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精選/面對金主的真心話大冒險、10 個臉書募款功能與數位行銷關鍵字、僱員行動主義開創另類勞資想像
編按:Right Plus 每月從全球極具規模或長久深耕公益、發展、社會創新的國際媒體如 Alliance magazine、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SSIR)、Devex International、Charity Digital News、Nonprofit Tech for Good 等,精選幾篇推薦閱讀,主題包括行銷募款、公益創新、社群經營、發展工作、重要報告、重大國際時事、科技與數位時代等。
我們精選出對絕大部分公民團體都有用、有趣的新知或討論,以「推薦」為目的,僅摘錄或點出其中的可看性而不做全文翻譯。不僅可以讓關心公益的讀者了解國際趨勢、自行選擇偏好閱讀,還可以拿來看公益練英文!(覺得痛苦的讀者,可以下載網頁直接翻譯小幫手喔!)
1. 《2020 全球少女報告》:兒童新娘人數 30 年來首度急升,5 年後將有 6100 萬名女孩面臨童婚風險
精選原文:THE GLOBAL GIRLHOOD REPORT 2020,及文字摘要報導
中文報導:功虧一簣!兒童新娘人數 30 年來首度急升,全球女孩生存警報亮紅燈/《2020 年全球少女報告》
2020 年是推動性別平等和女性人權的《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Beijing Declaration & Platform for Action)25 週年,國際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 因應此一重要時刻發表《2020 全球少女報告》,對 25 年來全球女孩的權益發展進行全面檢視。報告內容以文字敘述為主,但另外也準備了摘要報導,提供大家快速瀏覽,英文苦手也別擔心,多多益善也出了中文版的摘要報導囉!
閱讀前的小提醒,報告中定義的「女孩」(girl),係指 18 歲以下的生理性別女性或出生性別被判定為女性之人,與個人實際的性別認同無關,報告中使用的「女孩」(girl)與「男孩」(boy)僅為報告資料整理與呈現需要,並不存在任何否定或貶低個人多元性別認同的意涵。
以下簡單摘要重要數據:
(1) 女孩懷孕的人數至今仍以每年 3-4% 的速度增加,2020 年由於 COVID-19,預期未來會比平時增加 100 萬名女孩過早懷孕,面臨童婚風險的女孩人數也比往年增加 50 萬人。
(2) 童婚,是女孩懷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原預期會有 1200 萬名女孩面臨童婚風險,但疫情導致經濟衝擊,將童婚的女孩人數推上新高;未來 5 年內,有更多的女孩將因此被迫提早進入婚姻,至 2025 年,全球將有 6100 萬名女孩面臨童婚的風險,遠遠高於過去。
(3) 在各國疫情封鎖政策下,女孩比男孩面臨更多的風險和不平等,且非常可能在疫情結束後仍會持續惡化。這些風險包含但不限於:被迫輟學、提早進入工作場域、早婚(為了減少家庭開銷或獲得聘金維繫原生家庭)、懷孕、成為全職家庭照顧者、家庭內性別暴力增加、復學無望而失去教育機會等。
(4) 全球女孩童婚風險最高的地區是南亞、西非與中非,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緊接在後。除此之外,東亞與太平洋、中亞與歐洲、中東與北非等地區女孩童婚的風險預期會有顯著上升。
2. NGOs 的真心話大冒險:要安怎對金主說出心~內~話~~
精選原文:How to Give Feedback to Your Funders—Especially When It’s Hard
文章以美國 NGOs 的研究資料為主,前面先是闡述近年在美國,有許多 NGOs 開始提供「真實的回饋」給組織贊助者(金主),告訴基金會那些「曾經因為怕失去金主而不敢說的實話」,比如申請過程不友善、資金分配不合前線需求、獲得贊助的團體嚴重偏向(或缺乏)某個領域等。
文中除了歸納出幾項能促成「說真話」行動的趨勢,也在最後提出 4 項建議,鼓勵 NGOs 應該勇於(或至少嘗試)向贊助者(金主)提出真實的回饋,這不只是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也是為了促使贊助者真正檢視贊助策略的優缺點,打造健康對等的合作關係。
NGOs 真心話小教學:
(1) 首先,要清楚意識到贊助者(金主)們,不管是企業或是個人基金會,都需要與 NGOs 合作完成他們期望的目標,所以 NGOs 本身是有能量跟贊助者對話溝通的。一個 NGO 的聲量或許太小,建議相關的 NGOs 可以組織起來,共同發聲,讓贊助者聽到你們的真心話。
(2) 注意慈善界的流行趨勢,如果與組織相關的議題正流行,別忘了趁勢自我宣傳,展現自身的專業與經驗,為自己找到發聲的施力點,也讓贊助者了解你們的實力。
(3) 發展對外溝通的管道、強化自身對外關係的能量。組織可以嘗試利用現有的溝通管道,或透過基金會內部員工,或其他有助於串連促進溝通的第三方,搭起組織與贊助者之間的對話橋樑。
(4) 從現在開始,與贊助者單位的員工們建立長期的良好關係。切記,贊助單位不只限於現在與組織有關的贊助單位,所有過去、現在或未來希望合作的贊助單位,都在關係建立的守備範圍內。
3. 2021 年 6 大網路威脅:釣魚手法日新月異、假帳號威脅組織信譽
精選原文:Six charity cyber threat predictions for 2021
2020 年各種關於網路安全的討論不斷更新,相信大家對網路威脅的手法也不陌生。進入 2021 年,網路專家估計因為線上、遠距工作的需求增加,網路安全的威脅也會不斷加劇,本文即提出 6 點預測 2021 年可能出現的數位威脅趨勢。
網路安全威脅貌似是遙遠而高端的事,但依照臺灣公益部門的熱(ㄒㄧㄝˇ)血(ㄏㄢˋ)程度,很多人也是手機、平板、筆電隨時運轉,比在家工作的網路使用量更上一層樓,所以還是需要注意。特別是文中預期,即便是常見的網路釣魚、假帳號、勒索軟體等危險,也有越趨精緻甚至客製化的傾向,不得不再三提醒大家千萬注意。簡單摘譯 6 項網路安全威脅:
(1) 與 COVID-19 疫苗相關的網路釣魚手法增加。國際疫情仍未趨緩,預估明年 NGOs 的信箱會有不少網路釣魚藉由與疫情(特別是疫苗)相關的標題信件,請務必提醒員工不要點開來路不明的信件,不管信件標題看起來如何聳動。
(2) 勒索軟體進化,將會加入 AI 技術以更智慧的手法繞過現有的各種防範措施。
(3) 因應疫情關係,遠端變成不得不為的工作型態,許多組織也因此更加依賴雲端技術進行檔案共享與儲存。大量存在雲端的資料也成為有心人士眼中的肥肉,過去幾年已不斷出現各大雲端服務廠商資料庫遭駭客入侵的事件,提醒使用雲端服務的組織,除了一般的加密措施,也要定時對雲端資料進行儲存備份。
(4) 利用假的社群帳號偽裝成特定有名的組織進行募款等行為,同時也可能利用這些假帳號散播不利於組織的聲明或假訊息。建議組織每天都要巡視社群上提及自家的貼文或訊息,如果有不實消息出現,才能第一時間反應。
(5) 魚叉式網路釣魚(Spearphishing),跟亂槍打鳥的一般網路釣魚不同,魚叉式網路釣魚會針對特定目標進行攻擊。在家工作的組織管理階層容易成為有心人士的目標,因為比起在辦公室有資安部門把關,一般家戶的網路安全性其實很薄弱。
(6) 注意網路供應商的邪惡分身(Evil twins)與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 attack,縮寫:MITM)。使用公共網路時,注意是否有類似但不完全一樣的服務商提供的網路服務,如果有,可能就是有心人士設定的邪惡分身,意圖誘使你使用邪惡分身偽裝的網路服務,並在你利用網路傳送資料的過程中竊取機密資料。
同場加映「誤植域名」(Typosquatting)的詐騙問題。有的網路蟑螂會刻意選有名的組織或人名,去註冊很相像或是差一點點(比如多多益善的正確網址是「rightplus.org」,網路蟑螂可能就會去註冊「rightplus.org.tw」)的網域名,藉此胡作非為,壞名聲卻是組織本尊在擔,使得組織不得不花錢將之買回;
更有甚者,有人還會用這個很像的網域名架一個很像的網站,讓支持者誤入網站甚至捐款給網路蟑螂,等到支持者發現受騙,蟑螂已經跑掉了,滿腔的憤恨就會轉移到組織身上,不得不防!
4. 9 種常見的關鍵字解釋,讓你秒懂數位行銷!
精選原文:A beginner’s guide to the most common digital marketing terms
上個月介紹了初學者的數位行話指南,這個月是門外漢的數位行銷行話指南!話不多說,立馬來介紹這幾個行話,讓你數位行銷馬上上手:
(1) A/B 測試(A/B testing):將內容相同但格式不同的 2 種方案送出進行比較測試,看看哪一種格式可以更有效地達到預期目標。以 e-mail 為例,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段落、字體、大小、顏色會有不同的強調與吸引效果,進行 A/B 測試可以讓你找出最適合的格式。或在廣告投放時,將一模一樣內容的貼文投放給不同的 TA,看看哪一組的反應較好,再集中資源去針對較支持的 TA 做宣傳。
(2) 跳出率(Bounce rate):這是指訪客到訪特定網頁後,沒有再去點擊其他網頁就直接離開網站的機率。舉例來說,某個人看到你的捐款廣告而點進去瀏覽你的募款專案網頁,看完之後卻沒有再去看組織的其他網頁內容(比如「認識我們」、「工作成果」)就直接離開網頁了,這就是「跳出率」要計算的地方。如果你的網站某個網頁的跳出率低,表示那個網頁具有吸引力,可以吸引訪客去觀看更多內容,但也有長年跳出率高的網頁,比如「聯絡我們」的頁面。
(3) 點擊率,或稱點閱率(Click-through rate,簡稱 CTR):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是舉凡網站、特定網頁、電子郵件連結、捐款連結等的點擊率,點擊率是檢視數位行銷策略是否有效的指標之一。
(4) 轉換率(Conversion rate):訪客點進網頁後轉換為你期望的目標行為的機率。對 NGOs 來說,訪客點進捐款頁最重要的行為就是「完成捐款」,但不是每個點進網頁的人都真的會捐款,轉換率計算的就是「點進網頁後真的捐款的人數比例」,所以一般來說,轉換率會低於點擊率。但也是有可能出現點擊率低、轉換率高的情況,這就表示點進網頁的人都有達到你期望的目標行為,比如捐款。
(5) 互動率(Engagement rate ):組織的社群網頁貼文與群眾的互動比率。計算的方式根據社群媒體以及期望統計的方向而有所不同,你可以單純統計按讚數跟粉絲數,也可以統計留言數、分享數、觸及人數等。
(6) 曝光數(Impression):這是指你的廣告出現在網路任一平臺上的次數,就是我們瀏覽網站的時候,常在側欄或各種版位看到的網路廣告。值得注意的是,曝光數只是用來計算廣告「出現」的次數,不代表每個看到的人都會點進廣告連結喔!
(7) 自然搜尋(Organic traffic):這是指使用者不是透過廣告的連結,而是利用搜尋引擎找到你的網頁。自然搜尋跟你的組織(品牌)能見度有關,也可以透過分析自然搜尋的流量來調整網站的 SEO(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見下一項說明)。
(8) 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相信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指利用各種方式調整或設定網站內容,讓自家網站可以不用靠廣告就自然高踞 Google 搜尋前段班。之前介紹過的 SEO 10 大秘訣也可以趁機複習一下喔!
(9) 每次點擊付費(Pay-per-click,PPC):這是指只有當網路使用者「真的」點進你的廣告連結時,你才需要付費給廣告商,也是常見的網路廣告模式。PPC 的好處就是你的廣告可以更精確地瞄準潛在的客群(畢竟要點進去廣告商才拿得到錢,廣告商會花點心思挑選曝光時機和群眾),而不是亂槍打鳥地讓你的廣告四處刷存在感。
5. 10 個臉書募款功能,你確定都用到底了嗎?
精選原文:10 Facebook Best Practices for Nonprofits
臉書有各種花式自我宣傳和吸金(?)功能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但知道跟會用的人還是不多,尤其是對 NGOs 來說最重要的募款功能。本文除了介紹幾種大家聽過但不見得用過或用得好的功能,也同時鼓勵跟提醒 NGOs 要多多試驗臉書的功能如限時動態、直播、捐款等,才能最大化自家粉絲專頁的宣傳效率。
提醒臺灣的 NGOs,臉書的很多功能(如募款和訂閱)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和限制,付費跟未付費開放的內容也不同,建議可以先研究一下臉書臺灣的非營利組織募款說明喔。
簡單摘譯臉書 10 大 NGOs 實用指南:
(1) 設定好你的臉書頁面,給人清晰易懂又有記憶點的好印象。特別要記住活用大頭貼跟封面的設定,大頭貼要選擇清楚好辨識的圖樣,封面則可以搭配傳遞組織訊息或工作內容的圖片。
(2) 維持每週 2 至 5 次 po 文的頻率,特別是沒有買廣告的 NGOs,要維持固定的頻率,也要記得挑幾則留言回覆,就算只是感謝支持者的稱讚也可以,重要的是「有互動」。
(3) 分出一些預算投放臉書廣告,增加你的推文或(募款)活動曝光率。根據統計,一個月至少要投放 100 美金(約臺幣 3000 元)的臉書廣告才能達到有效的曝光率,建議 NGOs 不管組織大小,還是要適當投放廣告進行自我行銷。
(4) 在你的臉書專頁上增加「捐款」的按鈕。這個功能已經在臺灣地區解鎖,符合臉書的非營利慈善組織資格就可以申請使用,詳細的申請資格與方式可以參考臉書說明,申請審核需要一點時間,有興趣跟需求的 NGOs 可以儘早開始研究。
(5) 允許支持者在臉書上為你的組織發起募款。由一般民眾而非組織員工發起的募款活動在歐美其實很普遍,在臺灣卻很少見。但是!少見不代表臺灣不能使用這個功能,臺灣可以!前提是你已經為組織的專頁開啟「捐款」的功能,如何開啟捐款功能請見第 4 點。
(6) 開啟粉絲訂閱功能。其實就是每月定期定額的概念,開啟訂閱功能需要達到臉書設定的粉專目標,屬於比較偏商業導向的功能,目前在臺灣比較少看到有人使用這個功能。
(7) 充分開發運用臉書 Messenger(臺灣的「訊息」)功能。就算你的組織沒有預算購買臉書的商務套件,也可以透過設定問候語、即時回覆、預存回覆(已經設定好問題選項跟答案的回覆格式),讓人可以有第一時間獲得重視及互動的感覺。
(8) 實驗什麼樣的「限時動態」最吸引人。臉書的限時動態會自動在 24 小時內消失,是一種有時效性的短期宣傳噱頭。但要找到吸引最多人互動的限時動態也不簡單,建議 NGOs 有空可以利用各種不同的內容搭配實驗,或是參考已經把限時動態玩得有聲有色的粉專,偷偷學師一下。
(9) 嘗試臉書的直播功能。在人人都可以是網紅的時代,直播幾乎避不過。只是好的直播內容需要大量的事前規畫,不是每個組織都有辦法負擔,如果評估後發現自家行不通,不如果斷放棄,把時間挪去做其他同樣有效且可負擔的宣傳計畫。另外,臉書的直播功能除了可以跟粉絲互動,也可以加入「捐款」按鈕為非營利組織募款喔。
(10) 給自己定一個「臉書學習日」,利用一天或幾個小時,好好摸索跟熟悉臉書的各種功能。
6. 成為強大組織的 30 個心法
精選原文:Five cross-cutting themes: Mission, Knowledge, Power, Accountability, Connection
接續上個月的《成為強大 NPO 董(理)監事會的 10 大要點》,本文是成為強大組織的 5 項跨領域重點整理。The Association of Charitable Foundations(ACF)整理出 5 個未來 NGOs 發展至關緊要的領域,並從他們 6 份「Stronger Foundation」主題報告中各挑出 1 個支柱要點放入 5 個領域中,整理出這份跨領域、跨專業的文件。
ACF 期望這份文件可以協助組織釐清,在各個領域中需要加強或期望增強能力的部分,讓組織可以儘早應對數位化、透明化和後疫情的時代。
5 個領域各有 6 個支柱要點,總共會有 30 點,以下每個領域中摘要介紹 2 點,完整版還是要看原文喔:
(1) 真切了解組織的願景、任務和核心價值,同時能清楚地向外界傳達這些理念。
(2) 把握住任何可提升組織透明度和參與率的機會與倡議行動。
(3) 時時搜集、追蹤組織的行動資料,並將資料分析與行動結果公開於大眾。
(4) 制定組織策略時,記得要參考不同的觀點概念,並擁有多元的資訊管道。
(5) 主動了解組織行動對相關人事物的影響,並盡力降低可能的傷害。
(6) 在組織的所有活動中,加入更多的透明度和提升所有關係人的參與率。
(7) 對組織服務和支持者抱有責任感。
(8) 以實際的計畫結果作為決策的參考依據,這些成果包含有意義的回饋和第一線人員的經驗。
(9) 對外部大環境發展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能看見與組織直接和間接相關的關係者、發展的盲點、不同的敘事角度等。
(10) 除了組織的同溫層,也要積極吸引、連結同溫層外的群眾。
7. 僱員行動主義:除了撕破臉,員工與雇主共好的另一種可能
精選原文:Business Disruption From the Inside Out
國外(文中主要描述美國的情況)近年來出現一種「僱員行動主義」(employee activism),這是指企業員工主動出面要求企業改進不合宜或不法的行為。僱員行動主義的範圍廣泛,包含但不限於舉報勞動條件不良、揭發內部各種類型的歧視、違反環境協定、資料造假、官商勾結、違反社會正義,採取的行動也五花八門。臺灣常見的內部吹哨者,或主動向媒體(或立委)告發公司不法勞動條件等行動,也屬於其中一環。
在國外,僱員行動主義的人不一定會跟資方撕破臉,除了因為工會發展健全,且員工透過法律自我救濟的意識偏高,當雇員站在「愛之深,責之切」希望企業可以做得更好的立場上,勞雇雙方其實是有可能可以各退一步或互相理解,共同為問題找到解決方法,並一起努力改善企業的不足。
比如企業員工因為不滿企業文化對 LGBTQ 不夠友善,除了向大眾告發這條路,也有員工決定組織起來,共同向企業發聲、要求改善內部文化,員工同時在企業內自組課程或活動,在內部進行倡議,透過實際行動提升企業文化的包容度,過程中可以引進外部組織協助企業與員工檢視自身體制的缺點,並加以改進。
文章特別根據近年的研究情況整理出僱員感興趣的行動議題及方式,最後也分別為有意願行動的僱員提出行動小指南,以及和給管理高層的建議。
註:本文原先開放免費閱讀,但因原刊登網站(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SSIR)的訂閱政策,目前需要付費訂閱才能看到全文,有興趣的人可以訂閱,或者也可以上網搜尋關鍵字「employee activism」,應可找到不少討論的文章。
8. 調查結束,報告卻不公開?聯合國高層性騷擾疑雲至今未明
精選原文:Exclusive: UNAIDS fails to release sexual harassment investigation
時事新聞。2018 年 UNAIDS 員工指控高層對她進行性騷擾,同年的調查結果卻不了了之,引起爭議,最後由聯合國祕書長指示重啟調查。此次重啟調查在今年結束,調查報告卻在聯合國各單位表示「報告有條件限制」的情況下無法對外公開,單位間也以調查結束為由互踢皮球,不願提供調查報告,不管是吹哨者、受害者還是媒體,都無法取得最終的調查結果。本文即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報導。
有評論指出,聯合國體系對事件的受害者或吹哨者極度不友善。不同於事件發生後組織大聲宣告的「對事件零容忍」,實際上這個龐大的國際組織缺乏透明度,且並沒有任何保護跟支持受害者的制度。
延伸閱讀 1:Sexual abuse in aid sector still ‘widespread’ (日前英國針對國際 NGOs 員工透過職務之便或權力,對其服務的在地社群進行性剝削的調查及後續建議。儘管很多組織已經在試圖改善這樣的情況,很遺憾地,進行國際人道援助的組織都清楚,這樣的性剝削問題依舊廣泛存在)
延伸閱讀 2:World Bank updates procurement policy to enforce gender-based violence rules (世界銀行在 2021 年 1 月開始的新政策,所有與世界銀行合作的組織,都必須要符合世界銀行的性別暴力防治政策,若被發現組織有違背情況,世界銀行可以立即終止合作計畫,被終止合作組織在未來 2 年內不得再次申請世界銀行的任何計畫案件。文章除了介紹政策的內容和發展過程,也有對政策的正反面預期)
9. 人道援助行動中,被忽視的高齡照顧
精選原文:If not now, when? Keeping promises to older people affected by humanitarian crises、文字摘要報導
由 Age International 和 HelpAge International 共同進行發表的報告。報告調查歷時 13 個月,訪問在 11 個國家、12 個人道援助計畫營區,共 8,883 位 50 到 80 歲以上的長者,詢問他們實際所獲得的緊急救援協助以及難處。發現長者的需求在緊急援助行動的規畫中常被忽略,或者根本不被計畫者知悉。
長者們即便身處援助計畫營區,也只能自己努力在夾縫中生存。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一則是計畫者在規畫時需要一個四海皆準的方案去容納最大的救援人數,因此容易排擠到弱勢長者的需求;另外則是因為缺乏準確的數據去了解長者需求,連帶也使許多援助計畫者會自行「假設」長者的需求和情況,比如長者有同行的年輕家人照顧、長者的社經環境相對穩定不需援助,或認為營區內的年輕人會主動去觀照年長者的需求。
但事實證明,這都是計畫者自己的美好想像。即便有組織期望可以另外申請經費獨立設立援助長者的人道行動,也會以「長者不在優先協助名單中」被拒絕,甚至連長者都覺得自己不重要,應該要先幫助年輕人。
報告除了盡可能詳細統計出長者面臨的困難和需要協助的方向,也簡單提出 4 點建議,期望可以納入未來的緊急援助計畫中,讓長者的需求被看見。以下簡單摘錄幾點報告統計資料:
(1) 在營區中,有 64% 的長者沒有足夠的食物,62% 的長者沒有盥洗設施。
(2) 統計中,長者面臨的前 3 大風險(男女皆同)分別是:面臨孤立或被忽略、被拒絕提供援助資源、機會或服務,以及財務上的損害。
(3) 年長女性的處境比起男性更艱難,獨居的長者中有 58% 是女性,而需要照護其他成員的長者中,更有超過一半是女性(56%)。年長女性在收入、食物和醫療服務的取得相對弱勢,其中有 30% 的年長女性完全無法適應援助營區的環境,比年長男性的比例(23%)高出許多。
(4) 許多長者不良於行(包含無法順利上下樓梯)(22%)與視力退化(17%),所以對登山杖/助行拐杖(23%)和眼鏡(17%)的需求最高。
簡單介紹報告總結的 4 點建議:
(1) 提供人道援助工作者關於照護長者的教育訓練與行動準則,讓援助者具備應對長者需求的能力。
(2) 正視長者的需求,並將其納入主要的援助計畫中。
(3) 搜集相關資料並進行深度分析,以準確理解長者需求。
(4) 實際諮詢長者他們需要的協助。有高達 77% 的受訪者表示,從未有人向他們詢問過他們需要什麼,所以在制定計畫時,必須確保長者有被諮詢且反應需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