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
李昀/失能與害怕失能的日子
失能是我最恐懼的過去,同時也是我的未來。活在這種被藥物控制的日子,醫療像是一個圈套,而我已被其網羅。
閱讀全文李昀/失能與害怕失能的日子陪伴精神疾病家人令你痛苦不安?給精神疾病照顧者的 6 張處方箋
經歷疾病是不容易的事,如何更接近患者,使孤立、絕望的聲音得以調音調頻,過程中有許多要溝通、學習的地方。
閱讀全文陪伴精神疾病家人令你痛苦不安?給精神疾病照顧者的 6 張處方箋李昀/越演越烈直到痛苦被肯認
其實我是希望有人發現的,我希望有人找到我,說,不要傷害自己了,沒關係的,活著是沒關係的,但始終沒有。
閱讀全文李昀/越演越烈直到痛苦被肯認縫隙間的善意:以對待「人」的方式對待「生病的人」/《兩種心靈》講座報導
擁抱汙名,是翻轉那些要病人自我否定的醫療論述,打開何謂「病人」與「瘋狂」的討論空間。
閱讀全文縫隙間的善意:以對待「人」的方式對待「生病的人」/《兩種心靈》講座報導王婉諭專欄/遺憾了然後呢?遲不修法的《精神衛生法》,什麼時候才能補破洞
屏東傷人案再次凸顯社會安全網中的嚴重問題,除了醫院與返家之外,中間轉銜機制、離院前的評估,都相當缺乏。
閱讀全文王婉諭專欄/遺憾了然後呢?遲不修法的《精神衛生法》,什麼時候才能補破洞在臺灣,一本易讀手冊的誕生/當「易讀」成為公共服務(上)
「因為資訊的不易讀,心智障礙者很難透過現有的資訊去參與社會。」而「易讀」,旨在讓障礙者可以自己做決定。
閱讀全文在臺灣,一本易讀手冊的誕生/當「易讀」成為公共服務(上)易讀本不是懶人包!推倒資訊障礙的高牆/當「易讀」成為公共服務(下)
易讀服務裨益的對象不只心智障礙者。講究較大字級、高度顏色對比、資訊簡短易懂,也符合低視能者、銀髮族、聽障人士等族群的閱讀需求。
閱讀全文易讀本不是懶人包!推倒資訊障礙的高牆/當「易讀」成為公共服務(下)傷害自己不代表真的想死:陪伴自傷者安全抒發,也看見陪伴者的挫敗
首先要澄清的是,「自傷」和「自殺」是不同的,自傷的目的不是死亡,而是讓自己度過艱難的時刻。
閱讀全文傷害自己不代表真的想死:陪伴自傷者安全抒發,也看見陪伴者的挫敗不會消失的苦難不能只剩下診斷,把精神疾病視為一種生命處境/《兩種心靈》
當一個與精神疾病日月共存的人,開始把精神疾病視為一種生命處境,會看見這個病症可能代表的其他意義。
閱讀全文不會消失的苦難不能只剩下診斷,把精神疾病視為一種生命處境/《兩種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