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孟勳
臺灣公益界的痛點,是別人的加分項:從維權社會工作到維穩社會服務/詳解亞洲公益指數(上)
「許多早期篳路藍縷開創的前輩,從來沒想過有一天組織裡會有高達 85% 的經費來自政府。NGO 的價值何在?」
閱讀全文臺灣公益界的痛點,是別人的加分項:從維權社會工作到維穩社會服務/詳解亞洲公益指數(上)余孟勳隨筆/悼念陳昇瑋:聰明而善良的腦袋,讓世界不一樣
「其實只要有幾顆聰明而善良的腦袋,事情就會不一樣。」
閱讀全文余孟勳隨筆/悼念陳昇瑋:聰明而善良的腦袋,讓世界不一樣余孟勳隨筆/從呂若瑟神父募款事件,看臺灣疫情中的公益動態
建議公益組織立刻主動跟捐款人溝通,不要在這整個事件裡隱身。
閱讀全文余孟勳隨筆/從呂若瑟神父募款事件,看臺灣疫情中的公益動態余孟勳專欄/疫情中的價值存亡:公益組織自營收入雪崩、個人捐款預期流失逾一成、服務風險提升
令人憂心的不只是肺炎,還有公益捐款長期持續萎縮的趨勢,是否代表慈善事務或公共領域的退縮?
閱讀全文余孟勳專欄/疫情中的價值存亡:公益組織自營收入雪崩、個人捐款預期流失逾一成、服務風險提升余孟勳專欄/疫情中你我能做的幾件事,助公益部門度過嚴峻考驗
未來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公益組織,而我們,能成為那樣的組織嗎?
閱讀全文余孟勳專欄/疫情中你我能做的幾件事,助公益部門度過嚴峻考驗余孟勳隨筆/汲取獨特臺灣經驗全民防疫,不叫運氣
既然只靠運氣,佛系抗疫就好了,大家生死由天各憑造化,何需努力?
閱讀全文余孟勳隨筆/汲取獨特臺灣經驗全民防疫,不叫運氣捐款人變少,但留下來的人捐更多了!/公益觀察 2019:正在消失的善意
若將善行只定義在捐款,就窄化了善行,「我們可以在募款以外,也『募資源』。」
閱讀全文捐款人變少,但留下來的人捐更多了!/公益觀察 2019:正在消失的善意【兒盟爭議重磅評析】公益團體飛躍式成長,財務管理與社群溝通何去何從?
公開透明並非信任感的萬靈丹,所謂「責信」的意義也並不只是單向的負責任即可。
閱讀全文【兒盟爭議重磅評析】公益團體飛躍式成長,財務管理與社群溝通何去何從?【余孟勳專欄/兒盟爭議 1】年餘 4.4 億、支出占比偏低,兒盟財務狀況詳解
假如大眾對捐款的期待都是短期內運用於服務,而組織未加以敘明,就有可能被負面解讀為不夠積極投入服務或圖謀私利等。
閱讀全文【余孟勳專欄/兒盟爭議 1】年餘 4.4 億、支出占比偏低,兒盟財務狀況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