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加購藝術陪伴、遠端醫療!銀色大門為長輩送上溫飽與溫暖
2019 年,銀色大門發源於嘉義,是一個串連全臺老人送餐的服務平臺,「銀色」意指長輩,「大門」象徵送餐時開啟長輩家大門,也代表開啟老人送餐資源串聯的管道。
銀色大門創辦人孫士姍曾於大學時期擔任 2 年多的送餐志工,從第一線與長輩接觸的經驗中,她了解到,送餐不只是解決長輩溫飽的需求,更可以透過每日的噓寒問暖,建立與長輩生命的連結。
「當時我服務的一位阿嬤,每天拿完我送的便當後就要去醫院洗腎。有天,我發現她不像往常一樣在門口等我,反而我一進房內,就發現她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緊急將阿嬤送去醫院後,才知道阿嬤體內的毒素急性蔓延到肝臟,若不是我及時發現送醫,阿嬤可能會一個人在家孤獨離世。」
「我才驚覺,原來送餐會跟一個人的生命有如此大的關連。」孫士姍說。
從長輩的需求出發,做出不一樣的送餐服務
嘉義是全臺最老的縣市,這一路奔波的志工經驗,讓孫士姍看見臺灣現行老人送餐制度未臻完善,「因為人力不足、法規限制,不少有需求的長輩被排除在外。老人送餐的資訊散落各單位,不只對尋求服務的人不友善,也間接影響志工招聘。」她直言,不只第一線缺工問題,社福單位內部工作量龐大,時常也難以整合、媒合資源。
孫士姍也開始審視這些送到長輩手中的餐點,是否真的符合他們的需求,「有些老人送餐的餐點會和超商合作,據點多又方便,但微波食品真的適合長輩嗎?或是常見的排骨便當、香腸便當,看似豐盛,但對於患有慢性病或牙口不好的老人家來說,真的健康嗎?他們咬得動嗎?」
「我有信心可以找到更適合長輩的食材和資源,所以有了創立銀色大門的構想。」於是,孫士姍找了同樣就讀嘉大,同時也擔任送餐志工的范曦,還有偶然認識的張鈺梅一同加入,「我們想要創業,解決基金會、政府和企業單位都沒有辦法有效解決的問題,也希望嘉義是我們的起點,整合送餐資源、擴及全臺。」孫士姍說。
對孫士姍而言,銀色大門送餐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餐點都健康無害,「我們自己沒辦法判定食物是否適合長輩,所以希望能找一位營養師協助我們評估。」
當時的他們有想法、充滿行動力,但身為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因為缺乏資源馬上撞上了牆:「我們打遍嘉義所有營養師的電話,一直問、一直被拒絕,就掛掉電話再打,也到處騎車拜訪營養師,最後遇到了現在仍和我們合作的雅禎營養機構。」孫士姍回憶,創業初期每個月的電話費總是 1000、2000 元起跳,雖然辛苦,但過程中也認識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開發 App 線上媒合送餐供需方,服務無遠弗屆
銀色大門成立的第一年還沒做出知名度,服務的多是嘉義當地基金會轉介的弱勢戶個案,收入不多,當時團隊成員不只沒有薪水,還得自掏腰包投入積蓄、比賽獎金和兼職薪水,銀色大門的服務才能繼續營運。
有天,一通電話打來,是一位「女兒」,她希望團隊能為遠在南投縣水里鄉的父母送餐,這消息讓孫士姍高興極了:「那是銀色大門的第一個自費客戶!」孫士姍分享,這對老夫妻因為居住偏遠,她們問遍公私部門,都找不到可以送餐的單位,網路上也找不到附近有適合的便當店或老人食堂,只能親自跑一趟。
她和范曦 2 人騎著機車,從嘉義一路移動到南投水里,單程耗費 5 小時,「大家都跟我說,放棄吧,但我不相信臺灣那麼小,怎麼沒有送餐資源?」最後銀色大門成功在當地找到老人食堂供餐,也找到老夫妻的鄰居幫忙送餐。
「後來這對老夫妻沒有繼續使用我們的送餐服務,或許是因為他們可以不必透過我們解決三餐需求。一開始很沮喪,但經過這次經驗,也讓我們確立銀色大門想要將服務做得更廣,並且希望能將我們的送餐平臺做出差異化。」孫士姍說。
銀色大門最大的特色,是利用科技和網路整合、媒合送餐服務各方的需求,營運具有公益性質且彈性。透過專門 App,送餐大使可以拍照上傳關懷日記,降低過往使用紙本的麻煩,團隊、營養師、社工和長輩家屬也能透過 App 即時掌握長輩的消息。
此外,銀色大門也規畫代幣制度「S-Token」,送餐大使們服務完長輩後,可以自行選擇平臺的回饋,如兌換金錢或服務時數,由此一來,不但增加一般民眾和學生加入送餐行列的意願,也解決缺工、志工老化的問題。
孫士姍提及,有了專門的 App 管理系統,資源的串聯和媒合都可以遠端進行,有助於銀色大門想要將服務擴及全臺的理念。
「一開始也有基金會覺得我們要來搶飯碗。」孫士姍說,很多送餐服務團體早已深耕在地,甚至已經在當地建立據點和老人食堂,而銀色大門想做的,就是成為他們人手不足的幫手、服務觸及不到的網子,「如果單位只能平日送餐,假日沒有人力,銀色大門就可以補上,讓長輩可以一年 365 天都可以吃得飽。」
「很多送餐第一線的志工、社工很累,公益單位時常轉介個案給我們,常常都是弱勢個案,我們也都接下來,並在網路上邀請支持者認捐餐盒。」孫士姍強調,團隊還是希望能靠營利推動永續服務,如「以老養老」計畫,是希望能透過 4 位自費客戶的盈餘,支持一位弱勢長輩,「現實上很難做到,但就算沒有任何自費客戶,我們還是不會放棄弱勢長輩的送餐服務,因為這是我們的初衷。」
加購藝術陪伴、遠端醫療,深化與長輩的關係
有別於其他外送平臺,銀色大門希望深化長輩的照護和營養,送餐大使每次拜訪長輩後,也會寫下關懷日記,並非送完餐就急著跑下一單。「不只送餐服務,銀色大門還顧及『送餐前』和『送餐後』的連結,透過多元服務、異業結合,強化我們的優勢。」孫士姍說。
孫士姍分享,銀色大門和許多老人食堂合作,食堂的食材費是一大開銷,銀色大門便和在地小農合作,將有機蔬菜送到合作的老人食堂,確保餐點品質也降低食堂負擔。此外,銀色大門還推出可以「加購」的服務,如藝術陪伴,讓大學生或是藝術團體每週到府陪伴長輩繪畫創作,更提供遠端醫療服務,讓長輩在家就能看病。
孫士姍分享,銀色大門有位接受服務邁入第 3 年、高齡 91 歲的阿猜嬤。每次送餐時,阿嬤總是緊皺眉頭,一臉憂傷。可能是氣憤出入監獄多次、不學好的長子,或擔憂著 60 幾歲仍無法自理生活的次子,又或是煩惱每月占用大半補助的房租和水電費。
「每年我們都會問阿嬤有沒有什麼夢想,她都說她的夢想就是離開人世間。我不禁想,我們每天送餐,是不是只是延長她肉身在世的時間,阿嬤其實並不快樂。」孫士姍無奈的說。
2020 年開始,銀色大門推出藝術陪伴的服務,邀請嘉義在地藝術團隊「藍白拖姐妹」用繪畫鼓舞、引導阿猜嬤說出年輕最美好的回憶,「阿嬤第一次畫畫,她畫了年輕的自己,還有當時在輪框工廠工作的老闆娘,她說老闆娘很疼她、照顧她,這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孫士姍說,很多長輩其實都有精彩的人生故事,但過了大半輩子,晚年卻是孤單一人過,每天與外人接觸的機會,或許就只有送餐人員來的短短 1、2 個小時,銀色大門能做的,就是盡所能的陪伴這些老人家。
另一個是遠端醫療的例子,孫士姍分享,銀色大門曾經服務一位客戶「吳老師」。吳老師吃素念佛,沒有結婚無子女,患有紅斑性狼瘡和黃斑部病變,白天無法出門照太陽,晚上也看不清楚,每次都需要請社工帶她去看醫生。後來銀色大門與遠端醫療團隊合作,由送餐大使協助,讓吳老師在家就可以和臺北的醫生看診,讓她非常感謝。
「我們送餐是第一線,比很多單位都還要更靠近長輩的生活,這些飲食、醫療系統、用藥營養控管等面向的串聯,也是長照的一部分。」孫士姍說。
「過往長照 2.0 鼓勵長輩走出家門、走進社區,但這次疫情,銀色大門收到很多詢問電話,因為以前不用送餐的人,在這波疫情下都需要送餐服務,很多單位才發現送餐的重要性。」孫士姍說,疫情過後,銀色大門將繼續優化服務系統、擴大服務範圍。
「銀色大門目前合作的單位,有老人食堂、養護之家、社區發展協會,和一粒麥子基金會、華山基金會等單位,還有營養師、遠端醫療團隊、小農、藝術團隊、學校單位等。」孫士姍一一細數,面向之廣,可見銀色大門的串聯力和服務的多元性。
「我們不是在送餐、送菜,就是在媒合的路上。」孫士姍笑著說,她的夢想,是希望看到銀色大門的服務遍及全臺各鄉鎮,讓有送餐需求的長輩都可以有吃飽、吃健康的機會。
延伸閱讀:
1. 「我人生中最接近當阿公的體驗。」3代共生的跨世代社區,讓受創兒童、孤獨長者與困難家庭自然相遇
2. 【抗疫群象-高齡照顧篇】畢嘉士基金會/生活宛如瞬間停格,遠距陪伴難敵長期孤立
3. 預防失能必須超前部署!在宅安老的社區共生,打造無障礙全齡社會
4. 林立青專欄/方荷生最強里長之路(上):老少幼共餐共讀,社區圖書室每月借閱量高達 5000 冊
5. 監院糾正衛福部長照 10 大缺失:ABC 級據點背離初衷,資源疊加傾斜、執行效益低、無稽核機制、權責分工不明
首圖/銀色大門提供。原文 「老人專屬外送平臺!不只送餐,更送上溫暖連結生命-專訪老人送餐平臺銀色大門」刊載於 Home Run Taiwan,Right Plus 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