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6個提問認識「微笑憂鬱症」:和憂鬱症有什麼不同?看起來很快樂,但內心很憂鬱?/《微笑憂鬱》

「以兒少為中心」的兒童節目如何製作?孩子的各種樣貌與悲喜,都值得被看見!

什麼是自閉症?我們由下而上理解世界、擁有特殊興趣、誤解與嘲笑讓我們隱藏自己/《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澳洲友善會議指南:不只重視性別、無障礙,還有空間氣味、參與者稱呼的全方位共融/【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IKEA 新莊店:18 年來沒有身心障礙夥伴離職,傾團隊之力共融

過往,社會傾向把底層的貧病老弱困境歸因於個人不努力、個性不積極、不善與人相處,近年來開始有較多針對外部環境的討論,例如社會汙名導致的就業排除與租屋歧視、原生家庭的影響與生命創傷等。
作為社福議題媒體,Right Plus 想用這個專題補上的,是在上述討論之外,鮮少被整理過的「制度」面。制度問題既生硬又無聊,一旦疏陋,卻往往是最大規模而長久的戕害,並且難以究責。此專題希望點出 2 個重點:
全世界僅存的幾個戶籍制國家(第一篇)、世上最嚴苛的低收入戶認定(第二篇)、「獨步全球」的租屋黑市(第三篇),3 面高牆聯手交織而成的鐵牢無可撼動,形成「臺灣限定」、難以破關的生存遊戲。
這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無法被獨立看待。正因為過去總是單獨討論甚至互為解答,使得困境總是被輕放,但往往只要一加入第 3 面高牆便持續碰壁,形成一盤走投無路的死棋。
無家是一種狀態,而非一群特定的族群,街頭的流浪只是所有無家狀態的其中的一種呈現。更多無家者其實寄宿在親友家,或睡在速食店、超商、網咖、收容所等地。再往上,有更大一群貧病老弱則是看似有家、實則居無定所,屬於常態性被迫遷徒與驅離的弱勢租屋族。
不穩定的居所看似是生活困境的「結果」,其實更可能是大多數問題的「根源」,但居住議題在許多層面都被社政領域輕忽,其嚴重性在制度的多重夾擊下更經常被消解。
我們期望能以此專題邀請所有決策者與工作者關注、社會大眾予以監督,讓臺灣的發展不必再建立在拋棄弱勢、犧牲底層的代價之上。
因為議題過於龐大,我們希望在 1/17(五)晚上邀請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洪敬舒與芒草心慈善協會祕書長李盈姿,利用實體活動促成進一步討論,也補上專題中無法著墨太多的缺角,例如近貧勞動市場、地下經濟與可能的現行解方,以及民間團體在現行制度困境中,如何奮力發展創新的服務與多元的因應方式。
活動詳情與報名,歡迎填寫線上表單。然而考量到人力與成本,此次活動報名人數若達 40 人方能解鎖成功,順利舉辦。我們將於活動前 3 日(1/14)發出確認信,確定活動是否集氣成功!
此次專題耗時 4 個多月、篇幅 12000 字,採訪 10 餘人、研究相關報告超過 20 份,既燒腦又費時。邀請大家贊助支持、給予鼓勵,灌溉你心目中的好報導、好內容。期望我們的努力,能得到你的肯定!
採訪撰稿/葉靜倫
執行編輯/黃愉婷
推廣合作/Re Lab 資訊改造實驗室
研究協助/(依筆劃)
OURs 都市改革組織
山田理繪子/Yamada Rieko,大阪市立大學 URP 特別研究員
呂秉怡/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
李盈姿、李佳庭/芒草心慈善協會祕書長 & 社工
洪敬舒/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延伸閱讀:
1. 貧窮是一種狀態,而非特定族群/專訪「人生百味」
2. 讓弱勢得以安居,將解決大半生活困境、降低社會扶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