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社福宣導員(下):社福第一線,從親子館現場延伸看見家庭困境

作者按:本文共分上下篇,想回應臺南市政府上月對於親子館原有社會工作人員不需進行家訪工作,認為與直接服務工作有別,甚至宣稱不符合《社會工作師法》第 12 條規範業務,而將「社工」職稱硬修改為「社福宣導員」一事。對於曾經努力或正在努力的親子館社工們,聽到如此說法,讓人覺得自己的工作成果被輕視鄙夷。

本文暫時不回應社工薪資新制,僅談論親子館在社區中的角色,以及其中的社會工作及專業發展,希望社群夥伴、主管機關及社會大眾重視並支持親子館的社會工作。

承上篇:不只是社福宣導員(上):在社區裡提供多元支持,親子館成為家庭後盾


撰文/何若安、吳念珈、李蕙卉、陳懷恩、潘育欣

想要在過往沒有社工的環境中,開創社會工作服務,必定是篳路藍縷。就像早期創立醫務社工、學校社工,或像現在的心衛社工、幼兒園社工等,草創初期的不確定性混合著低薪的環境,通常只有剛畢業的社工會投入,但在還沒建立自己的專業信心前,到了工作定位不明確的環境,通常很快又會退場了,甚至因此退出社工界。

親子館社工的專業支持系統發展尚未成熟,實務工作也還在摸索中,還需要很多的支持,無論是薪資、督導或各種資源。我們幾個親子館社工,有的現任、有的已經離職,希望透過分享一些親子館工作的經驗,讓大家理解親子館社工在做什麼。

在親子館定位尚未明確的情況下,這些不見得是未來發展必要的,但絕對是值得大家尊重的,特別是社區和家庭面相的工作,這些工作絕對不是什麼「單純的社福宣導工作」而已

社福第一線,社工與教保合作無間

在親子館,社工與教保老師同等重要,我們都需要了解幼兒發展與照顧者的需要,在遊戲活動中觀察幼兒與照顧者的互動情形,適時介入引導互動,並確認孩子們是否都在發展常模中,如果需要協助者,則由社工與教保老師分工進行處遇(輔導)計畫與進一步的服務。

當一件親子衝突或不當管教發生時,教保可以協助穩定孩子、提供良好的教養方案;社工能關心家長的情緒、了解困難、協助家長增進自我照顧能力。在 2 種專業相輔相成下,教保能夠學習看到家長的處境,社工也能學習與孩子工作的方式與教養知能。

又例如情境佈置的規畫。因為發現來館的新移民家庭越來越多,因此規畫了多元文化主題,希望透過情境及教具玩具的設計,讓親子增進對多元文化的了解及尊重,並藉由方案活動讓在臺灣的新移民有機會展現出母國文化,提升自信,而其中教具玩具及情境佈置等部分,就有賴與教保同仁一同腦力激盪。

從親子教育現場,延伸看見家庭困境

大多時候我們在親子館看到的都是「表面的好」,好像家長能帶孩子出門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往往家庭在檯面下都是暗濤洶湧,若能仔細留意親子館裡的狀況,其實有時是能夠見微知著。

曾在親子館的廁所遇過對著孩子大小聲的家長,大聲到其他家長都嚇一跳,趕緊跑來跟工作人員說。和老師討論後,我們決定分工面對小孩和家長。原本大家可能都覺得只是家長情緒有問題,一問之下才知道,家裡的一位長輩過世,所有人的注意都在小孩照顧上。家人都在忙喪事,另一半也分身乏術,最終這位家長在親子館放鬆的環境中,找到了情緒出口

有時候,家長在親子館表現異常並不是壞事,例如前述的家長,可能光是在事後和工作人員說說話,就能減緩不少育兒與家庭壓力。但有人可能壓力更大,光是活動預約不到就會打電話和你叫罵 10 分鐘,這些在社工的訓練裡都需要提高警覺,悉心留意是不是家裡出了狀況,也能讓館內的其他工作同仁得到更多資訊。

Photo by Greg Raines on Unsplash

身為社工,在學校時曾經修過遊戲治療的課程,雖然親子館並不需要治療性工作,但思考如何運用現場的教具和玩具來發展實務工作,非常有趣。例如我很喜歡軌道車,我留意到軌道車那一區的孩子,常為了車子和軌道吵架。

軌道車其實適合 2-3 歲以上的孩子,且原本的設計是需要組合不同的軌道讓車子可以運行。所以如果有不會組裝軌道的孩子來拿車子或軌道,很容易吵架。又或者是當孩子們組不起軌道、車子相撞的時候,都會產生衝突。

在親子館,家長通常很怕給別人添麻煩,會用各種方式化解孩子之間的衝突,像是教孩子要禮讓給別人、引導思考如何跟別人互動,或直接把孩子抱走、懲罰孩子不准玩等(當然偶爾也會遇到積極保護孩子的家長)。

狀況好的孩子通常都能透過引導或轉移注意力,狀況不好的孩子則會因為自己的情緒沒有被照顧到,或是在家裡已經有資源爭奪的議題累積許久,就會在軌道車這一區一觸即發。

後來我和老師們討論,我到場的時候都會先拼好一個環狀的軌道,讓孩子與車子可以順著一個方向前進,如果遇到逆方向的來車再做討論,看是要倒車還是要飛躍過另外一臺車。我也會在現場協調孩子們溝通,甚至引導一歲的孩子玩車,免得讓小小孩把軌道拆了。

這樣既可以讓小小孩玩到想玩的,也不會讓大小孩不開心。通常我也會跟老師們配搭,老師們去和家長聊孩子的發展狀況和照顧技巧,我則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與家庭照顧壓力。我想這也是另外一種團體工作吧,可以叫做「教玩具團體工作」。

設計適合孩子的活動,也成為早療前哨站

當然,親子館也不只能看到異常狀況,也可以看到一些很美好的事。如果能具備發展與思考整個家庭的眼光,就能把握機會幫孩子設計適合的活動。

曾看到有個孩子都只玩工程類的玩具,社工和老師們怎麼引導都不太能改變。問了家長才知道,原來家裡三代都是從事相關工作,甚至會帶著孩子一起「修理東西」,不是玩遊戲那樣的修理,是真的拿工具去修理家電機器。

對孩子來說,這類活動也是他跟其他人建立連結很重要的方式,具有獨特的意義。例如「把別人壞掉的部分修理好」,因此家裡的長輩起初覺得孩子只是玩玩,不需要太認真,但我和老師討論這一類適齡的教具和玩具,並鼓勵家長可以「認真」看待。

甚至也可以挑選有點難度的教具和玩具,引導孩子練習在這個主題下發展不同的能力,或在家裡的五金修繕日常中,嘗試讓孩子操作一些安全可行的修繕工作。

親子館也可以作為早療的前哨站。這指的並不是簡單提供資訊給父母而已,在親子館,還是常能見到一些早療狀況的雛形,雖然不需要到熟知量表,但對於幾個不同類型的疾病還是需要了解,例如發展遲緩與自閉等。

不同醫療院所甚至不同職能治療所的專長都不太一樣,絕對不只是「提供聯絡資訊」這麼簡單的事,家長們為了孩子可是著急得不得了,錯給不合適的資訊會讓家長更焦慮。

Photo by Jude Beck on Unsplash

在這點上,家長的支持團體也會是很重要的工作。而且早療的評估還不是最難的,難的是有狀況的孩子來到親子館後,要如何跟其他孩子相處。如果對疾病的狀況不了解,會讓孩子在親子館受到許多障礙。

親子館成為新手社工的養分

現在在做個案服務時,針對家中有學齡前孩子的家庭,我們會視其需求連結親子館資源,尤其是全職家長及人際網絡(非正式支持系統)較薄弱的家長,親子館是提供其喘息、資訊交流並建立非正式支持的良好據點。經由親職講座、親職教養諮詢、家長支持團體等活動,也能從中發現家長的需求,進而提供相關資訊。

親子館社工相較於進入案家訪視的社工而言,工作風險確實性較低,親子在館內遊玩時通常能表現出自然的互動模式,在親職教養的討論與資訊提供上,親子館社工也較能避免家長產生被標籤化的不適感,使得服務輸送較為順利。在親子間發生衝突時,親子館社工適切的介入,也能給予立即的正確示範。

Photo by Minnie Zhou on Unsplash

身為親子館前員工,我必須說當初政府賦予親子館社工的角色定位並不明確,使其角色定位及工作內容大多取決於承接單位,若非由社工相關單位承接,很容易造成角色模糊。例如我先前待的親子館起初沒有特別依照社工及教保分配工作,也沒有所謂的社工督導,對於一個沒有實務經驗的新手社工來說,要找到定位著實是一大挑戰。

從入親子館開始,低薪及外界的質疑不斷跟著我,這些並沒有因為我成為前員工而消失,反而在其他職場上越演越烈。專業不被重視,甚至不被同是社工的夥伴們重視,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的事,也是壓倒我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我仍認為親子館社工是一個有各種可能性的工作,只是當時初出茅廬的我還沒有足夠的能量帶來改變。


延伸認識多元社工樣貌:
1. 不只是社福宣導員(上):親子館社工於第一線提供家庭多元支持,是預防社會問題的重要守門人
2. 看得見模不著的 34916,社工新制地方落實亂象百出
3. 爭取勞權不是因為愛計較,是為了顧好自己才能發揮助人專業/「社工操極累」展覽專訪
4. 高雄兒福中心人員為隔離者送餐途中車禍,社會局:上月底已商議替代方案,明日起不必再送餐
5. Right Plus 議題專欄【是助人者,也是勞動者】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