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澡堂 2023

從無家者、車床族、背包客到社區居民,我們都在這裡相遇/專訪香香澡堂

「大哥你第一間喔!」
「明天幫你預約 7 點洗好不好?」
「陳小姐好了嗎,外面有人在等囉——」

時值 7 月盛夏,座落於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巷弄的香香澡堂,平日下午陸續有澡客頂著豔陽進門,等候盥洗。

澡堂門口高掛著圓形招牌,一進門是明亮的櫃臺,左側有食品物資機,擺放著外界捐贈的泡麵、罐頭、零食、八寶粥等組合,供澡客離開前免費索取。每天約有 80 份、平均一份 135 元。

推著大型行李箱的小芬姐,是露宿在龍山寺附近的無家者,自從知道這裡有間免費澡堂後,因為環境乾淨、店長態度和氣,一洗成主顧,如今每週報到 3、4 天。

小芬姐說,她最久長達 8 個月沒洗澡,身上衣服也未清洗過,夏季燥熱帶來的黏膩和氣味讓人難耐。以前她曾去北市社福中心的據點盥洗,但浴室髒、地板濕滑易滑倒,讓她覺得「很難洗」。

香香澡堂的衛生條件佳、氣氛溫暖舒適,又能領取食物、衣服、清潔用品甚至口罩、酒精、防蚊液等生活所需,眾多因素都讓小芬姐成為澡堂的熟面孔。「這裡不會讓我感到不舒服,我挺喜歡的。」她說。

香香澡堂的櫃臺,店長正在確認澡客的預約。攝/曾玉婷
香香澡堂 2
澡堂內物資機,澡客離開前可免費索取食物。攝/曾玉婷
香香澡堂 3
澡堂備有一些生活用品,提供澡客免費索取。攝/曾玉婷

免費、安全、無障礙,為所有人開放

2022 年 1 月,萬華在地團體芒草心慈善協會成立香香澡堂,以無家者和社區貧困者為主要服務對象,除了提供免費盥洗、充電、物資領取,也能協助轉介就業和租屋等資源。

根據芒草心「2019 年臺北市遊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中,整理了 200 名無家者的盥洗樣態,顯示他們通常都在公家機關(如萬華社福中心)洗澡,其次是公廁、民間團體據點、運動中心等。

即使有這些選擇,但無家者盥洗時仍面臨許多不便。香香澡堂店長江孟薰舉例,公家機關有固定開放時間,大多只到傍晚 5 點下班關門,白天有工作的無家者常常趕不上。少數無家者會選擇花錢找地方洗澡,卻是很大的經濟負擔。

訪問當天,72 歲的澡堂常客周大哥也分享,過去找不到適合的地點時,會特地到賓館洗澡。他感慨:「不是每天洗,但住一次就要花 700 元,很貴耶!」

另一名剛來半個月的澡客林大哥,平時打零工清掃廁所,以前會找游泳池的淋浴間洗澡,但也不是隨時都能找到免費或經濟可負擔的地點,所以偶爾才能洗一次。

曾是澡堂實習生、今年也開始擔任店長的張凱淳,聽過有無家者會帶卡式爐,到河濱公園旁燒水洗澡。接觸許多無家者後,他發現多數人的盥洗需求都沒有被好好滿足。

澡客林大哥洗完澡後,坐在櫃檯稍作休息。攝/曾玉婷
香香 4
香香澡堂店長江孟薰。攝/曾玉婷
香香 5
香香澡堂店長張凱淳。攝/曾玉婷

缺乏安全和隱蔽性的盥洗空間,也使得女性無家者的處境尤其困難。江孟薰指出,有些女性無家者會選在夜深人靜時,提著家當去偏僻的公廁洗澡,雖然夜間遊客或路人較少,卻更可能遭遇跟蹤等危險。

並且,女性無家者還可能面臨失禁、月經清理,和無法長期盥洗導致容易感染等問題,因此澡堂也有專門讓女性洗澡的浴室,提供衛生棉、免洗內衣褲、私密處清潔露等備品,讓需要的人索取和使用。

沿著筆直的走廊前進,可見澡堂底部有 4 間浴室,最裡面的 3 間較小,通常是讓男性澡客使用。另一間空間較大,平時供女性專用,或是拄拐杖、行動不便的澡客,也能透過裡面設置的扶手支撐,完成盥洗。

3 年前發生車禍、現以輪椅代步的林姐,便是這個空間的受惠者。她和男友露宿在臺北車站外圍,過去經濟有餘裕時會到旅社花 300 元洗澡、沒錢就去附近找水龍頭,簡單解決。

獲知澡堂的資訊後,林姐如今成為澡堂的常客,她從北車移動到萬華約半個多小時,起初有志工幫忙推輪椅,現在多是她自己來。澡堂門外的斜坡、走廊適宜的寬度,都讓她能順利抵達浴室。

「洗一洗就習慣這裡了。比較省錢人和環境也讓我覺得熟悉跟舒服。」林姐的感想和多數澡客類似。然而,問起男友是否一起來洗,她搖搖頭:「他說不想啦,白天要做粗工,下班累了不想走那麼遠的路。我的話,還是會想繼續來。」

香香 7
澡堂最底部(右側)有 3 間主要供男性澡客使用的浴室。攝/曾玉婷
香香 14
澡客洗完澡後,可以坐在門外的座位吹乾頭髮。攝/曾玉婷
香香 8
林姐是澡堂常客。店長在協助林姐操作手機。攝/曾玉婷

除了女性和身障者,香香澡堂作為一個為社區服務的據點,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理念—— 開放給「所有人」使用

江孟薰細數來過澡堂的人,包括無家者、通勤族、流動工人,以及曾是長途司機、睡車上的車床族—— 他們以前常去中山區建國橋下的計程車休息站洗澡,但沒有熱水,是看到聊天群組有人分享澡堂資訊而來。

此外,鄰近無力繳納水費的弱勢貧戶、沒錢租屋而住在朋友家或營業場所的人,無論身分或狀態,都能在香香澡堂彼此相遇,滿足人最基本的需求,在這裡清洗修復自己的身心。

也因此,運作 1 年半以來,香香澡堂從開幕首月僅 15 名澡客,如今已爆增至每月 1200 人次,並逐漸培養出一些默契。

例如,每人只能洗 20 分鐘,是開店以來就設下的規則,牆上設有顯示器讓工作人員和排隊的澡客參考。澡客入場時,工作人員會協助投幣啟動機器,時間到不會斷水,但水流會變小。

張凱淳提到,隨著大家慢慢習慣步調,能掌握洗澡的時間,理解空間的界限和規定,過程也越來越順利,不再需要花大把時間抓彼此的默契。

後來,為了讓澡客們穩定來盥洗,澡堂新增了預約制。江孟薰說:「其實很多澡客不是沒空來,而是『不曉得幾點來』,多數人傾向你直接幫他安排好,他比較容易固定時段來洗,跟一般的預約習慣很不同。」

如今,除了澡客和工作人員,就連附近的觀光客、背包客、物資捐助者、社區居民、研究者等,都會出現在這裡。原先單純為了提供盥洗需求的香香澡堂,逐漸成為每個人都可以來相聚交流、多元開放的社區據點。

香香澡堂位在社區巷弄中,對面是艋舺江夏黃氏大宗祠。攝/曾玉婷
香香 10
平日下午的香香澡堂,陸續有人進來洗澡。攝/曾玉婷
香香 11
洗完澡的澡客,正在領取食品物資。攝/曾玉婷

成為一個改變自我、串接服務的地方

除了沐浴與交流,來到香香澡堂的各色澡客們,若有就業、法律諮詢、申請社福補助等需求,還能透過櫃檯旁的觸碰式螢幕,點選自己想要的服務,留下手機號碼,店長會協助連結到合適的資源。

「香香就像一個資訊站,我們不會開案、不會後追,但盡可能在初期接獲澡客需求時,精準轉往合適的聯絡窗口。」江孟薰提到,包括澡客洗澡前要登記姓名、露宿地,都是想讓對方有需要時,能更快媒合適當的社福資源。

張凱淳認為,香香澡堂不只回應盥洗需求,同時也能滿足澡客所需的傾聽和社會連結,過程中澡客會慢慢願意付出信任,分享生活近況、遇到困難也會主動求助,此時就能更順利導入外部協助。

例如,有些澡客長期生病或受傷,但不見得願意看醫生,隨著每次洗澡前後的零碎時間溝通、培養感情,工作人員就能以旁敲側擊的方式鼓勵他們就醫。許多人常提到醫生無法理解自己的狀況,或沒辦法表達不適的感受時,他們也能站在夥伴的角色,建議適當的溝通方式。

張凱淳說:「我認為,真誠和開放的心態,是和澡客建立關係的關鍵,不用設限彼此的角色和差異。」

江孟薰也補充,澡堂裡面有很多的軟性溝通,比起社工或就業服務員等專業服務者,這裡比較不會帶給澡客壓力、讓他們更願意放下戒心聊天。「我們也能從中梳理和引導,找出適合的協助方向。」

除了店長,有時志工也會去聊天;澡堂也有一些實習生對無家者很好奇,無家者通常也很有興趣分享自己的生活。整個過程能增加他們的信心,發現「原來有人想知道自己的故事」,成為極具意義的交會。

「希望澡客們能藉由踏入這個場域,再去審視一下自己的生命歷程有沒有拓展的可能。」江孟薰表示,大部分的澡客平時不太敢、或不太想跟他人互動,但進到澡堂接觸到支持後,開始變得敢於表達自我,也接觸到不一樣的機會。

澡客若有急難救助需求,可以在這裡點選需要的服務、留下聯絡方式,由店長協助連結相關資源。攝/曾玉婷
香香 12
澡堂實習生正在和店長討論捐贈衣物的處理。攝/曾玉婷
香香 13
澡堂志工和實習生,正在整理外界捐贈的衣物。攝/曾玉婷

除了提供沐浴,香香澡堂也聘用無家者做有薪、彈性的管理工作。有位近 60 歲的大姊,因為經濟問題變成無家者,以往不太敢和人交際,自從接下澡堂的清掃工作後,開始認識越來越多澡客、志工、實習生等人,後來甚至找到更多兼職。

「姊姊說過,流浪時的自己沒有辦法跟別人講話,但在這裡跟大家打聲招呼,心情就會好很多,她還是很喜歡熱鬧的人。」江孟薰笑說:「最近她開刀請假,每個人都問她去哪裡,我覺得這份感動很真切。」

帶著更大的期盼,回饋每一個人

開張 1 年半,香香澡堂除了培力總計 9 名無家者以計時薪方式負責浴室清潔,也建立了性騷擾匿名申訴管道,以防範澡客對澡客之間的騷擾,並尋找專業的諮商志工,為有需要的人陪伴輔導。

江孟薰期盼未來有機會能繼續拓點,擴大空間與服務量能,像是增加洗衣區。目前許多無家者都是去公廁手洗衣服,卻無處晾乾,味道並不好聞,大部分衣服都是髒了就扔。

打造更大的空間、安排女性專屬或無障礙時段,也是江孟薰的另一大期許。她提到:「我們現在沒辦法服務太多障礙者,障礙者自己真的很難從露宿地點走到任何地方。」

隨著澡堂的使用者增加,2 名店長難以負荷和維持跟大量澡客的對話品質,因此也希望能加入心理支持,尋找願意合作的行動心理師。

江孟薰還提到,香香澡堂試行運作以來,鄰避現象還是存在。但澡堂嚴格控管秩序和衛生,外頭的菸蒂、垃圾、檳榔渣,即使不是澡客所為,仍會全數清理乾淨,努力讓鄰居感到安心、讓據點不會變成嫌惡設施。

「澡堂管理得很好,有時去裡面洗個澡,外面也會擺椅子給人家坐,我時常經過,秩序都很棒!」廣州街上,拿板凳坐在萊爾富門外的阿伯感慨。一旁的阿姨也幫腔:「洗好就走,對我們沒影響啦!做好事不會不喜歡,給人方便多好啊。」

對江孟薰而言,香香澡堂也是一個「回饋萬華」的空間,回應了生活在萬華的每一個人:「無家者雖然沒有家,也是在這座城市裡生活的居民。

香香澡堂位於萬華區廣州街的小巷弄,做為一個開放給「所有人」使用的社區據點。攝/曾玉婷


延伸閱讀:
1. 免費、安全、無障礙,芒草心 X 企業攜手打造社區香香澡堂與家園
2. 打造為所有人開放的包容城市:當社福制度失靈,我們如何容納多元與差異?
3. 萬華邊緣社區再生基地「大水溝二手屋」,在這裡過渡人生、棄物重生
4. 北臺灣首間女性無家者自立居所,芒草心攜手企業協助修復身心、整理人生
5. 女性無家者人數攀升,芒草心攜手企業打造女性專屬庇護空間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曾玉婷
曾玉婷

Right Plus 記者,文字工作者。喜歡書寫和音樂。志向是真誠對待生活中的每個枝微末節。最近經常會想起:「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

文章: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