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封面

Fiona/母親節3個自我照顧提案:我們都能用一張畫、一段故事,為自己打打氣

編按:5 月母親節到來,這篇文章是「給媽媽的一封信」,同時也是給每一位可能正身兼照顧角色的你我,在這個節日裡好好照顧自己、療癒生活的提案。

作者 Fiona 是一位助人工作者,藝術治療師。在成為媽媽之後,她發現,一心想要做好自己的每一個不同角色,或許是許多媽媽、助人工作者的共同心情。

因此透過這篇文章,她分享 3 種透過畫畫來進行的自我照顧方法。在介紹每一種方法之前,從懷孕、育兒的生命經驗出發,她回顧自己如何從不安和挫折中,開啟自我療癒的旅程 ,讓我們也都能夠陪伴自己打打氣,在混亂中看見自己的光。

嗨,我是 Fiona,一位正在育兒路上前進的三寶媽。同時,我也是一位藝術治療師,喜歡畫畫、喜歡觀察情緒,也喜歡把複雜的情緒轉成畫面、成為創作。

很開心能透過母親節的機會,與辛苦的媽媽們分享 3 個簡單的自我照顧方法!在這個只屬於母親的日子裡,一起用畫畫放鬆、照顧自己,一起從整天在「處理事情」的狀態,慢慢與自己的身心連結起來、「找回感覺」。

照顧自己,不只是吃得健康、多喝水或是早睡,情緒的健康同時也要兼顧(當媽媽要兼顧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對吧)。考量到育兒的時間總是很瑣碎,所以這 3 個自我照顧的方法,並不會花太多時間、也不需要太複雜的媒材。

每個活動都只需要(至少)12 色的粉蠟筆和 A4 影印紙即可!如果你喜歡這樣的放鬆方式,也可以在育兒生活允許的情況下,每週安排一個時段,陪自己畫畫、允許自己休息。

想提醒辛苦的媽媽們,在藝術治療中,我們不需要畫得「好」或「漂亮」,而是相信自己的「感受」。所以,希望您們能盡情享受塗色的快樂、畫畫的放鬆,只要如實的將感受與情感表達出來,就是最特別的創作唷!

① 心情曼陀羅,陪伴需要安靜一下的自己

我和先生一直希望我們的大女兒有手足,便走上試管嬰兒之路。那是一段身心俱疲的旅程。最後一次植入胚胎,我們放了 2 個胚胎,其中 1 個還自然分裂成同卵雙胞胎—— 短暫的時間內,我的身體同時孕育了 3 個小生命。

然而,後來其中一個心跳漸弱,慢慢的離開了。雖然醫學上這並不少見,對我而言卻是一道難以言說的小傷痕。

在我第一胎懷孕時,我透過「曼陀羅」,給自己每週 15 分鐘的畫畫時間,整理情緒、與內在對話。「曼陀羅」通常以同心圓為基本結構,是一個常用作靜思冥想的創作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在圓形裡創造圖像,藉由自己所喜歡的任何媒材如:顏料、蠟筆、粉彩或色鉛筆等來完成。

孕期曼陀羅。圖/作者提供

這次,我決定再次用這樣的方式面對失落,也調適懷雙胞胎的未知與不安。在 2 次的孕期中,每週花 15 分鐘畫一張曼陀羅,安靜回顧生活、緩和焦慮,而這也成為一段溫柔且獨特的紀錄。

所需時間:15 分鐘
所需媒材:

  1. 2 色蠟筆(色彩在曼陀羅中是很重要的元素,如果可以,盡量準備多種顏色來創作)
  2. A4 影印紙(用圓規先在紙上畫上圓),或也可以直接準備圓形的水彩紙。

創作步驟:

  1. 閉上眼睛,吸氣吐氣 10 次,感覺一下這週的生活—— 有什麼情緒或事件浮現?
  2. 打開眼睛,在圓圈中畫出剛剛浮現的感受或畫面。不一定要具象,也可以用色彩與線條自由表達。
  3. 畫完後,幫這幅作品取個名字。
  4. 若你喜歡,試著一週一次,慢慢累積自己的心情曼陀羅。
活動1

② 享受自由的塗抹、聯想,陪伴對未來有點不安的自己

當時我還沒來得及沉澱一個小生命離開的失落,就迎來一場驚嚇:醫生判定弟弟們是高風險的「MCMA 雙胞胎」—— 共用胎盤、沒有羊膜隔間,像是在同一個房間長大,隨時可能因臍帶纏繞而出事。

儘管努力表現堅強,我和先生其實非常害怕,不敢對外分享懷孕的喜訊,每天都在焦慮中掙扎。那段時間,我靠著不斷畫畫,讓混亂如毛線球般的情緒逐漸梳理。

所幸發現得早,我們找到經驗豐富的醫師,我在寶寶 28 週時住院、32 週時剖腹。那一個多月,我身上綁著 2 組胎心音監測器,幾乎整天不能下床,只在洗澡時短暫自由,並靠著在床上畫畫、捏黏土、做手作來度過那些時光。

最終,孩子們順利來到這個世界,也讓我深信在極度不安的日子裡,創作是我最有力量的支撐。

所需時間:20 分鐘
所需媒材:12 色蠟筆、A4 影印紙
創作步驟:

  1. 選一個能代表現在心情的顏色。
  2. 閉上眼睛,讓蠟筆在紙上自由走動 5 分鐘,像是在散步。
  3. 睜眼後,轉一轉畫紙,從線條中找找看:像不像動物?植物?或什麼圖形?
  4. 用另一色深一點的蠟筆,描出你看到的輪廓,再慢慢延伸,畫出更多。
  5. 發揮想像力,為畫面加上顏色、角色或物件,慢慢畫,享受創作的 15 分鐘。
  6. 最後,想一想這些圖像和你有什麼關聯。也可以寫一小段故事,送給現在的自己。

③ 你的快樂、生氣、沮喪是什麼模樣?畫下感覺,陪伴被瑣事磨累的自己

雙胞胎兒子陸續出院回家後,大女兒的不適應,加上同時照顧 3 個孩子的現實與壓力,就像海浪般一波波襲來⋯⋯睡眠不足讓我變得容易發怒、失去耐性。聽到哭聲會焦慮,陪伴大女兒的時間也變少,讓我心疼卻無力改變。

生活就像一臺無限循環的機器:餵奶、換尿布、哄睡、洗澡⋯⋯直到有一天,我走進浴室,關上門,在馬桶上哭了好久。

我才發現,原來我這麼累了⋯⋯哭讓我釋放,但也讓我感到羞愧。我甚至不敢讓人知道我哭了,趕緊洗把臉裝沒事。那一刻,我知道,我到極限了。我需要好好照顧自己了—— 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要為自己偷一點時間、呼吸一下。

當時,我靠著美國藝術治療師卡洛琳(Carolyn)建議的 6 步驟創作(A 6-Step Art Process),讓自己慢慢練習「感覺」。透過畫畫,關注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當下的狀態。

所需時間:30 分鐘
所需媒材:12 色蠟筆、A4 影印紙 6 張
創作步驟:

  1. 隨筆塗鴉,拿著畫筆隨性的在紙上亂塗,畫個 5 分鐘做為暖身。
  2. 想像「快樂」長的模樣,什麼顏色、什麼線條,或什麼「感覺」,用 5 分鐘的時間,把它創作下來。
  3. 以此類推,用 5 分鐘的時間畫下「生氣」的感覺。
  4. 用 5 分鐘的時間畫下「焦慮」的感覺。
  5. 用 5 分鐘的時間畫下「沮喪」的感覺。
  6. 最後,用 5 分鐘時間,畫下「我今天的感覺」。
  7. 如果在某一步驟發現自己需要更多時間,請不用慌張、創作至完成即可。

畫完後,其實會感覺自己得到沉澱和平靜。如果還有時間,很建議可以做一個自我對話練習:看著自己的每一張創作、回想創作歷程(作品如何畫出來的)與自己的感受,或為創作取名字、寫一段文字。透過書寫,能再次強化創作歷程的感受,同時也可以統整感性和理性的自己。

願媽媽們都能在自己的節奏裡,好好的被擁抱

我在育兒中練習「偷時間」創作,當孩子睡著後,就是我拿起畫筆、重新呼吸的時刻。創作成了我的出口,也成了生活的支點。

一路走來,我才慢慢明白,情緒的照顧,不是要讓難過消失,而是學會在心痛或無力時,也能陪自己待一下,說一聲:「這真的不容易啊。」

成為媽媽後,我更能理解,愛不是時時有耐心、永遠不崩潰,而是在一次次的疲累、一次次懷疑自己做得夠不夠好之後,還是願意再試一次、再溫柔一次。

如果你也正在照顧別人,也別忘了照顧自己。如果你今天感覺到累了,不代表你不夠好,只代表你真的付出了很多。

在這個屬於我們的節日裡,想說一聲:媽媽,母親節快樂,也辛苦了。願你在自己的節奏裡,也能被好好擁抱。

封底

延伸做母親&照顧者的後盾:
1. 2024 年母親節特輯【做媽媽的後盾】
2. 是社工還是陳媽媽?六年級社工的 n 個職涯髮夾彎/【眾聲相 EP34】
3. 美娟/從「人生毀了」到敢於夢想未來,我想為無處容身的孩子打拚一個家
4. 【CRPD】「我們也很有資格養育下一代。」身心障礙逾 7 成當爸媽,跑產檢卻像在打怪
5. 美國 NPO 自訓「最懂妳的社區陪產員」,讓原住民孕產婦安心當媽媽、找回自主權/「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你的一筆捐款,讓許多脆弱處境和善意行動被看見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Fiona
Fiona

是藝術治療師(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藝術治療組碩士),同時也有 3 個孩子!古靈精怪的大女兒 3 歲、半獸人階段的雙胞胎兒子 1 歲。與先生共同創辦插畫品牌 BALLONER 氣球兒,出版繪本《灰兒飛高高以後》,希望透過插畫與故事,為大家的生活打打氣!FB @藝術治療師Fiona;IG @atfionachien

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