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2/3-2/16】內戰影響敘利亞地震救援、臺灣第一起「個人助理」行政訴訟、作家送火鍋給無家者引發討論

1. 災變|土耳其死傷為何那麼嚴重?除了寒流,建築安全、城鄉差距也被討論

土耳其、敘利亞邊境 2/6 連續發生 2 起規模 7.8 與 7.5 的地震,土耳其各地傳出大範圍倒塌的慘烈災情。由於第一起強震發生在當地時間清晨 4 點,許多人在睡夢中來不及逃生就遭到活埋。同時,土耳其正遭遇強烈寒流,地震前就已發生停班停課等級的暴風雪和大雨,地震後,災區的電力與天然氣供暖系統更因嚴重受損而中斷供應,上萬災民只能在極寒的低溫中,徒手挖掘,試圖救出困在瓦礫堆下的鄰居與親人。

歐盟、英國、美國、臺灣都在第一時間派出搜救隊前往土耳其救援。當地時間 2/11,土耳其政府表示,由於已經超過救援黃金 72 小時,救出倖存者的機率不大,因此暫停各國的搜救任務,開始派遣重機械進入現場進行開挖。根據《路透社》報導,這次地震土耳其的死亡人數高達 3.5 萬人。

土耳其位於歐亞大陸交界,自古以來就常發生地震。而近百年來,土耳其死傷最慘重的地震就是 1999 年直接衝擊伊斯坦堡都會區、造成 1 萬 7000 人死亡的「伊茲米特大地震」(Izmit Earthquake)。伊茲米特大地震後,土耳其不斷強化建築防震安全法規。

然而,無論是防災檢查還是應變儲備,主要都集中在土耳其西北部、人口稠密的伊斯坦堡與安卡拉都會區,而這次地震發生在土耳其東南區經濟發展較差的地帶。此外,過去 10 年來,土耳其面臨嚴重的炒房亂象,且多次傳出新建案偷工減料的問題,再加上這次地震區經濟發展較緩,因為鄰近敘利亞,近年也湧入大量逃避內戰的敘利亞難民,因此在建築安全檢查上,一直存在著執法不彰的問題。

2. 戰爭|內戰情勢影響救災,敘利亞同樣災情慘重,物資、救援卻運不進去

土耳其、敘利亞邊境 2/6 連續發生 2 起強震,根據《路透社》估計,敘利亞死亡人數也有 6000 人以上,但相較於土耳其第一時間獲得國際協助,同樣面臨強震的敘利亞卻因為戰爭封鎖與內戰政治的複雜因素,讓國際支援與外界物資不得其門而入。尤其在反抗軍與敘利亞政府持續對抗的敘北地區,物資與支援更難以進入。

在內戰中搶救無數生命的敘利亞志願搜救組織「白盔隊」(White Helmet)就透過社群網路與電話向世界求援,白盔隊表示,敘北反抗區內的醫療資源本就不足,建築又為了安置內戰難民而以結構不穩的土屋、老屋、臨時屋為主,在強震中許多城鎮都遭遇大面積崩塌,光憑數百名志願者的白盔隊,與物資本就捉襟見肘的人道 NGO,根本無力回應瓦礫堆下成千上萬的呼救。白盔隊強調,這場災害的嚴重程度必須有國家級的單位組織馳援。

但國際社會對敘利亞的呼救反應並不一致。歐美組織目前正在協調自身難保的土耳其共同參與敘北救援,而在中國與俄國的政治護航下,在敘北地區聯合國只有 1 條人道走廊供國際運補物資;中國與俄羅斯則強調以阿薩德政府作為敘利亞救災的唯一合法對口;而與阿薩德政府勢同水火的以色列,則表示已收到救難要求,但卻拒絕說明交涉的對象是阿薩德還是反抗軍。

圖/敘利亞「白盔隊」(White Helmet)twitter

3. 身心障礙|障礙者槓上政府!臺灣首起爭取「個人助理」的訴訟 3/16 將宣判

居住新北市、獨居、低收的重度肌肉萎縮障礙者「玉姐」(化名)因全身無力,翻身、吃飯、喝水、上廁所等都需要有人協助。最初,新北市社會局的「長照專案」核定給玉姐每個月約 150 個小時的「居家服務」,但平均每天只有 5 小時的服務,對 24 小時都需要有人協助的玉姐來說顯然不夠,玉姐因此申請新北市政府的「個人助理」服務,但新北市政府社會局認為,玉姐已經是居家服務的對象,起初不核准「個人助理」的申請。

對此,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簡稱「自立生活協會」)2021 年起協助玉姐,透過法律扶助基金會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政府依據《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給予玉姐足夠的個人助理服務時數,讓她有機會在社區自立生活。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2/9 召開言詞辯論庭,當事人玉姐透過線上方式參與開庭,也有民間團體以及其他障礙者列席旁聽、聲援。

自立生活協會活動企畫 Yukih Pupuy 表示,即使訴訟期間,社會局已核准玉姐每個月 60 小時的個人助理時數,然而,長照居服加上個人助理,玉姐每天也只有 7 小時有人陪同,服務時數還是遠遠不夠。自立生活協會宣廣組長莊棋銘表示,無人協助時,玉姐就無法自由移動、喝水、上廁所等,因此玉姐吃喝拉撒都得在有人協助的 5 到 7 小時內完成。

除了爭取個人助理的時數,玉姐的律師翁國彥也表示,申請個人助理時數的天花板是多少,也是訴訟過程需要釐清的問題。翁國彥說,地方政府依照《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身心障礙者個人照顧服務辦法》、地方財政等制定個人助理的時數。

《身心障礙者個人照顧服務辦法》規定,經過評估、身心障礙者如果有需求,地方政府可依其需求提供 24 小時服務。但以新北市的狀況來看,政府原本規定每月個人助理時數最高只有 60 小時,2022 年開始提高到 80 小時、專案申請者可達 100 小時,但都不足每天 24 小時的需求,更何況還可能無法通過核准。翁國彥說,依照法規能認定的時數上限到底是多少,以及政府做不到 24 小時服務的原因為何,都是本次訴訟應釐清的重點。

民團指出,《CRPD》第 19 條規定政府應該讓身心障礙者能夠社區「自立生活」、不一定要進入長照機構,而個人助理等人力協助,是自立生活的重要條件。這次訴訟是臺灣第一起牽涉個人助理等人力的案子,玉姐的狀況也並非少數人的困境,而是身心障礙者的普遍經驗,需要整體社會共同關注。本案預計 3/16 進行宣判。

圖/Photo by Jakub Pabis on Unsplash

4. 精神衛生|隔離方式侵害人身自由、忽視人權,監察院糾舉玉里醫院院長

位於花蓮的衛福部立玉里醫院是精神病人的慢性療養院,也是全臺規模最大的精神專科教學醫院,目前收治約 2200 名慢性精神病人。2022 年 5 月,玉里醫院爆發群聚感染,共 375 人確診,雖然大部分確診者都屬於輕症或無症狀,但院內原本嚴格的感控措施在群聚感染後變本加厲,引發住民和員工的反彈。

原本,醫院只有在住民確診時,要求住民居隔 7 天、不能離開病室。但群聚感染爆發後,玉里醫院開始嚴格實施比指揮中心更嚴格的「預防性隔離」,連員工和員工的家屬確診,都要求住民關病室隔離。

每當有住民被要求隔離時,院內的散步、購物、工作、休閒活動都會臨時喊停,加上電視和電話都在病室外,隔離期間,住民幾乎跟外界斷絕互動。此外,病室裡沒有廁所,一旦隔離,就必須和其他 5 名室友共用一張便盆椅,在他人和監視器面前大小便,用餐也只能留在病室裡吃便當,代表所有人的三餐和排泄都在同一個毫無遮蔽的空間。

今年 1/12,監察院糾舉衛福部玉里醫院院長王作仁。糾舉案文指出,住民在隔離期間,三餐食用稀飯,且在衛生環境不佳的病室內食用,無法使用公共衛浴設備、廁所,使用的便盆也沒能隨時保持清潔狀態。

監察院表示,玉里醫院院長王作仁將沒有確診且非密切接觸者的住民就地隔離,侵害人身自由;而且罔顧精神疾病患者基本人權,已違反《精神衛生法》第 29 條《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規定,有必要急速處分、調離現職,因此依憲法及監察法規定提案糾舉,移送衛生福利部依法處理。

5. 無家者|作家打包火鍋給無家者吃,人生百味:必須確認需求、尊重對方意願

作家黃大米近日在臉書分享,她與朋友聚餐吃火鍋吃不完,因此將剩下的料丟進鍋中煮熟、打包,並將打包的火鍋拿去高雄車站送給無家者吃。她在文中提到,拿到熟睡的無家者身旁時,發現對方用聖經當枕頭,黃大米寫道:「我想等到他明天起床看到這麼豐盛的食物時,一定會覺得是上帝給他的食物,這樣的感覺一定挺好的。」

這篇貼文發出後,引發不少抨擊,有的人認為等無家者醒來,火鍋可能已經冷掉,無家者也不方便加熱食用,也有人認為黃大米把自己比擬為上帝,姿態過高。黃大米因此將貼文刪除,並在 2/14 發文回應,她表示自己「做得不周全下次會修正」,也擔心無家者吃了火鍋後身體不舒服或收到火鍋不開心,因此她重回車站尋找當晚那位無家者,也成功找到;那名無家者表示,他大概在深夜 3 點時起床發現這袋火鍋,吃的時候還是溫的,而且也沒有生病,很感謝黃大米。

長期關注無家者議題的「人生百味」從 2014 年起開始進行「石頭湯計畫」,搜集菜販、店家的剩餘食材,煮成料理送給有需要的無家者。人生百味 2/14 在臉書發文分享,他們進行石頭湯計畫時,都會跟無家者說明食物來源,確認對方需要後才給。此外,無家者也有各自的飲食限制,例如有的無家者吃素,沒辦法吃肉,有人眼睛不好,不方便挑魚刺。人生百味提醒,「無論分享什麼樣的食物,最重要的是確認對方的需求,並尊重當事人的意願。」

作家黃大米因為打包火鍋給無家者,而引起爭議。示意圖/Photo by Luna Wang on Unsplash

6. 兒少|「特殊需求兒少」安置困難:跟老人住在一起、被學校拒收

當兒少遭遇失依、受虐、司法議題等,無法待在原生家庭時,政府會提供「家外安置」,如「親屬寄養」、「寄養家庭」、「機構安置」等。但是,家外安置的「特殊需求兒少」樣態日趨複雜,包括身心障礙兒少、嚴重情緒或人際問題、反社會性行為等特殊需求樣態,增加安置與照顧的難度。民進黨立委吳玉琴、臺灣兒童權益聯盟(兒權盟)等 2/13 舉行公聽會,討論目前的困境與解方。

兒權盟理事長林月琴表示,2022 年臺灣兒少安置人數共 4684 人,其中 647 人是身心障礙,更有 144 位特殊需求兒少被安置在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護理之家、精神復健機構等「成人機構」。桃園市腦性麻痺協會常務理事何麗梅就指出,腦麻、肌肉萎縮兒少因為照顧困難,不受兒少安置機構歡迎,有位腦麻孩子 3 歲就住在護理之家,跟長者一同生活,缺乏同儕互動與刺激,導致學習進度跟不上一般孩子。

此外,林月琴說,安置機構也常面臨資源缺乏、政府支持不足等問題,且安置機構在安置兒少時,常遇到學區學校以各種理由施壓、婉拒兒少入學等情況。雲林縣長愛家園育幼院院長吳文輝就說,特殊兒少常伴隨智能障礙、情緒障礙、反社會性行為等多重議題,學校因為特教資源不足,常會以沒有員額為由,拒收兒少,或要求要有工作人員陪讀,讓人力不足的機構碰軟釘子。

最後,立委吳玉琴總結公聽會 9 大訴求,訴求包括要求社家署規畫成立北、中、南、東各區的專業輔導團隊,輔導兒少安置機構的工作人員,增加照顧特殊需求兒少的課程,並協助機構依兒少的特殊需求訂定「個別化服務計畫」。此外,針對安置於護理機構、長照機構的兒少,吳玉琴也要求社家署應研議「從成人長照機構轉銜到兒少機構」的計畫,逐步將兒少轉出至適合他們身心發展的地方。

7.長照|「長照殺人」頻傳,法務部研議修法,讓犯人有機會緩刑、緩起訴

臺灣 10 年來累計近百件「長照殺人」事件,法務部 2/7 發布新聞稿指出,已研議 3 個修法方向,因應長照殺人的狀況,希望讓這些因照顧壓力而殺人的犯人,能有機會緩刑、緩起訴。目前的修法方向包括:

1. 修改《刑法》,放寬緩刑條件:依照過去照顧殺人的案例,大多犯人可以依《刑法》第 62 條(自首)、第 59 條(犯罪原因令人同情、憐憫)而獲得減刑。但通常減刑後,仍然無法達成《刑法》74 條的「緩刑」條件。目前,《刑法》74 條規定被判「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才能緩刑,為了讓照顧殺人犯者也有緩刑機會,法務部的其中一個修法方向,是將「2 年以下」改為「3 年以下」。

2. 修正《刑事訴訟法》,修改「緩起訴」條件:所謂「緩起訴」就是指「延期起訴」。如果被告所犯的罪很輕微,或者只是不小心,檢察官在考量被告的犯罪目的、動機、品性、犯後態度後,可以決定「延遲起訴」,在延遲期間,如果被告表現良好,就可以「不起訴」。

目前《刑事訴訟法》第 253 條之 1 規定了「緩起訴」的條件 ,第一項條件就是,罪行必須是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的罪,才可以緩起訴,而殺人罪不屬於這類。為了因應長照殺人,法務部打算另外新增規定,如果被告所犯的罪不符合第一項的條件,但依法減刑後,被判未滿 3 年的有期徒刑,那麼檢察官依然能提出緩起訴。(暫定條文:被告所犯為前項以外之罪,符合法定減輕其刑事由,而得處以有期徒刑未滿 3 年者,準用前項規定。)

3. 《刑法》新增「長照殺人罪」:在《刑法》的「殺人罪章」中,規定殺人罪必須判「死刑、無期徒刑或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殺人罪章」中本來就有規定一些特殊狀況,可以不要判那麼重,例如母親因不得已的狀況殺死嬰兒(274 條),或者「憤而殺人」(273 條),本刑都比較輕。法務部的第 3 種修法方向,就是比照這類條文,新增「長照殺人罪」,暫定內容是:「對於直系血親、直系姻親或配偶,因不得已之事由,於長期照護後殺人」,預計將本刑定為「7 年以下有期徒刑」,保留能緩刑的彈性。

法務部表示,後續將邀集各界代表,召開「刑法研究修正小組會議」,使修法更周延妥當。

圖/Photo by Marcelo Leal on Unsplash

​8. 身心障礙|臺北捷運誣賴自閉症男子、加深偏見,被監察院糾正

臺北捷運去年 9 月發生一起旅客衝突事件,一名患有自閉症的游姓男子在座位上重複「短暫拉下口罩」、「手指沾嘴巴」、「手扶扶手桿」3 個動作,當時疫情嚴重,一名楊姓女子因此責罵、推打游姓男子,楊姓女子甚至拿不明液體噴灑游姓男子的臉部。

但事後,北捷發出的新聞稿卻與事實不符,北捷表示,這場衝突源自一名身心障礙男子在車廂內吐痰,並且塗抹扶手桿,遭其他乘客制止,才產生糾紛。此外,北捷還依照《大眾捷運法》「不得隨地吐痰」的規定,對游姓男子處以 2250 元罰鍰。

今年 2/14,監察院通過監察委員王幼玲、高涌誠提出的調查報告,通過糾正臺北捷運公司。王幼玲說,北捷沒有充分確認事實、進一步求證,只依乘客意見就對游男處以罰鍰,影響人民權益,應加強員工教育訓練,此外,王幼玲說,事件發生後相關媒體報導、北捷對外的說明與事實不符,誤導民眾對身心障礙者產生偏見,違反《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74 條的規定,監察院已經請主管機關依法處理。

高涌誠受訪時說,許多身心障礙者原先被訓練的非常好,但是在遇到類似的衝突情形時,他們可能會變得退縮,回到失能的狀況,一般社會大眾沒有機會接受到相關宣導,希望透過這個案子讓大眾了解身心障礙者的狀況。此外,調查報告也指出,部分自閉症類群障礙者長期使用捷運,且路線固定,非常需要建立大眾捷運的協助機制,包括適當的辨識方式及妥適的協助等,讓他們也能平等、方便的使用公共交通設施。

9. 兒少、心理健康|照顧學生心理!成大跟上腳步,這學期開始提供「心理假」

臺灣大學 2020 年底發生多起學生自殺事件,引發社會大眾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事件過後,中山大學、實踐大學、臺大等多所大學都陸續推動「心理假」。今年 2/13,國立成功大學也宣布,2 月起增加校園心理諮商輔導量,除了增聘兼任心理師,推行「夜間諮商」與「日間心理師宿舍駐點」等政策,也在這學期開始實施新增的「心理調適假」。

成大指出,學務會議在去年 12 月修正校內請假法規,新增「心理調適假」,有需要的學生可將請假單送到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備查。請假每學期以 5 天為限,累計 2 天者通知導師優先關懷,必要時轉介諮商輔導相關單位,請假日數連續 3 天以上,須附上醫療院所或相關輔導機構等證明。

10. 長照|移工照顧品質參差不齊:勞動部規定移工參加講習,卻缺乏「長照課」

臺灣高齡化對外籍看護需求大,卻因欠缺訓練,照護品質參差不齊。關懷移工與新住民權益的台灣萬人社福協會也說,長期臥床者需要翻身、管灌、拍痰、復健等協助,醫師或護理師教導後,回家不一定做得正確,曾有移工不會灌食,結果被照顧者滿肚子都是脹氣,造成身體不適。協會人員有次還遇上一名阿嬤拿刀追看護,家屬才得知阿嬤失智。

勞動部今年起規定,初次入境或超過 5 年再次入境的看護工,必須接受 3 天 2 夜、8 小時以上的講習課程,內容包括聘雇相關法令、勞動權益、衛教、工作及生活適應等,但熟悉長照領域的人士認為,目前欠缺提升照顧品質的課程,也影響外籍移工照顧品質。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