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
林佳吟/33 歲便與癌共存,我發現:及早聊生死才可能善終
我想促成一個在醫院和家以外的安寧度假村,卻發現社會連談論死亡都還是禁忌。我除了寫企畫遊說企業,我想最重要的是和社會對話,開啟死亡與生命意義的討論,才可能落實善終。
閱讀全文林佳吟/33 歲便與癌共存,我發現:及早聊生死才可能善終李昀/當一個服從醫療的肉塊
在精神醫療中生存的代價,好像就是失去人格尊嚴與合法性,然後學會忽略發生在身上的所有暴力和不正義。我可以伸張嗎?我不行。
閱讀全文李昀/當一個服從醫療的肉塊李昀/治療是時間的酷刑,直到我們一無所有
住院最可怕的是躺在床上看著白色天花板,漫長的等待好像沒有盡頭,然後突然浮出許多尚未命名的痛苦感受,但沒有事情分心,所以逐步堆疊起來。
閱讀全文李昀/治療是時間的酷刑,直到我們一無所有【精衛修法3】醫院轉銜斷裂、社區群龍無首,出院病人如何重返人生?
醫院和社區若沒有同心協助病人銜接生活,容易讓精神疾病患者在不穩定的生活中復發,讓所有人在住院過程中的努力功虧一簣。
閱讀全文【精衛修法3】醫院轉銜斷裂、社區群龍無首,出院病人如何重返人生?李昀/向外交手的過程,醫療總是在那裡
對我來說,機構剝奪自由是事實,但有同儕談話、相對好的照顧,與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至少對我來說是好的。
閱讀全文李昀/向外交手的過程,醫療總是在那裡李昀/越演越烈直到痛苦被肯認
其實我是希望有人發現的,我希望有人找到我,說,不要傷害自己了,沒關係的,活著是沒關係的,但始終沒有。
閱讀全文李昀/越演越烈直到痛苦被肯認縫隙間的善意:以對待「人」的方式對待「生病的人」/《兩種心靈》講座報導
擁抱汙名,是翻轉那些要病人自我否定的醫療論述,打開何謂「病人」與「瘋狂」的討論空間。
閱讀全文縫隙間的善意:以對待「人」的方式對待「生病的人」/《兩種心靈》講座報導王婉諭專欄/遺憾了然後呢?遲不修法的《精神衛生法》,什麼時候才能補破洞
屏東傷人案再次凸顯社會安全網中的嚴重問題,除了醫院與返家之外,中間轉銜機制、離院前的評估,都相當缺乏。
閱讀全文王婉諭專欄/遺憾了然後呢?遲不修法的《精神衛生法》,什麼時候才能補破洞李昀/受苦的四序
診斷就如同救贖,只要好好認命認殘,社會會給你一個病人的位置;但是成為一個病人,就要拋棄不像病人的部分,亦即自我。
閱讀全文李昀/受苦的四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