出,由於湖興里大部分區域位於過去政商名流匯聚的「伯爵山莊社區」,住戶的經濟能力大多屬於中上階層。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繁華落盡,獨居在老舊大宅子裡的長者也不少,不僅膝下無子女,很多人年輕時不善經營人際關係,甚至也沒有什麼朋友。
張又豪還提到,社區裡也會有定期回診服藥的精神障礙者,平時看不出什麼異狀,卻因為季節交替時節容易失序而老是求職不順,收入也因此不穩定;有的則因為鄰居住戶對精障不了解、家人也不諳照顧技巧而通報里長,希望能安排強制送醫。
對郭書成而言,這些都屬於貧窮樣態的一環,且環環交織:「經濟貧窮容易導致居住環境惡劣,低社交的人缺乏照顧與支持,身心都容易陷入不健康的狀態,也很難有體力負荷工作、缺乏收入,落入惡性循環,且通常會越陷越深。」
小時候,家境小康的郭書成鮮少思考「貧窮是什麼」:「以前垃圾就丟到垃圾桶,不會想說背後是誰在收拾。」直到長大後家中生變,加上里長的經歷,他才慢慢長出對貧窮的關懷:「接受幫助很痛苦,我拉不下臉求助,會覺得自己很沒用。所以現在幫助有需要的人時,也會提醒自己必須同理對方的心情。」
張又豪也有類似的體悟。在考上里幹事之前,他認為貧窮是因為個人的不努力,才負擔不起食衣住行等生活所需,但走過一家一家的訪視,他有了不同的看法:「貧窮不全然是因為不努力,而是有時候努力了,好像也沒用。」
里內的日常,是赤裸的社會縮影
每日處理社區大小事的里長,在自己負責的小社會裡也能看到許多貧富間的衝突。張又豪便舉例:「公車站的街友,有人覺得他就是沒錢才得流浪,有人覺得他有礙觀瞻、影響市容,有人認為他佔用公共空間,有人則因為不認識,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危。」
而社區定期發放物資給低收入戶家庭或有需求的里民時,有些擔任志工的里民還會盯著搭乘計程車來領物資的人,露出不解的神情說:「有錢搭計程車,為什麼可以得到物資?」、「是不是明明過得很好,只是『假裝低收』?」
訪談過程中,郭書成也接了好幾通電話,忙著處理里內的停車糾紛,因為獨棟山莊的富戶嫌棄門口的車,影響了莊園風景與出入動線。郭書成嘆口氣說:「在我的里內,住山莊的會歧視住別墅的,住別墅的會歧視住大樓的。」
對於這樣的衝突,張又豪認為:「唯有親身接觸,才不會被既定印象綁架。」尤其是當了里幹事、看過一個又一個需要協助的對象後,再見到街友,張又豪如今會想的不是他到底努不努力,而是開始思考:「他為什麼不回家?」、「他在這邊會不會生病?」、「他可能需要什麼樣的協助?」、「我可以做些什麼?」
轉換思考模式的過程,也讓他更實際了解對方的處境,並找到可以介入協助的縫隙。(接下篇)
延伸【2020 貧窮人的台北】:
1. 【關係者的距離-里長篇 2】「破門救人很帥,但誰來付鎖匠錢?」從強制送醫到開鎖救人,小里長的大承擔
2. 【關係者的距離-警察篇 1】人民保母眼中的窮人:你選的,或社會選擇了你
3. 【關係者的距離-警察篇 2】「執勤的時候我只能當警察,當不了社工。」維護治安與同理心衝突嗎?
4. 【關係者的距離-老師篇 1】教育不只在課本裡,貧窮不只在餐桌上
5. 【關係者的距離-老師篇 2】誰是教育「豬隊友」?貧困家長也需要協助,但老師的後盾在哪裡?
6. 【關係者的距離-司法篇 1】讀書考試中狀元,判官們與貧窮最遙遠的距離
7. 【關係者的距離-司法篇 2】一個深刻的法官無法處理貧窮,但能讓犯罪不再蔓延
8. 【關係者的距離-司法篇 3】兒少貧窮何解?成年人若為孩子學會合作,將不必再和犯罪集團搶人
【2020 貧窮人的台北】活動資訊
║ 展覽 ║ 缺席者的發聲練習
脆弱家庭,非行少年,都市原住民,精神疾病經驗者,無家者,酒店工作者,街賣者,今日,缺席的人們開始摸索如何說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
◆ 免費入場
◆ 展期:2020/10/23(五)–11/05(四)
◆ 時間:平日 13:00-20:00、假日 11:00-20:00(週一休館)
◆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 175 號)
◆ 更多活動資訊請上【2020 貧窮人的台北】官網查詢
║ 團結之夜:百人群眾活動 ║
午間時刻,由各組織領路人帶著參與者進入社區、家戶、街頭進行訪談或體驗,並簡單書寫下身在其中的感受;到了晚間,參與者則帶著各自的學習經驗及群像紀錄前往晚會,在議題圈圈內相互交流,將故事共構出一幅貧窮人群像。
◆ 費用:600 元
◆ 馬上報名
║ 系列講座 ║
10/28(三)《非典型產業:酒店公關 x 民意代表》
10/30(五)《教育現場:輔導老師 x 社區社工》
11/03(二)《司法對話:司法官 x 非行少年、負債者、勞動者》
11/04(三)《面對執法:警察 x 街賣者、無家者、精神疾病經驗者》
◆ 時間:19:00-21:00
◆ 地點:南機再生聚落(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 364 巷 22 弄地下室)
◆ 費用:每一場次均為 200 元
◆ 馬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