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者的自我詰問:我們究竟該給多少、給多久,才能真正改善家庭困境?/社會工作超前部署(上)

疫情警戒升級,對許多家庭的經濟生活造成衝擊。許多是原本不在社會福利體系,因為驟失工作收入而成為生活無以為繼的「新貧」。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疫情警戒升級,對許多家庭的經濟生活造成衝擊。許多是原本不在社會福利體系,因為驟失工作收入而成為生活無以為繼的「新貧」。
Read more志工計畫最重要的還是回歸當地需求: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樣的需求?這次計畫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Read more立法院 11/19 三讀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全臺每年 8000 件跟蹤騷擾案件,未來將不再「無法可管」。
Read more嘉義是全臺最老的縣市,銀色大門看見臺灣現行老人送餐制度未臻完善,開始將餐點、關懷和愛送到長輩的手中。
Read more到銀行開戶,應該是人們的基本權利。然而,身心障礙者到銀行、郵局申辦金融業務的時,常遇到許多阻礙。
Read more聯合國氣候峰會 11/1 開始在英國舉行,但主辦方卻沒有提供無障礙交通,導致需要坐輪椅的以色列部長錯過峰會。
Read more「社工很缺耶,你工作不難找啊」,待業這段期間沒有人問我怎麼了?沒有人關注我堅持 10 年成為社工,卻畫上句點。
Read more公益組織的溝通能力相當重要,必須想想如何帶領行動者一步步參與,從捐款人變成一起改變社會的合夥人。
Read more文化部的紙本「藝 FUN 券」保留給弱勢抽取:18 歲以下、65 歲以上或身心障礙者,都可以去超商登記抽取。
Read more搭高雄公車,如果持優待票,刷卡機會發出「優待票」的語音,揭露身障者身份。未來,高雄公車將不再播報票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