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11 永續城鄉與社區
萬華邊緣社區再生基地「大水溝二手屋」,在這裡過渡人生、棄物重生
每一個行動都能更有力的撐起這個「微型社區安全網」,讓每一個需要喘息的人,都能在這裡被接住。
閱讀全文萬華邊緣社區再生基地「大水溝二手屋」,在這裡過渡人生、棄物重生世界第一座 3D 列印社區,參與式設計讓弱勢久居/「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正是因為樂於合作,才讓他們得以跨越國界,以創新而正確的方式,為需要的人,做對的事。
閱讀全文世界第一座 3D 列印社區,參與式設計讓弱勢久居/「創新!不是空話」專欄平均年齡 65 歲,從糖廠抗爭到社區協力的集體記憶/專訪糖廍文化協會「艋舺甘蔗祭」
園區與古蹟的開放與經營,終能成為社區集體學習與文化共生共榮的永續場域。
閱讀全文平均年齡 65 歲,從糖廠抗爭到社區協力的集體記憶/專訪糖廍文化協會「艋舺甘蔗祭」仰賴政府資金的地方創生,澆熄鄉鎮市的自立精神/《寫給凡夫俗子的地區再生入門》
希望臺灣的地方創生也務必能以積小為大的精神,讓一地具有的可能性浮上檯面,並且重要的是不要忘記目標是建立起獨立自主的經濟活動。
閱讀全文仰賴政府資金的地方創生,澆熄鄉鎮市的自立精神/《寫給凡夫俗子的地區再生入門》全球每 97 人就有 1 人是難民:臺灣應以援助港人為基礎,推動適用全難民的難民法
2019 年底為止,全球流離失所人數達 7950 萬人,平均每 97 人就有一人是難民。
閱讀全文全球每 97 人就有 1 人是難民:臺灣應以援助港人為基礎,推動適用全難民的難民法【制度傷人 3】臺灣限定的生存遊戲:是因貧困而無家,還是因無家而受困?
有心工作、有意申請福利、努力想要翻身,許多人依然被制度大網層層淘汰,就像在玩一個永遠破不了關的生存遊戲。
閱讀全文【制度傷人 3】臺灣限定的生存遊戲:是因貧困而無家,還是因無家而受困?【兒盟爭議重磅評析】公益團體飛躍式成長,財務管理與社群溝通何去何從?
公開透明並非信任感的萬靈丹,所謂「責信」的意義也並不只是單向的負責任即可。
閱讀全文【兒盟爭議重磅評析】公益團體飛躍式成長,財務管理與社群溝通何去何從?【余孟勳專欄/兒盟爭議 3】3.7 億置產不符社會期待,那個公眾過不去的檻
如今公益組織必須更費周章、更細膩主動的回應利害相關人的問責,這是無可迴避的現實。
閱讀全文【余孟勳專欄/兒盟爭議 3】3.7 億置產不符社會期待,那個公眾過不去的檻108 年社福政策白皮書:兒少參與做半套、婦女就業長年無改善、忽略長照與身障者需求
民間和政府不應該是對立關係,而是要互相合作,減輕北市府社會福利負擔,落實政策發揮成效。
閱讀全文108 年社福政策白皮書:兒少參與做半套、婦女就業長年無改善、忽略長照與身障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