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媒合」做到好也是種創新:Little Ones 一舉解決空屋危機與單親媽媽困境/「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編按:Right Plus 深信「創新」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日積月累的思維改變。今年因此在致力於社區工作、性別平權,重視社工專業與組織發展的蘆葦女力支持下,合作開啟了「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專欄。

本專欄每月將整理 1-2 篇國外 NGO 創新案例、汲取國際經驗,除了工具性的創造,更專注於創新的過程與社會性影響,以及對臺灣非營利組織的適用性與實用性。

一般人對於單親家庭常見的困境或許不陌生,但在「男人工作,女人持家」文化盛行的日本,單親媽媽的貧窮問題更嚴重。很多單親媽媽租不起房子,糟糕的生活環境進一步影響孩子的健康與發展。

不過,日本一個創立於 2008 年的 NPO「Little Ones」,長年協助翻修空屋、讓單親家庭入住。他們甚至在 2018 年榮獲「世界人居獎」(World Habitat Awards)金牌。這是英國老牌 NPO 「世界人居」(World Habitat)舉辦超過 30 年的全球獎項,鼓勵創新的社會居住解決方案。

圖/Little Ones

婚後便與社會脫節,離婚了還得獨自育兒

傳統文化仍然深深影響當代日本,根據《大西洋月刊》,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日本校區教授傑夫・金斯頓(Jeff Kingston)在著作中提到,大學學歷的女性中,有 77% 希望在離職育兒後重新找工作,但實際上只有 43% 的女性能重返職場。

相比之下,美國女性成功回到職場的比例是 73%,甚至有許多公司會給「家有主婦」的男性員工特別的獎勵。

日本女性因為育兒而普遍無法再工作,導致已婚男性與女性經濟實力差距過大,離婚的女性更往往已長時間和職場脫節,若是帶著孩子求職,還得面臨更難以想像的困境。

首先,日本的離婚女性很難得到足夠的撫養費。專長離婚訴訟的律師橘高真佐美(Masami Kittaka)表示,在日本的離婚文件上,「監護人」只允許填寫一個名字,日本官方沒有「共同監護」的概念。

「世界人居獎」的得獎說明中也指出,日本的離婚案件中,有 80% 由母親取得監護權,也由母親承擔養育孩子的重擔。橘高則解釋,雖然媽媽可以提起訴訟,要求父親提供撫養費,但這類訴訟非常難打贏,就算成功打贏官司,法定的撫養費也非常低。

此外,單親媽媽也很難選擇工時太長的工作。非營利組織「兒童之門」(Kid’s Door)創辦人渡辺由美子(Yumiko Watanabe)就指出,日本公司都會希望應徵者在履歷中列出家庭成員,如果求職女性寫出孩子,但沒寫丈夫,一定會被問「是不是單親媽媽」,面試官甚至可能進一步追問:「如果孩子生病,誰來照顧?」導致許多單親母親只能找到低薪的兼職工作。

Photo by Christian Chen on Unsplash

居無定所、單親汙名、社會救助漏接,讓生活持續惡化

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在 1992 年經濟泡沫化、離婚率大增後,自顧不暇的日本政府進一步大力削減了單親家庭的補貼。

《彭博》引述日本勞動省(類似臺灣的勞動部,2001 年後與厚生省合併)數據指出, 1992 年至 2016 年間,日本的單親媽媽數量增加了 50%。

專門研究單親媽媽狀況的社會學教授江澤亞矢(Aya Ezawa)表示,由於越來越多離婚女性申請政府補助, 2003 年開始,日本進行社會福利政策改革,讓單親家庭更難申請到補助

此外,許多女性覺得離婚是件丟臉的事,也擔心小孩被排擠。單親媽媽亞季子(Akiko ,化名)便說,她女兒從小就被欺負,從小二到小六都沒辦法上學,也因此無法考上公立大學。

這些社會性因素常使許多單親母親不願意讓外人知道家中實際狀況,這種「單親汙名」也讓政府與民間團體更難找到這些需要協助的對象。

「大阪社會福利促進委員會」負責人寺内順子(Junko  Terauchi)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說,她曾經遇過一位單親媽媽,再窮也要到均一價商店(類似大創百貨)買指甲油跟化妝品,好讓自己看起來「不太窮」,但這也讓她的困境更難被發現。

「有時候去申請單親補助,碰到男性官員,對方還會說:『妳看起來好像不需要補助。』」

Photo by Andrew Leu on Unsplash

這種種困境,導致日本的單親媽媽更辛苦。Little Ones 引述日本厚生勞動省(類似臺灣的衛生福利部)數據顯示,日本單親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是全日本所有家庭的 37% ,且有將近 80% 的單親媽媽難以維持生計。

而這樣的貧窮甚至會影響下一代。一名 40 多歲的單親媽媽就因為找不到擔保人,沒有房東願意租房子給她,只能帶著孩子蝸居在親戚租給她的 0.25 坪小空間裡,她的兒子只能睡在壁櫥裡。

事實上,不穩定的居所(頻繁被迫遷徒甚至無家)早已在許多研究中被視為大多數生活問題的「根源」,而非「結果」。例如受家暴的婦幼因為找不到處所而被迫返回暴力家庭、孩子因不斷搬遷而中斷學業並與朋友分離等。

居無定所還會導致生活壓力與精神負荷,進一步影響家庭氛圍與就學/就業表現。這也是為什麼在許多國家,住宅政策與社會救助常被放在一起談。(參考:【制度傷人 3】臺灣限定的生存遊戲:是因貧困而無家,還是因無家而受困?

此外,困窘的生活與居住不穩定也會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外顯行為。為單親孩子提供晚餐的大阪的西成社區中心(Nishinari center)負責人川辺康子(Yasuko Kawabe)解釋:「如果孩子的家長忙於工作,他們就會特別黏,很渴望得到關注。」《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則見證社區中心一名 8 歲的孩子非常躁動,一下跟別人打架,一下放話說要吃掉所有孩子的晚餐。

空屋閒置危害公共安全,不如媒合給貧弱家庭安頓身心

另一方面,人口超高齡化的日本,從 1990 年代經濟泡沫化後就面臨「空屋太多」的問題。

2018 年,日本約有 900 萬棟(占 14%)房屋沒人使用。這些空屋大多是住在鄉下的老人家留給下一代的,但年輕人搬往大都市,不想住在鄉下,要出租或出售的話,修繕成本又太高。

不僅偏鄉的老房子如此,都市區也有不少閒置空房,卻難以進行有效的重分配

《外交家雜誌》引述 2013 年一份數據顯示,當時有 185 萬戶空屋符合抗震標準,也位於火車站附近,或許房屋格局不適合一般家庭而出租不易,但若年長者和低收入族群想要租房,屋主仍常擔心這些弱勢者會繳不出錢,或在屋裡「孤獨死」,因此拒絕出租。

對屋主來說,出租不易、整修或拆除費用又高昂,「閒置」往往是最簡便的做法。然而,閒置過久的空屋很可能危害公共安全

圖/ GEEK KAZU 空き家バンク 唐津 七山
圖/ GEEK KAZU 空き家バンク 唐津 七山

根據《日本時報》報導,2010 年,東京都的足立區(Adachi Ward)就有一棟 30 多年歷史的 2 層樓建築倒塌,直接砸壞附近的人行道。此外,空屋失火也時有所聞。日本政府因此從 4 年多前,便開始提供補貼,鼓勵閒置空屋的屋主整修房屋,並提供給弱勢居住。

空屋危機讓長期關注單親家庭困境的 Little Ones 有了新想法。Little Ones 是位於日本東京的 NPO ,成立十餘年,原本只提供單親家庭(90% 是單親媽媽)法律、求職與親職諮詢,並轉介所需資源。

2013 年起,Little Ones 率先開始媒合空屋與單親家庭,2015 年後更配合日本政府的老屋翻修補貼,讓更多屋主願意加入

6 年多來,Little Ones 與仲介、政府合作,找到閒置的空屋,與房仲一起協助屋主準備繁瑣的法律文件,並申請翻修補貼,按照抗震法規整修房屋,最後再以低於市面價格 10% 到 20% 的租金(通常約臺幣 1.3 萬到 1.8 萬元)將房子租給單親家庭。

今年 36 歲的單親媽媽鈴木良子(Yoshiko Suzuki)曾經帶著 5 歲的兒子,一邊償還債務一邊困苦生活。由於積欠房租,被原本的房東要求 10 天內搬離,她曾向地方政府設置的單親家庭庇護所求助,卻被認為她的情況「不夠急迫」,沒有辦法入住。

直到她在網路上看到 Little Ones 的資料,提出申請 3 天後,Little Ones 就為鈴木良子配對到適合的公寓,並讓她可以分期付款,且公寓不只乾淨,還配有新冰箱和洗衣機。

「安頓下來後,我和兒子好好的洗了個澡。」鈴木良子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浴室。」

由 Little Ones 媒合,剛整修完成的房屋,位於東京葛飾區。圖/Little Ones Twitter
圖/Affordable and safe housing for single mothers in Japan(World Habtate)

把「媒合」做到好,也能成為一種服務創新

如今, Little Ones 已經協助 200 多名單親媽媽在東京、大阪和千葉找到居所。他們會扮演類似仲介的角色,選出適合的單親家庭,也協助家庭和屋主溝通。

例如,他們會考量申請者有沒有工作?或是靠儲蓄與政府補貼度日?父/母跟孩子的身體、精神狀況如何?以及能不能遵守租屋契約的規定等。

有些屋主只收市價一半的租金,甚至免費出租,有些屋主的租金對單親家庭來說卻還是過高, Little Ones 也會幫忙協調降價。有的屋主要求全額租金時,甚至可由 Little Ones 當保證人,先幫房客墊付,再讓房客在 3 個月內分期還款。

入住後, Little Ones 還會每月跟單親家庭會面一次,確定他們的住房、收入與心理狀況,如果有需要,也會協助媒合相應資源。

2017 年, Little Ones 就整修了 68 間房屋,並成功為適合的家庭配對。除了長年服務、熟悉單親家庭的各種需求,也能多方串聯地方政府、房仲、屋主等單位,成為租房計畫成功的重要因素。


延伸閱讀:
1. 【制度傷人 3】臺灣限定的生存遊戲:是因貧困而無家,還是因無家而受困?
2. 社會住宅運動 10 年呼籲:強化弱勢居住保障,落實社宅政策初衷
3. 臺灣限定的社會住宅亂象:最需要的人住不起,數量少又扭曲社會混合意涵
4. 讓弱勢得以安居,將解決大半生活困境、降低社會扶助成本
5. 民團提 4 大訴求呼籲政府放寬弱勢紓困條件,正視中長期經濟、就業與居住困境


資料來源
1. Japan Is No Place for Single Mothers(The Atlantic)
2. In One of the World’s Richest Countries, Most Single Mothers Liv in Poverty(Bloomberg)
3. In Japan, single mothers struggle with poverty and a ‘culture of shame’ (華盛頓郵報)
4. Abandoned homes a growing menace(Japan Times)
5. Affordable and safe housing for single mothers in Japan(WHA18 Summary)
6. Affordable and safe housing for single mothers in Japan(World Habtate)
7. Japan: New Law and Tax Measure to Promote Demolition and Reuse of Abandoned Houses(Library of Congress)
8. Japan’s New Housing Policy to Reduce Abandoned Homes Falls Below National Target(The Diplomat)
9. Little Ones
10. The vacant housing problem(Japan Times)
11. Address the vacant home problem (Japan Times)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