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嫌犯、犯人、受刑人還是病人?精神障礙觸法者何去何從

司法精神醫院應先釐清其適用對象,究竟是犯人、受刑人還是病人?延長的監護處分,又是否成為純粹的社會隔離?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司法精神醫院應先釐清其適用對象,究竟是犯人、受刑人還是病人?延長的監護處分,又是否成為純粹的社會隔離?
Read more當職業運動員的身分和障礙者交織時,娛樂場所與賽事,是否該為障礙者做到「合理調整」,保障障礙者的權益。
Read more臺灣監所普遍對認知障礙者缺乏足夠的協助資源。發生違規行為時,因監所管理員無法分辨病情,經常施以單獨監禁、戒具等處分。
Read more碰上疫情,第一波被犧牲的往往是障礙者(裡面的精障者),許多微小的改變對精障者而言,都可能是險峻的變化。
Read more同儕支持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如何能好好被對待的哲學。
Read more「我爸媽說不要把姊姊狀況告訴別人,我打來是不是背叛家人?」「他們都說我沒教好孩子。孩子把自己關起來,我也把自己關在家裡。
Read more「沒有我們的參與,不要替我們做決定!」的核心精神更切要的指出何謂平等參與,以及融入社會的意義。
Read more「在海裡,拋開拐杖和輪椅,我們自由而平等。」
Read more自立生活是障礙者有權利在與他人同等的基礎上,選擇與決定要如何過生活及參與社會。
Read more無障礙環境是不斷協商和調整的過程,也需要不斷監督與管理才能發揮功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