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沉睡的失智資金:南韓失智長者資產達 154 兆,詐騙風險高、破壞經濟循環

小美/「狠心的媽媽」背後:我留不住你不是不愛你,是想給你更好的生活

【專題|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從「完美的母親」解放,摸索多元家庭的樣貌

【專題|聽我們的故事】原住民轉型正義:政治受難歷史與創傷療癒

逆轉平等進程,紐西蘭倉促修改《同工同酬法》,低薪照顧工作、公共服務首當其衝

身心障礙者參與課程、考試時常遇到許多困難。這份圖包將統整國際經驗告訴你,原來身心障礙者參加課程、考試,都有合理調整的權利,那要怎麼做,才能實踐這些權利呢?
瀝青藝術工作坊聚集了藝術家、設計師、居民一起討論社區有哪些交通和公共空間需要改進、又該如何設計。最後覆蓋整條街的彩繪,交織出居民們休憩、交流的空間,更讓這條路成為天然的行人優先區。
「每當部落發生災害,我們需要的不是撤離,而是找到更多人一起愛護這片山林。」部落住民規畫方針對抗災害、適當發展狩獵維持生態平衡、讓人們互助,長出有效的支持、守護自己的家園。
針對人民收入的掌握,不只為了管控社福預算,更為了確認人民「真正的」貧窮程度。從真正的所得上看到真實的貧窮,如此也才能決定該發予多少補助,真正精準的使用國家資源。
社會性農場兼具經濟自立、社會福祉和環境友善,農場裡的生產、生活、生態都能成為服務的媒介,讓人在這裡促進健康、緩和壓力、提升社交能力,也讓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人為本的潛水概念,讓教練們學習面對不同障礙者時如何教學、須使用什麼輔具或方法,協助突破生理限制。潛水運動中的夥伴關係,更讓原本因身心受傷而孤立的人們,重獲歸屬感和自信。
「我們可以用視覺以外的感官,去認識這個世界。」我很愛騎協力車,可以一邊聽著前方領騎志工報讀周圍的環境,一邊又能感受迎面而來的徐徐微風,同時聽著遠方的聲音,甚至還能聞到附近的各種氣味,完成一趟另類的輕旅行。
越被定義成不乖,越常受到不合理對待,和同學起衝突,卻只有自己被罵、做不影響他人的事,也被說很幼稚、過動。父母則在擔心和壓力之下帶孩子就醫,有時卻也失去了慢下來陪伴的機會。
在美國,離開照顧系統的青少年,容易陷入無家可歸,也面臨更高比例的心理健康問題。美國一家基金會透過創新方法,近年已使街頭流浪青年減少數百名,也透過支持系統,協助其修復身心。