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身心障礙

到底是做生意還是做照顧?庇護工場妾身未明 22 年,未見勞動部退場機制

臺灣庇護工場發展 22 年,每年庇護超過 2000 名身心障礙員工,卻長年營運困難,既要追求利潤又要做照顧,員工月薪普遍不足萬元。國際人權委員和監察院都呼籲勞動部積極研擬退場機制。

閱讀全文到底是做生意還是做照顧?庇護工場妾身未明 22 年,未見勞動部退場機制

葉靜倫/給經營者的推薦指引:當員工職災、傷病或身心障礙,如何善用「合理調整」?

合理調整並不是全新的概念,許多企業早已開始為員工做職務再設計,從中得到更具生產力的團隊、更友善互信的文化。不僅有利求才,也讓員工安心,知道自己無論遭逢職災或傷病,都不會被任意拋棄。

閱讀全文葉靜倫/給經營者的推薦指引:當員工職災、傷病或身心障礙,如何善用「合理調整」?

英國「手語詞彙表計畫」:聾人學生能深入理解知識、終於有專業詞彙可用/【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手語詞彙表計畫由聾人自己做決定,全手語創造、討論、記錄新的詞彙。在計畫中,聾人就是主角,他們的母語「手語」也不再被視為次等語言,而是符合日常需求的表達方式。

閱讀全文英國「手語詞彙表計畫」:聾人學生能深入理解知識、終於有專業詞彙可用/【創新!不是空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