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者的距離-老師篇 2】誰是教育「豬隊友」?貧困家長也需要協助,但老師的後盾在哪裡?

編按:關係者的距離」是 Right Plus 多多益善與「貧窮人的台北」合作的特輯。從去年的「貧窮人的台北系列報導」到今年初的「制度傷人」專題,我們持續關注貧窮的結構性成因,與貧窮者的多元樣貌。

今年的主題,是針對貧窮者身邊的「重要關係人」展開系列訪談。我們前後訪問了 15 人,包括老師、里長、警察與法官,每人深談 2.5 至 5.5 小時。每個受訪者雖不足以作為其自身職類的全體代表,仍可從中窺見跨領域的普遍思維。

這些重要關係人所做的決定與付出的努力,經常左右貧困者的人生── 如果家庭出狀況的孩子能遇到一個用心的老師,無依的長者能遇到願意協助的里長、精神障礙者能遇上懂得寬待的警察、貧弱的犯罪者能遇到願意在體制中理解他的法官,一切很可能變得不一樣。

重要關係人需要理解貧窮,也需要被社會理解。因為同理心的養成與行動的空間,都需要公眾支持。他們眼中的貧窮樣態也很不同,那使他們做出來的決定經常無法被眾人接受。但難以解釋的行動與真實的心聲,往往才是對話的起點。

(本專題由「貧窮人的台北」部分支持,Right Plus 獨立報導。所有內容皆經受訪者確認並未曲解原意,文中個案也已適當去識別化。如有雷同,純屬眾生百態)


「貧困的家長的確也需要協助。但如果我幫助你,卻每次都傷害到自己,我還要去做嗎?我也有自己的底線。」──國小特教老師郭郭


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工作遠遠不只教書,他們還得透過各種方式與技巧,來確認學生能不能安然留在學校系統內,畢竟學生要偏離常軌很容易,但要他回歸正軌,得花費很多很多能量。

這裡所說的「正軌」,並非指成績蒸蒸日上,或者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而是對「未來」有感。在國中擔任理化導師 3 年的緯翔(化名)就說:「沒有安全感、自信心低落的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圖像;反之,孩子若能在學習過程中累積成就感,比較容易產生正向循環。」

正向循環與成功經驗,未必取決於貧富

創造正向循環未必取決於家長的學歷或是貧富,而是和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高度相關,緯翔進一步解釋:「我們班有一位家境清寒的孩子,爸爸因為重病無法工作,媽媽倚賴每月 2 萬多的作業員收入獨自養家。這位媽媽縱使忙碌、生活不是很好過,仍然密切關注孩子的感受,也會讓孩子參加收費比較便宜的補習班。」

這個孩子因此能夠穩定學習、顧好成績,且爭取獎學金,「有了這樣的報酬與成就感,學生就會繼續往正向循環去。」在國中任教 11 年的英文導師庭容(化名)也說:「如果家長選擇放棄或漠不關心,這些習得無助的孩子,任何課業與成就都跟不上,很容易一步步陷入負向循環,甚至複製上一代的貧窮。」

成功經驗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庭容娓娓道來自己對「成功」的看法:「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它是相對的,我可能會為學生降低標準來讓他擁有成功經驗。例如他考 58 分,我會勉勵他下次嘗試拿下 60 分,而非責備他為什麼考不到 90 分。」

「或我班上也有個學生,他爸媽不知道是因為忙於工作,還是沒有責任感,常常放任不管他,他也因此毫無人生目標,三天兩頭不來上課。」庭容注意到這個學生對學科沒有興趣,乾脆改請他來學校和同學一起完成教室佈置。

「學校拉哩拉雜的活動還是很有用的,我跟他說:『班上需要你。』他後來開始找到目標和歸屬感,就比較常來學校了。」

示意圖/on Visual Hunt / CC BY-NC

有時候,不只為了協助學生追求成功經驗,也為了讓學生得到未來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老師必須板起臉孔,並期望孩子不管在哪裡都能貫徹所學。

像是在國小特教班任教 3 年半的郭郭(化名),就得為班上多元障別的特殊生建立嚴格的規範:「我們班上特殊生的認知能力沒有很好,一件事情可能要學很多遍,我們會特別要求他們先穩定情緒,然後才能談學習。」郭郭說。

有些老師可能會認為不需要這麼嚴厲,但是對郭郭來說,每個學生終有一天都要離開學校這把保護傘,甚至班上有些具備工作能力的學生,未來也許能進入庇護工場或小作所上班,穩定的情緒在工作場域非常重要,陪伴他們養成學科以外的「軟實力」,一輩子都用得上。

誰是教育「豬隊友」?從理解到同理的鴻溝

然而,特別是對現在家長來說,孩子各個都是掌心上的脆弱寶貝,疼愛呵護都來不及了,對待孩子的方式常有落差,甚至老師好不容易在學校為孩子建立起來的生活常規,回到家就統統打回原形。

郭郭曾為班上一名家中發生緊急狀況的學生申請到數萬元的急難救助金,希望這個沒有收入與積蓄的家庭,可以暫時度過難關。但一拿到補助款,學生的媽媽卻優先購買高單價的巧克力給孩子吃,甚至沒有預留即將要繳納的房租。這對平日東奔西走、嚴格減少特殊生攝取甜食的郭郭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郭郭並非不理解媽媽疼愛孩子的用意,她更明白,怎麼花錢是每個人的自由,其實與貧富無關,「但是她買的是高價位的巧克力,且甜食對特殊生有害,吃了之後容易讓他們過於興奮、難以控制自己,到學校後情緒容易失控,對任何形式的學習都毫無幫助。」她無奈的說。

Photo by Jerry Wang on Unsplash

事實上,對貧窮者來說,吃完這一餐,常常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或者必須馬上再辛苦勞動,否則就會斷糧,甚至早已長期背負巨額債務。「未來」對貧窮者來說很渺茫,也因為常看不見明天,又過久了捉襟見肘的日子,像巧克力這種素日裡沒有餘裕購買的快樂,此時顯得特別珍貴。

郭郭說她理解這件事,但這依然極度耗損第一線工作者。她舉例,自己另外有一位重度腦性麻痺的學生,因為家庭疏於照顧而嚴重營養不良,已經 2 年級了還只有 14 公斤,「我的食指和大姆指圈起來,可以握住他的大腿。」

郭郭解釋,他的父母因故雙雙入獄,將孩子交給年邁的親屬照顧,出獄後還是不回家,聲稱在外地租房打零工,卻每月挪用孩子 3 萬多的補助,並任由孩子常常沒洗澡。

不僅如此,照顧孩子的年邁親屬還時常嫌孩子的鼻胃管麻煩而擅自拔除,「我們常因此 3、5 天就要帶孩子回醫院處理,並三番兩次交代不要再拔掉鼻胃管,否則孩子很可能發生難以挽回的後果,但他們仍愛理不理。」郭郭坦言對孩子的家長很失望。

郭郭原本以為,長年關注貧窮議題的自己,理應比一般人更能理解身邊這些家長,「但實際遇到後,還是很難完全同理。當孩子的爸媽又做出糟糕的決定,而且會影響孩子的生活時,我會非常生氣。」郭郭的「生氣」說得冷靜,卻彷彿一把重重的錘子,敲擊出響亮的憤怒。

「作為老師,我是孩子的『重要他人』,這個人活生生的在我面前,我必須挺身維護他的權益,有時候真的沒辦法同理家長的選擇。」郭郭說,如果孩子因為家長的選擇往不好的地方去,會希望他們回來「對的地方」,「如果沒有,我會很挫折,但我仍然尊重。」郭郭坦然面對心裡的矛盾,承認要從同理走到接受還是有段距離

Photo by Kon Karampelas on Unsplash

庭容則不太會干涉家長如何用錢,「我碰過家長任由孩子買很多不那麼必要的小東西,擺滿學校桌子,但是孩子眼鏡壞了,家長卻摳得要命,不給他配新眼鏡。」庭容覺得這樣的選擇一點也不合理,家長應先為孩子解決吃飽穿暖等民生問題,「但是我不會說那麼明,我只會在聯絡簿寫:『請幫 ooo 配眼鏡』。」

累積了豐富教學經驗的庭容,小心拿捏著與家長的溝通分際,她相當明白,單純的、太直接的指責會讓家長感到難堪,無法促成任何改變,甚至影響往後的溝通:「我會轉而花時間跟孩子不斷的溝通,只要肯花時間,小孩都願意聽你說話。

「反而是大人比較難溝通。當你告訴他小孩發生什麼事,他如果聽了不舒服,很可能反過來罵你,甚至去翻法條要告你。」庭容接著說:「但其實家長也很無力,也很需要幫助。」

貧困家長也需要協助,但老師的後盾在哪裡?

郭郭也認同,家長的確也需要協助,「可是如果我幫助你,卻每次都傷害到自己,那我還要去做嗎?」

「這其實是價值的選擇。就像我們的學生,有些事情可能要教上千次他才會,那會不會我再幫家長一次,他就能度過難關、不會陷落到底層?」郭郭認為老師能給予家長的協助有限,她也有自己的一道底線:「如果幫助有限的話,我就會退回來。」

緯翔則說,許多家長小時候在打罵教育中長大,對孩子單一的偏差行為,例如孩子總是在外面「浪流連」,會覺得「沒什麼」,「那是因為他沒看到長此以往,孩子可能越走越偏的影響。」

Photo by Lisanto 李奕良 on Unsplash

整體來說,現在的老師不只是教育者,更像服務業,要做到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總是被賦予強烈的道德光環,「其實老師沒什麼後盾,可以著力的地方並不多,不像家長去網路上、找媒體爆料,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

郭郭感慨說,老師被期待為孩子的教育負起責任,但有時候,外界只能看到一個時間點的切面,難以理解老師長久發展性的考量。

「有人覺得我們對孩子很兇,但我們深知,他就是必須在這個時間點學會這個技巧,以後對大家才輕鬆。」郭郭認為,老師的痛點是不被信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嘴,不理解就指手畫腳,常讓老師綁手綁腳。」

很多時候,老師是孩子的溫柔後盾,但他們並不是一張硬邦邦的盾牌,郭郭說:「老師也是人,我們需要被接觸、被理解,不然就是和學生一起掉下去。」

若我們真切的期待教育可以翻轉貧困與弱勢,或許也必須為老師撐出改變的空間,就像庭容說的:「教育是良心事業,如果老師有足夠的支持、能夠彈性伸展,盡到自己的責任義務,我們就能當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延伸【2020 貧窮人的台北】:
1.【關係者的距離-老師篇 1】教育不只在課本裡,貧窮不只在餐桌上
2.【關係者的距離-警察篇 1】人民保母眼中的窮人:你選的,或社會選擇了你
3.【關係者的距離-警察篇 2】「執勤的時候我只能當警察,當不了社工。」維護治安與同理心衝突嗎?
4.【關係者的距離-里長篇 1】「住山莊的歧視住別墅的,住別墅的歧視住大樓的」小區裡的日常,是大社會的縮影
5. 【關係者的距離-里長篇 2】「破門救人很帥,但誰來付鎖匠錢?」從強制送醫到開鎖救人,小里長的大承擔
6. 【關係者的距離-司法篇 1】讀書考試中狀元,判官們與貧窮最遙遠的距離
7. 【關係者的距離-司法篇 2】一個深刻的法官無法處理貧窮,但能讓犯罪不再蔓延
8. 【關係者的距離-司法篇 3】兒少貧窮何解?成年人若為孩子學會合作,將不必再和犯罪集團搶人


【2020 貧窮人的台北】活動資訊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120277919_2761367340814783_7951374598901480000_n.jpg

║ 展覽 ║ 缺席者的發聲練習

脆弱家庭,非行少年,都市原住民,精神疾病經驗者,無家者,酒店工作者,街賣者,今日,缺席的人們開始摸索如何說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

◆ 免費入場
◆ 展期:2020/10/23(五)–11/05(四)
◆ 時間:平日 13:00-20:00、假日 11:00-20:00(週一休館)
◆ 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 175 號)
◆ 更多活動資訊請上【2020 貧窮人的台北】官網查詢

║ 團結之夜:百人群眾活動 ║

午間時刻,由各組織領路人帶著參與者進入社區、家戶、街頭進行訪談或體驗,並簡單書寫下身在其中的感受;到了晚間,參與者則帶著各自的學習經驗及群像紀錄前往晚會,在議題圈圈內相互交流,將故事共構出一幅貧窮人群像。

◆ 費用:600 元
◆ 馬上報名

║ 系列講座 ║

10/28(三)《非典型產業:酒店公關 x 民意代表》
10/30(五)《教育現場:輔導老師 x 社區社工》
11/03(二)《司法對話:司法官 x 非行少年、負債者、勞動者》
11/04(三)《面對執法:警察 x 街賣者、無家者、精神疾病經驗者》

◆ 時間:19:00-21:00
◆ 地點:南機再生聚落(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 364 巷 22 弄地下室)
◆ 費用:每一場次均為 200 元
◆ 馬上報名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黃愉婷
黃愉婷

曾任資深社會學學徒,也曾經當過研究論文的逃兵,沒寫完的 10 多萬字,正慢慢的寫進報導故事裡,不得不相信「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文章: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