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吳學儒/從「手榴彈事件」出發:漢人社工如何在原民部落學習、進退、培養文化敏銳度?

張雅晴/走進國際性別現場:從紐約 NGO CSW 論壇,看不同國界的性別平權挑戰

東亞與歐洲照顧年會:打造社區照顧生活圈、正視長照成本上升與人力不足、保障移工

6個提問認識「微笑憂鬱症」:和憂鬱症有什麼不同?看起來很快樂,但內心很憂鬱?/《微笑憂鬱》

「以兒少為中心」的兒童節目如何製作?孩子的各種樣貌與悲喜,都值得被看見!

紐西蘭政府 5 月 6 日在議會以緊急程序修改《同工同酬法》(Equal Pay Act 2020),大幅限縮了「同值同酬」(pay equity)1同工同酬與同值同酬
依據紐西蘭婦女部及公共服務協會網站資料 :
▪️性別薪酬差距(Gender pay gap): 女性平均工資與男性平均工資之間的差距。
▪️同工同酬(Equal pay):人們從事相同的工作,不論性別,都應獲得相同的薪酬待遇。
▪️同值同酬(Pay equity):人們從事不同的工作,如果這些工作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技能、責任和努力程度等價值,則應該獲得相同的薪酬待遇。
同值同酬關注到歷史上許多被視為「女性工作」的職業,因性別偏見而使整體產業薪資偏低,例如護理、教育、社工等。這些工作通常涉及照顧或行政,與工程、法律等傳統上由男性主導的職業相比,薪資增長緩慢。即使是進入這些職業的男性,也可能因系統性的低估而面臨薪酬不公。
同值同酬的核心是評估工作的「價值」,這不僅限於職務描述或學歷資格,還包括:知識與經驗、問題解決能力、人際溝通技巧、組織與規畫能力、體能與情感付出、工作環境、文化知能、責任等方面。
根據 2020 年的《同工同酬法》,紐西蘭政府提供標準化工具(如 HEJE),評估由女性主導的職業薪資是否被低估。這些工具分析了工作價值,並與男性主導的職業比較薪資差距。透過後續談判,雇主與勞工可協商調整薪資,確保長期公平。的權利範圍,引發社會譁然。
這項修法將停止目前正在審理的 33 項薪資平等申訴案2薪資平等申訴
根據公共服務協會(PSA)網站資料 ,紐西蘭員工或工會可依《同工同酬法》向政府提出正式要求,要求進行同值同酬調查或調整。這一過程通常需要工會和雇主之間進行協商,如果調查顯示確實存在薪酬歧視,政府將依法要求雇主進行薪資調整,並與工會達成和解協議(settlements)。,申訴者需要在新制度下重新申請索賠,此舉影響超過 15 萬名勞工權益,包括教育、醫療、高等教育、公部門等多個領域的工作者。
職場關係部長韋爾登(Brooke van Velden)宣布這項修法時表示:「目前的同值同酬申訴案常在缺乏明確證據下進行,難以判斷薪資差異是否真的是因為性別歧視或其他因素,且申訴範圍過於廣泛。」她強調,因許多申訴案發生在公部門,政府作為雇主需支付和解費用,每年耗費約 17.8 億紐元(約臺幣 323 億元),修法後將大幅減少這些支出。
「這對紐西蘭女性是個黑暗的日子。」公共服務協會全國祕書菲茨西蒙斯(Fleur Fitzsimons)指出:「政府正在從女性的口袋裡掏錢。多年來,女性的工資一直偏低,但政府為了省錢,卻以似是而非的理由重新制定程序,剝奪了女性工作的辛勞和尊嚴。」
5 月 9 日起,紐西蘭各地的女性勞工與支持者已開始走上街頭,針對政府突然修改《同工同酬法》表達強烈不滿。這些抗議者包括圖書館員、護士、社工及各類照顧服務工作者,他們紛紛表示感到憤怒、受傷和失望,認為政府此舉無異於背叛廣大女性勞工。抗議群眾並指出,許多申訴案經過多年努力,好不容易接近完成,如今卻被迫全部重來。
紐西蘭素以推動性別平等著稱,早在 1960 年即通過《政府服務同工同酬法》(Government Service Equal Pay Act 1960),率先在公部門實現性別同工同酬。
1972 年訂定《同工同酬法》(Equal Pay Act 1972),進一步將同工同酬原則擴大至私營利部門,但該法僅保障「同工同酬」(equal pay),對「同值同酬」(pay equity)的涵蓋並不明確,也就是對價值相等的跨行業工作是否也該同酬,沒有清楚界定保障範圍。
真正撼動紐西蘭薪資平等進程的契機,要等到 2012 年,長照人員巴特利特(Kristine Bartlett)在致力於工人權益的 E tū 工會等組織協助下,依據《同工同酬法》向雇主提起訴訟,指出自己 20 年來薪資偏低,乃因安養照顧這樣一個以女性為主的行業,在歷史上長期遭低估所致。
經過漫長的司法程序3克莉絲汀·巴特利特(Kristine Bartlett)同值同酬案
依據 E tū 工會及同值同酬聯盟(CEVEP)網站資料 :
2012 年,近 70 歲的紐西蘭照顧工作者巴特利特因為長期領取微薄的薪資,與 E tū 工會共同向其雇主 Terranova 安養院提起訴訟,主張自己在服務約 20 年的過程中,薪資未能反映她所承擔的工作價值。
當時,巴特利特的時薪僅為 14.46 紐元(約臺幣 250 元),她的工作內容是為年長者提供生活照顧,肩負著照顧他們身心健康的重大責任。她的主要訴求是藉由 1972 年《同工同酬法》,來指出長期照顧行業的薪資水平因其從業人員多為女性,導致整個產業的薪資系統性地受到壓抑與歧視。
在 2013 年 6 月的就業法院聽證會中,巴特利特的律師團隊強調,《同工同酬法》的立法目的是對主要由女性從事的工作進行同等價值的比較,從而防止並消除對於女性的薪資歧視。
然而,被告 Terranova 辯稱,他們雇用的 4 名男性照顧人員與 106 名女性照顧人員獲得相同薪資,這已經符合《同工同酬法》的要求。他們還主張,任何與男性職業的比較應該僅限於 Terranova 內部,或至少是在長期照顧產業內部的男性,因為擴大比較範圍會過於困難。
2013 年 8 月,就業法院作出裁決,認為對於「完全或主要由女性從事」的工作,應該進行更廣泛的比較,而不只是跟同一女性主導的工作場所、部門或行業中的男性員工進行比較,因為這些男性的薪資也可能受到性別歧視的影響。
Terranova 在 2013 年 9 月提出上訴,但最終在 2014 年 10 月,法院駁回了上訴,並裁定,對於主要或完全由女性從事的工作的同等薪資訴求,可以參考其他行業中具有相似技能、責任等的男性薪資。
經過 20 個月的談判,2017 年 4 月,政府和工會達成和解協議,決定自 2017 年 7 月起,將照顧工作者的薪資提高至每小時 19-23.50 紐元(約臺幣 340-420 元),並於 2021 年 7 月再次調整,薪資範圍提升至每小時 21.50-27 紐元(約臺幣 385-480 元)。,2014 年紐西蘭法院最終確認《同工同酬法》旨在消除性別歧視,必要時可跨行業比較男性薪資,以此作為原本行業女性薪資偏低的佐證之一。
這一系列判決首次明確了紐西蘭《同工同酬法》不僅指同工同酬,亦保障不同工種間價值相等者也該同酬(同值同酬)。2017 年 4 月,紐西蘭政府與工會達成歷史性的和解協議:全國約 5.5 萬名的安養、身心障礙照顧及家庭看護人員,獲得總額約 20.48 億紐元(約臺幣 367.87 億元)的加薪方案,平均調升幅度約 33%。
這場勝利催生了修法改革的契機,當時還由工黨執政的紐西蘭政府於 2018 年提出新的《同工同酬法》修正法案,並於 2020 年通過《同工同酬法》(Equal Pay Act 2020)修法。新法引入了結合協商與調解的薪資平等索賠流程,讓勞工可以先在勞資談判框架內提出薪資平等要求,未必要進入司法程序。
2020 年的修法也設立了明確機制,特別保障女性占比超過 60% 的職業群體,使她們能基於「性別歧視導致長期低薪」提出申訴。新法採納「同值同酬」原則,允許女性將自己的職業與其他「技能、責任與資歷相近」且以男性為主的職業進行跨產業比較。當確認存在性別歧視時,女性勞工有權向雇主要求調整薪資,為長期遭受結構性不平等對待的女性勞動者爭取實質平等。
根據紐西蘭婦女部 2023 年的年度報告指出,已有超過 10 萬名紐西蘭勞工透過平等調薪,消除了性別歧視性的差別待遇。這些進展也促使公部門性別薪資差距降至歷史新低,2022 年紐西蘭公部門的男女薪酬差距僅有 7.7%(臺灣 2024 年男女薪資差距為 15.8%)。
然而,2023 年底紐西蘭政黨輪替後,由國家黨主導的議會大幅修改《同工同酬法》。新法將女性的行業占比門檻從 60% 提高至 70%,並要求申訴方必須提供「實質證據」來證明性別歧視的存在。此外,新法也停止了所有正在進行的薪資平等申訴案件,並規定先前已結案、達成調薪的行業,在未來 10 年內不得再就同一職業提出新的薪資平等申訴。
此次修法也大大限縮了可比較對象的範圍,僅允許與同一雇主或相似雇主下的勞工進行比較,不再允許跨產業比較。韋爾登舉例說明在之前的申訴案中:「有圖書管理員把自己比作運輸工程師,有紐西蘭衛生部的行政和文職人員把自己比作機械工程師,也有社工把自己比作空中交通管制員。我們不認為這樣的設定是正確的。」
面對各界質疑,韋爾登堅稱政府仍然支持所有女性。「我們尊重所有女性,但我希望大多數女性能理解政府正在做什麼。我們仍然允許人們提出薪資平等申訴,這一點沒有改變。」她表示,政府正在使這一程序更加「健全」,使法律更加「公平明確」。
紐西蘭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也表示,新的立法可能為政府節省「數十億元開支」,但他強調:「修法與預算無關,這是為了確保我們擁有一部可行的法律,而非像以前那樣複雜。」盧克森也表示 5 月 22 日將公佈的預算案中已預留資金,以處理民眾根據新法提出的索賠。
雇主與製造商協會(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政策主管麥克唐納(Alan McDonald)也指出,修法前的法律設定過於寬鬆,薪資平等機制彷彿成為「全國性的調薪大會」,如同加薪的連鎖效應,他認為這偏離了當初各方對薪資平等的共識。
面對這次的修法,促成 2020 年《同工同酬法》修法的巴特利特情緒激動,表示自己幾乎要哭出來。「這真的很痛、真的很痛。」她說:「我感覺女性被如此可怕地辜負了,實在太悲哀⋯⋯這些低薪工作者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巴特利特擔心,新法將迫使許多人轉往薪資待遇更優渥的國家,像是鄰近的澳大利亞。
她還指責政府倉促修法,繞過委員會審議程序,使公民無法對法案發表意見。「沒有人有機會站出來發聲,這樣的修法就這麼通過了。如果他們能這樣做,那真的是非常可怕。」她強調,關注勞工權益的團體不會袖手旁觀,她將與這些團體並肩作戰,繼續為薪資平等而奮鬥。
對於照顧工作者如赫利爾(Kate Helil)來說,她和同事們過去 3 年為薪資平等申訴所做的努力化為烏有,這次的修法讓一切又回到了原點,讓她感到非常沮喪與憤怒:「許多照顧工作者不得不從事好幾份工作才能維持生計,你得 1 週工作 5 天,每天工作 12 到 15 小時,或者 1 週工作 7 天。你只是在堆積工作時數,導致疲勞不堪、精疲力竭。」
紐西蘭人權委員會(Human Rights Commission)平等就業機會專員帕切科(Gail Pacheco)表示,她對這次《同工同酬法》修法有嚴重疑慮:「政府要節省的經費,將從低薪的女性勞工口袋中支付」。她還對政府停止目前已取得進展的多項申訴案表示關切:「政府停止了數千人已投入其中的申訴,這令人擔憂。他們的辛勤工作應該得到尊重,而不是被推翻。」
前平等就業機會專員麥格雷戈(Judy McGregor)則直言:「我認為女性不會就此罷休,政府將為此付出代價。」她也批評政府以緊急程序通過法案,繞過公眾諮詢程序是糟糕的治理表現。
紐西蘭國家婦女委員會(NCW)更質疑此舉是否符合紐西蘭作為《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簽約國的承諾,擔心國際間對紐西蘭薪資平等的評價將受到負面影響。
菲茨西蒙斯(Fleur Fitzsimons)也指出,他們參與的 15 項薪資平等申訴中,包括 6.5 萬名照顧相關工作者,每人在因薪資歧視而等待政府撥款處理申訴的過程中,已損失約 1.86 萬紐元(約臺幣 33.73 萬元)。
圖書館與資訊協會(LIANZA)執行主任馬歇爾(Laura Marshall)也舉例表示,圖書館館員和助理的工作被低估,因為這些工作主要由女性執行,且有些圖書館工作者不得不從事 3 份工作才能支付生活費用。她擔憂新法減少與其他工作薪資待遇比較的機會,將削弱該行業的薪資專業標準:「我們不希望有專業的人因此而離開或不願加入這個行業,但養家糊口確實會影響你的工作選擇,即使那是出於熱情的工作。」
延伸閱讀:
1. 全無保障的美國勞工,在工作養家和照顧家人之間二選一/2022 五一勞動影展《無薪、照顧、玩抖音》
2. 「照顧工作者」也需要被照顧嗎?周于萱:改變法律,還需要團結改善勞動權益/2021 五一勞動影展
3. 薪資偏低、受暴比例高、想生兒育女不被支持:身心障礙女性面對的雙重歧視/《障礙研究與社會政策》
4. 珠寶設計師人生大轉彎,開創約旦首間女性水電行/「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參考資料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