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以兒少為中心」的兒童節目如何製作?孩子的各種樣貌與悲喜,都值得被看見!

什麼是自閉症?我們由下而上理解世界、擁有特殊興趣、誤解與嘲笑讓我們隱藏自己/《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澳洲友善會議指南:不只重視性別、無障礙,還有空間氣味、參與者稱呼的全方位共融/【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從國際審查報告,到政府與民間回應國際委員的提問現場,雙方對各族群的處境描述大不相同。十幾個原住民族團體、移工工會、人權團體等,因此在會後另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國際委員建議。
ICERD 是我國最早簽訂的人權公約,上月底臺灣第一次展開國際審查。會後國際人權專家總結 89 條建議,敦促臺灣政府積極保障各族群權益,立法院也預計將在年底推動反歧視法(平等法)。
單列族名成功後,Bawtu Payen 終於可以好好向人們介紹自己的族名。長期關注原住民族語存續問題的他認為不能單列族名的規定,「是為了以後方便統治我們(原住民)、讓我們的文化消失。」
「每一次開庭,我都非常的失落。為什麼身為一個原住民,要用自己的族名登記在身分註記上,是這麼這麼的困難?」透過修改《姓名條例》,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用再透過訴訟,爭取理所當然的權利。
身為一個必須和自然災害共存的小島,我們是否能拓寬對於善款的使用方式,讓專款專用的用途,從最開始就納入防災與地方韌性強化?讓永續城鄉成為可能、讓城市與土地都能一次次歷經災害而不覆滅?
社會安全網不是社工的安全網。如果大眾可以知道收出養制度是怎麼運作,或其他安置、兒少保護等社工服務的實際狀況,無形之中也會給社工很好的支持,社工也是需要被好好支持的人。
針對嚴重情緒行為的各種協助不足,多數只能仰賴家人自行想辦法,最後被迫住進機構,或接受不適合的服務。也有人從小學就開始排隊,為 18 歲後的安置做準備,真的畢業成年後卻仍然無處可去。
不知道下一個出事的會不會是自己?兒虐事件後一位社工遭上銬,使社工系學生人心惶惶。然而,如果大眾可以更理解社工服務的實際狀況,無形之中也能給社工支持,因為社工也是需要被好好支持的人。
經歷暴風雨般的幾日,兒盟客服電話持續被打爆,許多人在過程中哭泣或受到言語攻擊,甚至遭到恐嚇威脅。社工被上銬帶走的畫面更讓臺灣無數社工徹夜難眠,職業價值感受到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